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节
崔珏听在耳中,不过是“淑妃出身过低、不当为后”“先后已有嫡子”等旧话。 只不过,这些话虽已在陛下面前提过数回,诸臣亦在家中各自思量已将一月,但在大朝会上当众明言,还是第一次。 略看两眼,他仍垂首记录,并不观察朝上诸人神色态度如何。 皇帝依旧语气平静,问颜驸马:“颜爱卿如何看?” 颜驸马也早在家中备好反驳之言。 他淡然笑道:“臣最不明白广川子所说:先皇后有嫡子,陛下便不可再立新后。难道立了新后,六殿下便不为陛下之嫡子了吗?祖训并无此一项。臣遍览群书,前朝历代,也未曾看见有此先例。” 广川子不由看向安国公。 这可是说到立嫡立嗣了。 颜驸马竟直接点到正题,安国公心内稍作思量,不如趁此机会提出,先立六殿下为太子,再议立皇后。 但他上前一步,还未张口,御座之上,陛下已道:“皇六子年幼,未知德行,今日只谈立后。” 安国公要出口的话便堵在了喉口。 可他已经上前,若不发一言便退回列中,岂非遭人笑话? 陛下既不许提立嗣之言,那便从广宜公主驸马入手! “陛下!”安国公便启奏道,“臣等听闻,颜驸马有今日之奏,皆是广宜公主从中唆使,非其本意。广宜公主上月便私谏陛下立后,妄谈国事,今日又唆使驸马插手政事,臣等早请陛下严加管教公主,勿使有‘牝鸡司晨’之事,勿使女子祸乱朝堂!陛下!” 他俯身行大礼:“此皆臣等一片忠君爱国之心,望陛下明鉴!” 广川子等十余人亦俯身行礼,口称:“望陛下明鉴!” 拜下的这十数人,大半是开国时的功臣之后,还有三人是手中稍有权柄的武将。 皇帝却并未再看他们低下的头颅,只将目光从左右丞相、六部尚书、都察院都御史、六寺各卿等朝中重臣身上扫过。 无人随安国公、齐国侯等拜下。 包括齐国侯之岳父、宫中李贤妃之父,现任工部尚书。 但也无人出列,驳斥安国公之言。 大殿边缘,几个小内侍静悄悄出了殿。 ——牝鸡司晨、女子祸国。 品了品安国公的言论,皇帝微微笑了。 “广宜是朕的亲meimei,与朕私下提及立后之事,也只是meimei关心兄长而已。朕虽身为天子,亦有天下常人之情。”他笑道,“众位卿家,却如何让朕只能‘称孤道寡’?着实言重了。” “都平身罢。”他命。 陛下之言平和中带着慨叹,竟是在对群臣示弱,让安国公等一时没了应对之法。 今日竟要无功而返了吗! 但众人也只得起身。 “立后之事便延后再议。”皇帝只说,“众位卿家,可还有事启奏?” 鸿胪寺卿便出列,启奏道:“陛下,暹罗王室——” …… 朝散。 陛下起驾后宫,崔珏等翰林不必跟随,便随众出殿。 他几乎行在最后,于大殿高台之上,看见安国公、齐国侯等众人结伴出宫,走在最前。 安国公甩袖而行,背影威势赫赫。 身旁同僚正低声叹道:“其实安国公之言的确有理。陛下立后正是国事,广宜公主身为女子,如何——” “绍义兄,”崔珏以字称呼同僚,轻声提醒,“你我只是翰林中人,若无陛下金口准允,不该妄言此等要事。且身为陛下近臣,更该慎言慎行,勿使他人以为,是陛下之言出于我等之口。” 这便是父母去后,他与兄长多年来的行事。 是以,即便从前认为陛下理当立嫡,在自家之外,他与兄长也从未与人表露过真实态度。对安国公的屡次明示要求,他更是避之不及。如今虽因夫人警醒,倾向有变,兄长身在四品之中,今日也并未多出一言。 连诸位丞相尚书都还未表态,他与兄长在这满殿朝臣之中,不过沧海一粟而已。 那同僚不过而立之人,既身在翰林之中,自然不是蠢钝之辈。 听此一言,他心中惊悚,正忙反思己过,忽听宫门处似是喧闹了起来。 “广宜公主——是广宜公主来了,就在丹凤门前!” 崔珏远目看去。 虽在此处,他看不清宫门前的景象,但他已然想起,那日夫人对他说,“做了一件大事”时的神情。 不似夫人初次被大哥请教,说完见解,她双眼便暗淡下来。那次,直至最后,她眼中依然神采无限。 或许夫人自己都不知,每次提及朝堂之事时,她眼中都有光芒万丈。 ——丹凤门下。 “安国公,听说你在朝上骂我牝鸡司晨、祸国乱政啊?”广宜公主手拿马鞭,笑指向安国公。 她一身金红凤衣,头戴九凤钗,端坐马上,光华夺目,气势逼人,冷笑出声,叫聚在宫门前的众勋贵之后和朝中大臣竟一时不敢直视。 谁也没想到,广宜公主会直接找到宫门口来,专堵着安国公骂! 安国公自己更没想到! 他还在发愣生气,广宜公主已经骑马绕他走了半圈,扬声笑道:“我不过心疼自己的哥哥,说些兄妹间的私话,竟能叫你们弄出这么多罪名安在我头上,还真是奇了!我倒也想问问你们:我哥哥立谁不立谁,都只是我们皇家的私事,与你等有何干系?还是说,安国公,你也想做我们皇家的人了,所以才敢如此放肆,插手宫中之事!