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言情小说 - 十四爷的躺赢人生(清穿)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95

分卷阅读95

    懦了。

    任谁都能欺负一下,曾经的惠妃可以,现如今包括惠妃在内的四妃,还有佟贵妃,甚至几个还在嫔位上的人,良妃好似都怕着人家,一旦有什么冲突,肯定是自己先避让开。

    这样的性子,在康熙的后宫中还真不多见。

    良妃也跟八福晋的性子南辕北辙,两个人不和,准确的说是八福晋看不上良妃这事儿,那也是整个紫禁城都知道的。

    不光是八福晋瞧不上,八贝!贝勒那边那么多的追随者,有很大一部分也是怨怪良妃的,旁人都是子凭母贵,只有到了良妃这里,就变成了母凭子贵,不管是之前做贵人的时候,还是现如今做妃子的时候,都光给八贝勒拖后腿了。

    哪里像废太子的母后,之前母凭子贵,丁点儿大的时候就做了太子,现如今因太子之位都已经被废了,皇上还能做梦梦到已经故去的赫里舍皇后,以至于从年三十开始,就对废太子多加询顾,时常召见。

    往年的父子之情,如今又开始慢慢恢复了。

    可算把一群人急得不轻。而在康熙四十八年的第一次大朝会上,废太子居然也能上朝旁听了,明明半年前,还被皇上列了数宗罪,甚至被斥责为不忠不义之人。

    如今倒好,人家父子俩闹别扭,闹得大了,也照样能和好,反倒是坑了他们这些朝臣,尤其是从废太子船上下来投奔八贝勒的朝臣。

    不光是废太子,大阿哥也出来旁听了,虽然啊皇上对大阿哥爱搭不理的,不像对废太子那样亲近,但人家好歹也放出来了,作为皇上的长子,就算无缘大位,那出来收拾几个臣子,不还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朝堂上已经有很多人在后悔了,眼前这场景,实在让人琢磨不透。

    “此前朕让众臣举荐太子,结果早就已经出来了,朕一直没有公布,就是为了等到所有的皇阿哥都到齐,由他们再举荐一次太子,若真的上下一心,那朕这个皇帝做的,看起来也没那么尽如人意。”

    康熙有什么算盘,大概没有人能想明白,不过这话暗示得明显,若满朝文武全都上下一心举荐八贝勒为太子,就说明这些人对当今并不是那么满意。

    所有人都诚惶诚恐地跪下,胤祯也只能随大流,这些京城的日子就是不好过,尤其是过年,因为膝盖和额头太不友好了。

    皇阿哥举荐太子,而且是放到眼下这个时候举荐,想交份空白的奏章上去耍小聪明可是不行,胤祯不改初衷,直接投了四哥一票。

    反正他得罪了那么多人,支持谁不支持谁,都不重要。

    胤祯并非是最小的,十五也已经上朝旁听了,总共十三位阿哥,交上去十!三份奏折。

    因为是当场写的,彼此之间也没有商议过,胤祯当时还挺好奇的,大哥和二哥会写谁,四哥会写谁,八哥又会写谁。

    四哥从来都没冒过头,若是写了旁人那也不奇怪,但八哥说是写了旁人的名字,那可就滑稽了,若是写自己的名字,那也怪怪的。

    康熙让群臣举荐太子,四面八方送过来的奏折早就已经分出来了,一直待了三个月才公布结果,但是让皇阿哥去见太子,却是当场就公布了结果。

    废太子、原直郡王、四贝勒。

    废太子那一票是四贝勒投的,大阿哥那一票是八贝勒投的,除了四贝勒和八贝勒两个人之外,其余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投给了四贝勒。

    “都说八贝勒的人缘好,如今看来朕的四贝勒虽然人缘比不上八贝勒,但兄弟感情更好,这倒是让朕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了。”

    康熙一开口,说的就是所有人都不愿意听的话,平衡之道玩了几十年,朝臣觉得厌烦,这些皇阿哥们也跟着厌烦。

    “朕思来想去,也觉得是个好法子,老四和老八,一个是被兄弟举荐,一个是被群臣举荐,太子之位只有一个,朕不好取舍,那便依着长幼次序来吧,封四贝勒为太子,择日举行册封大典,封八贝勒为廉郡王,既是能够被群臣举荐出来,那朕相信廉郡王的能力,过了正月十五就出海吧,朕相信你在海外也能打出一个大清来。”

    四贝勒被封太子,八贝勒被封郡王,而且这是……被流放了。

    话说的再好听,海外那也不是大清之地,还不如被发配到盛京去呢。

    不光是群臣傻了眼,就连十四这个所谓出主意的人也跟着傻了眼,皇阿玛这是舍不得大哥和二哥,所以先派八哥去探探路?

    老爷子不要面子了,群臣举荐八哥,老爷子却!却一下子把人支到了海外,谁知道史书上会怎么写。

    再说八哥在群臣当中这么大的威望,老爷子也不怕真把人给惹急了,反手来个逼宫。

    康熙还真不怕这些,别看朝堂上乱糟糟的,有人跪下求他收回成命,有人急着为老八说话,当然更多的人可能还没回过神儿来,站在一旁,双眼发愣。

    老八笼络的都是些文臣,其中只有少数是死忠,绝大多数不过是因为利益才围过去的,如今利益没了,该散也就散了,就算是没散,在强权之下也没什么用。

    三个月,他隐忍不发,不光是把这些人的利益关系捋清楚,更重要的是把老八伸进军队的爪子给暗中剁了,安排老八去海外,绝对不是去流放。

    若不是十四出了这主意,老八今日就不是被封郡王了,而是被撸成光头阿哥,而且要像对老大、老二和老三那样,彻底让老八绝了做太子的可能。

    出走海外,已经是他手下留情的结果了,又不是只把老八一个人放过去,会让老八带些粮草和兵丁的,如果老八在海外真能有他们预计的那么顺利,他就不愁怎么安置老大和老二了。

    倘若这几个儿子都能在海外建立新的势力,对大清来说也是好事儿。

    不管是之前的废太子也好,大阿哥也好,还是旁的兄弟们,包括胤祯在内,在自己的奏折上写下老四名字的时候,谁也没想过太子之位就真的这么定下来了。

    不过,好在是老四,不是旁人。

    皇阿哥们没什么反对的情绪,别看老爷子儿子多,但真正适合当皇帝的,数来数去也就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废太子,另一个就是新太子了。

    心里有反对意见的还是那些臣子们,四贝勒可不如八贝勒好说话,也不如八贝勒更容易被讨好。

    当年追缴欠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