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68
个工具的价值。 姜尧他们如此毫无防备的在他面前展露,又何尝不是一种信任? 姜瑶:兄弟,你想多了…… 姜瑶教过一遍之后,便退到一边,让村民们上手试,转头见到苏予安一脸好奇地盯着脱粒机,笑道:“怎么?苏兄也想试试?” 说实话,苏予安心里是想的。 但是,他低头看了一眼自己身上的长袍。 算了,还是看看吧…… 姜瑶把他的小动作看在眼里,低头看了一眼自己身上洗褪色的粗布衣,还有特地涂黑的手:“……” 苏予安斟酌片刻,问道:“姜兄,敢问这……脱粒……机?可否外传?” 姜瑶知道他的意思,大方道:“有何不可?” 苏予安惊喜不已,“当真?!” “自然。”姜瑶顿了顿,继续道:“若只是拿来使用,那便随意拿去用。” “那是当然。”苏予安明白,这是不让用来牟利。 苏予安看向面前的稻田道:“我虽不事生产,但光是看着这沉甸甸的稻穗,便知这产量必定是高的。”至于高多少,那还得等收成之后称量了。 “若三州百姓能得此粮种,又有这么好用的工具,来年想来能好过不少。” 姜瑶没说话,若是能如此,自然是最好,这也是她找苏家合作的主要原因。 赚钱固然是一方面,但是高产的粮种能够通过苏家传播到普通百姓手里,也是她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老村长在一旁听着,倒是颇有感触,“予安放心吧,青州那边的气候还不算冷,回头这粮种送过去,仔细养地、育苗,收成定是差不了。” 话虽这么说,但是谁也不知道这一亩地到底能收多少。 一时间,众人不再说话,皆定定地看着面前的水稻一点点被收割起来,脱下一粒粒稻谷…… 他们所在的这块地是比较靠近河边的,算是村里肥力最好的地之一了。 十个人下到地里,镰刀挥舞着,小半日下来便将一亩地割完了。 两架脱粒机也没停过,一亩地收割完的时候,脱粒工序也快要完成了。 已经脱好的稻谷被装进麻袋里,然后挑到空地上去称重。 众人连茶水都没顾不上喝,就都围了过去。 一袋袋稻谷挑过去,等在那边的村民们用秤称好,大声吆喝著称出来的重量。 空地旁摆着一张桌子,冯先生和陈泽安正在那记录。 “三十二斤……二十九斤……三十五斤……” 随着重量一一个个报出来,冯先生手里的算盘飞快地拨动,陈泽安正配合着记录。 林长生和林小溪等人都在一旁看着。 只不过林小溪看的是陈泽安记录的一个个数据,林长生看的则是冯先生手中拨动的算盘,手指垂在身边拨动着。 前些日子他一有空就去听算学课,虽然学得还比较浅,但多少能看懂些。 本以为他之前落下不少课,中途去听会很吃力。 但是没想到的是,算学的课教的内容并不算太深,而且每几日便会往回复习,慢慢的,他倒是也能勉强跟上。 实际上,这种情况在各个选修课里都有出现。 按理说,每个课程都应该要按照不同程度进行划分。 但是他们没那么多先生,也没有那么多教室,甚至村民们来听课的时间都不固定。 所以有段时间教学效果并不好。 尤其是算学,别说错过一节课了,便是在课上稍微走个神,接下来可能就听不懂了。 后来姜羽和冯先生合计着,反正短时间内也不要求他们能去考科举,学习算学更重要的是能够尽快培养一些能管事的人。 那么一些深奥的内容便先放一放,就反复把如何计算这事搞懂。 为此姜羽甚至和冯先生聊了一些现代的数学计算。 但是冯先生作为正统的学究,对于姜羽的很多说法,都有疑虑。 不断地追问为什么…… 姜羽一开始还能答上来,但是随着冯先生的不断追问,姜羽渐渐招架不住。 历史进程的不同期是两人之间巨大的代沟。 比如,姜羽根本无法给他解释圆周率3.14后面的那些数是到底怎么算出来的。 总不能直接告诉他是电脑算的吧? 那她还得给他解释什么是电脑,这样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冯先生则表示,算学是非常严谨的事情,如果不能给出证明,他无法接受。 姜羽被逼无奈,随手写了一些计算题。 既然说不通,那就单挑吧! 然后,在冯先生飞快拨动算盘算完一题的时候,姜羽就已经把所有题目都写了出来…… 不是冯先生的算盘打得不好。 实际上,冯先生用算盘计算的速度一点也不慢,要是放到现代绝对是大师级别的。 但是,姜羽作弊了。 她写的计算题是: 25*25 1010101*34 67*63 23125*11 …… 第二百四十章 感觉被骗了 这些题目全是一些能简单口算的奥数题。 姜羽写这些题目,说实话有些欺负人,但是为了说服冯先生,姜羽也不得不使用特殊手段了。 而不明真相的冯先生从姜羽随手写出答案的时候就有点怀疑人生。 自闭了一晚上后,最后也接受了姜羽的一些建议。 这才将算学课的安排调整一下。 扯远了啊,这会儿林长生看着冯先生拨弄算盘,内心十分佩服,心想自己什么时候也能达到这个地步…… 而林小溪则一脸激动地看着册子上的数据越来越多…… “……十七斤。” 当一亩地里的最后一袋稻谷重量报完之后,冯先生拨动算盘的手也停了下来。 老村长激动地抓着拐杖凑上前问道:“多少斤?!” 冯先生没有说话,又抓起算盘,照着册子上的数据重新算了两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