连立后你们都要管,是不是再过上几年,这上阳宫就要换主人,换成你们来当家了!” 这话太过诛心!又是在满朝文武面前,若不辩驳,只怕一个“大逆无道”“犯上作乱”的罪名就逃不脱了! 安国公当机立断,面朝大明殿深深拜下! 可广宜公主居高临下,根本不给他说话的空隙,便又上指青天,笑道:“我是父皇的亲生女儿,公主封号是父皇亲封!我无罪无过,兄长为何要管教于我?还是说,你等为自己的私心,连先帝的旨意都要不顾,非要胁迫威逼我皇兄惩处先帝之女?你等就非要陷我皇兄于不孝不义之地、下遭天下人耻笑、上不能见我父皇吗!安国公!” 她空甩了一下马鞭,又指向齐国侯:“看在你是先皇嫂亲兄弟的份上,我给你留点脸面。你自己也小心些,别在皇兄那里把先皇嫂的情分耗光了!我活了这三十八年,连在民间都未曾听过先妻之弟能阻拦姐夫另娶新妻的,还是你心中根本不敬我皇兄是天子,所以心生轻慢,才敢如此放肆起来!你自认是国舅,难道还想做大周的国主吗!” 齐国侯满脸紫胀,也只能面向大明殿拜下! 安国公等一众本有十三人之多,皆有三品以上官职爵位。可广宜只针对安国公与齐国侯两人,另外十一人即便想帮腔,一则根本寻不见开口之机,二则,广宜公主之言竟似无可辩驳,三则,也更怕引广宜公主骂到他们身上! 至于左右丞相、各部尚书等,在大明殿时便未表态,此时见广宜公主如此放肆张狂,痛骂二人,更知陛下欲立淑妃之心是何等坚决,皆只远远围观,更无人为二人相劝广宜公主。 安国公急怒惊惧加身,浑身发抖。 如此情形下,他只能想到,要寻个时机冲出去撞门,以证清白,才能了结。可广宜公主竟又将话指向了广川子,问他自己就是父亲续弦生的孩子,怎么有脸阻拦陛下继立皇后?他上朝启奏之前,就没想过先把老母亲送回家里,再自尽以证决心,才能理直气壮上谏陛下吗? 安国公字字听得清楚,几乎将一口牙咬出血。 如此——胡搅蛮缠!!! 宫门内。 大明殿高台下,崔珏正与同僚缓步行走。 他问:“令堂若已大安,过几日端午佳节,也好请她老人家出来散散,赏一回龙舟。再过一月入了伏,恐怕老人家就不便多出门了。” 那同僚姓王名礼,字绍义,本就感念崔珏推荐太医之恩,今日又深承点醒。 见崔兄竟还记得他母亲的病,他更是感动,忙说:“家母已是大好了,多谢崔兄还记挂着!正打算节日里全家出行,连拙荆与孩子们都一起出去乐一日!”又忙笑问:“崔兄正当新婚,不知与夫人有何打算?” 问完,他便想到,现下正在丹凤门下被广宜公主为难的,可正是崔兄的岳父啊。 但崔兄丝毫不急,他想一想,便也没问。 今日之事,的确并非他与崔兄能插手置喙。 他便只随着崔兄的脚步,走一步、停三步。 几个内侍太监着急忙慌地从两人身前跑过来,又有一个大太监带着几个徒子徒孙手忙脚乱地跑过去。 崔珏仍缓慢行走,回答王礼:“端午假日,需去几位长辈家里拜望。” 夫人不爱出门,尚不知端午当日是否愿意出行。但此话就不必对王兄说了。 “陛下有旨——” 大太监的高呼终于打断了广宜公主对众人的质问责骂。 宫门内外,人人下拜接旨。广宜公主也翻身下马,等待皇兄的旨意。 那大太监一路飞跑过来,气还没喘匀,就张口宣旨: “陛下口谕:广宜公主、朕之爱妹也,今日无故受冤,朕心难安,着加封其女宝庆县主为郡主,准在广宜公主府旁开郡主府,一应仪制,如同公主!着礼部与工部筹备开府诸事。广宜公主与众位卿家皆是一心为大周着想,朕所深知,不必争执,各自执事去罢!” 广宜公主与驸马欣喜谢恩! 宣旨太监忙走上前,虚扶起广宜公主,笑道:“殿下和驸马快回府,带郡主娘娘再来谢恩吧?” “有劳公公再去回禀皇兄,我与宝庆即刻就到!”广宜得意看向驸马。 她办成了!从今之后,即便遇见亲王公主,宝庆也不需矮一头。她是宝庆的娘,今后在京中和皇室的地位如何,还用说吗! 自从父皇离世之后,她真是太久没这么痛快过了! 颜驸马亦对公主粲然一笑。 两人上马回府。 传旨太监又至诸大臣面前,笑道:“陛下还说,盛夏已至,诸位大人为国cao劳时难免暑热,已令宫中每日多制消暑汤饮,送往各部衙门,只算略酬众位一片为国为君之心吧。” 丹凤门下便是一片称颂圣德之声。 安国公与齐国侯早被盟友扶了起来。 传旨太监到来之前,已有七八个人被广宜公主不留情面地骂过,此时有人面色黑如锅底,有人只在心内庆幸。 方才看似只是广宜公主在骂,实则是陛下在借广宜公主之口骂!陛下加封宝庆郡主的旨意,正是在敲打他们:今次只是嘉奖让他们大失颜面之人,再有下次,对他们就只有罚了! 安国公目光阴沉地看向了广宜公主府的方向。 怪不得陛下要寻此人为首,簇拥淑妃立后。 的确,只有她这样嚣张跋扈的女子,才能这般不顾脸面,与众多男子在宫门前如此纠缠! …… 紫微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