分卷阅读174
天,高姨娘过继了付悦。 今日见赵夫人带了个与付新差不多大的姑娘来,便就猜着一、二。 有头脸的婆子也知道谁亲,谁后。 见赵夫人没有要介绍的意思,那婆子却也不问,往院中一让,笑道:“大姑娘里面请。” 赵夫人点头,拉着付新往院中走。 赵府没有付国公府大,崔老太太虽然身份高贵,却是个不怎么能生养的。 当年嫁入赵家之后,堪堪地只生了一女三男。 时下一般的女人,稍微能生养一点儿的,也得生个五七八个的。 像赵夫人,世子一妻两妾。 一年里头,在妾的房里也要住些时日。 还生了一女三男,正好追上她的母亲崔老太太。 更何况赵夫人的爹,生前并没有妾,只独守着崔太夫人一个。 赵老太爷生前,致仕于三品的国子祭酒。 也算得上是清誉满天下。 赵夫人是崔太夫人的长女,再往下才是三个儿子。 现两个儿子在外游宦,只赵夫人的大弟,五十岁的赵诚在京,为四品的国子司业。 这也是付悦为何为笃定,罗辉今日会到的原因。 若说起来,赵家果然是子嗣不兴。 赵诚与妻钱氏,一连生了三个女儿,才得了两个儿子。 天下的女人都一样,看不得自己的丈夫有妾,却又心痛自己的儿子妾少。 崔老太君见赵家男丁不丰,自然着急。 明着暗着,让赵诚纳了不下五房妾。 却也是只生女儿,不见一个带把的。 反倒是外面的两个儿子,左一个小子,右一个小子的抱,往家送家书报平安时,时常告诉崔太夫人,又当祖母了,而且还是个她盼着的,带把的。 近几年,见赵诚也老了,崔老太太也觉得儿子得养生,怕内宠多了伤身。 才又控制起来。 所以,赵家女孩儿一堆。 男孩儿,在京的,却只有两个。 二十岁的赵杰,十八岁的赵深。 赵杰才成婚一年多,妻子吴氏已经有了身孕。 赵深虽然年岁不小了,却是连亲都还没有定下来。 原因不外乎,崔太夫人想从清河崔家,先个姑娘。 只可惜,崔家并不太瞧得上赵家。 每每崔太夫人回娘家,都会生一肚子气。 却又得忍着。 付新随着赵夫人,随着婆子,进到了崔太夫人的院子。 但见时花盛开,香气宜人。 丫头婆子,虽然衣着朴素,但却进退得仪,说起话来,声音舒缓动听。 竟不像是人家里的婆子丫头,倒有几个小家子的撑家娘子、小娘子的气度。 付新暗自观察,不由得从心里佩服她这还未见过面的外祖母。 丫头们见人进来,并不似付新初到付国公府时那般,抢着上前来搭话。而是各自放下手边的活计,垂手站直。 门上一个衣着鲜丽一些的婆子上前,冲着赵夫人见礼道:“大姑娘好。这位便就是新姑娘?” 赵夫夫冲着那婆子一笑道:“张妈好,一向不见,身子一向还好?可不是呢,这是我女儿憨娘。憨娘乖,这是老太太跟前的张妈。” 付新规矩地站直了身子,喊了声:“张妈好。” 张妈笑,道:“果然如夫人说的那般,模样标致,性子又好。” 付新礼貌的冲着张妈笑,不再出言。 赵夫人问道:“老太太一向还好?前些时候说着了凉,我要回来,老太太非不准,好在后来让人送信说大好了。” 张妈笑道:“没什么大事,老太太的脾气大姑娘又不是不知道,哪就能让大姑娘回来?大姑娘等着,老奴进去通报一声。” 付新更觉出与付国公府不一样来,果然极为守礼。 一般这时候,要是武老太君,早就让直接进去了。 赵夫人捏了捏付新的手,有安慰的意思。赵夫人自己,也是规矩的站在廊下,等着人出来喊。 跟来的人,都站得直溜的。 就连在付国公府自由惯了的付纹,也是规矩得很。 付纹在崔老太太手下,吃过大亏。 崔老太太是崔家的完支庶出,不过是当年赵老太爷文采出众,崔家为了清誉,才将一个不受重视的庶女,嫁给了赵老太爷。 算是双赢。 赵老太爷借着娶到崔家女郎,提高声望。 崔家借着赵老太爷的文采,向世人证明,崔家先婿,不看财、权,只看人。 所以,崔太夫人,所以仪仗的,不过是她清河崔家的名头而已。 这也是崔太夫人唯一引以为豪的。 至死也不想丢掉的。 所以,决不能容忍谁在她面前,失了仪度。 即使是她的儿女、孙辈都不行。 自由惯了的付纹,初将来赵府,给崔太夫人磕头时,就如在武老太君跟前似的。 鹰一样洞察秋毫的崔太夫人如何能忍? 当然是狠狠地训了付纹一顿。 付纹是哭着跑回付国公府的。 自那以后,不到万不得己,决不上赵府。 然后不得不来,却也是狠下了一番工夫学仪礼的。 就怕在崔太夫人跟前,再挨骂。 付悦微笑着,站得直直的。 她上辈子,和着付新,可没少来赵府。 付悦那极为标准的仪礼,正是崔太夫人荼毒的结果。 张妈出来,走到赵夫人跟前,笑着轻声道:“太夫人请大姑娘带着他们进去呢。” 赵夫人拉住付新的手,往门上走,付纹等人跟在后面。 付悦面上微笑着,大大的眼睛,眼珠微转。 门边上的两个丫头,无声地上前打开帘子。 付新随着赵夫人往屋里走。心下不由得颇为紧张。 虽然赵夫人说得委婉。 但众人的表现,都在提醒着付新,这个崔太夫人,应该不是个好相与的。 迎面一扇素屏,上面龙飞凤舞,不知谁的字。 付新也来不及看清那上面写得是什么。 转过素屏,过了道门,就见罗汉床上,端坐着一个精神矍铄、略有些瘦的老太太。 头发梳得一丝不苟。 屋内鸦雀无声,站着几个婆子、丫头,两个二十左右岁的青年。 赵夫人先上前行礼道:“女儿应邀,特回娘家,家里公婆、夫君应允了的。弟妹在公婆跟前尽孝,母亲放心。” 崔太夫人点了点头,面上才露出些笑容来:“这才是我崔家的规矩。” 赵夫人这才问道:“母亲身子可好?女儿听闻母亲病了,很想尽孝,奈何出嫁,身不由己。” 崔太夫人说道:“我若真有事,自然会有人去请你。” 赵夫人低头称是。 付新跪到地上,欲给崔太夫人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