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历史小说 - 被典开局,君临天下!在线阅读 - 第44节

第44节

    万嬷嬷紧张地在马车边打转,见徐七娘子出来,忙迎了上前,问到她身上的酒味,赶紧搀扶着她:“七娘向来克制,怎地吃了这般多的酒,当心脚下。”

    徐七娘子上了马车,靠在车壁上,闭上了双眼。

    回到锦绣布庄,进了屋,万嬷嬷赶忙要去打水倒茶,被徐七娘子拦住了,“嬷嬷,你先去将金掌柜叫来。”

    万嬷嬷只能先去叫了金掌柜,没一阵,金掌柜进了屋,觑着徐七娘子发青的脸色,他心彻底沉下去,浑身簌簌发抖。

    徐七娘子指着地上的信纸,淡淡道:“金掌柜,信你看了吧?”

    金掌柜下意识摇头,摇到一半,头垂了下去:“看到了。”

    徐七娘子哦了声,“金掌柜的长孙,可是刚满了周岁?”

    金掌柜惨然一笑,道:“是,虎子周岁时,王妃还赏了长命锁。”

    徐七娘子道:“金掌柜清楚王妃的性情,我就不多说了。金掌柜回去吧。”

    金掌柜拖着僵硬的步伐,蹒跚走了出去。

    万嬷嬷去打了水来,打量着如行尸走rou一样的金掌柜,急匆匆进了屋,拧了帕子奉到徐七娘子面前,道:“七娘,金掌柜好似不大对劲。”

    徐七娘子接过帕子,细细擦着脸,道:“金掌柜要死了。”

    万嬷嬷失声道:“什么?!”

    徐七娘子将帕子递给万嬷嬷,道:“嬷嬷,你先放着,我们且说会话。”

    万嬷嬷紧拽着帕子,跌坐在椅子里,焦灼地道:“七娘,究竟出了什么大事?”

    徐七娘子垂着头,抚平发皱的衣衫,道:“嬷嬷,以后小郎与小娘子交给你了。”

    万嬷嬷瞬间脸色大变,舌头打着结,惊恐万分道:“七娘,你,你莫要吓嬷嬷,嬷嬷老了,经不起吓。”

    徐七娘子简要说了秦王妃的信,平静地道:“嬷嬷,我办砸了差使,牵连到了秦王府,只有死路一条。我不死,就是不懂事了。我不信吕三郎,有了后娘,就有后爹。我死了,你带着小郎与小娘子进京,吕家不敢拦着。王妃会念着我的懂事,看顾着小郎小娘子长大。嬷嬷,你要牢记住,别在小郎小娘子面前吐露半个字,我是因何而死。告诉小郎小娘子他们,我是到了江南道水土不服,生了急病没了。”

    万嬷嬷一下哭了起来,呜呜道:“王妃她,你们终究是姐妹,王妃她怎地这般狠心......”

    “嬷嬷!”徐七娘子陡然拔高声音,打断了万嬷嬷。

    万嬷嬷忙抬手,死死捂住了嘴,眼泪汩汩滑落。

    徐七娘子的眼泪,终于缓缓流了下来,哀哀地道:“嬷嬷,来之前,我就想过了,要是出了差错,我肯定活不了。可是,”

    她的神情一震,脸上泪痕斑斑,却昂着头,傲然道:“我不后悔,能从吕家走到江南道,成了徐东家,我死都不悔!”

    第四十二章

    一层秋雨一层凉, 草木转黄,桂花凋谢,惟有野菊花与茶花还在怒放。

    秋日艳阳高照, 空气却仿佛凝固着, 散发着不寻常的气氛。

    “仔细着,别挂歪了。”锣鼓喧天之后, 原本“仙客来”客栈的匾额, 换成了“同庆楼”, 东家与掌柜伙计都穿戴一新,在彩楼前热情迎客。

    新店开张为了喜庆,一般都会派些果子蜜饯小钱, 以图个吉利热闹。

    东家也大方,吩咐伙计抬了筐子出来,里面装着满满当当的各色果子, 早早守在门前的闲汉,一涌而上,抬手作揖,嘴里恭贺的话不要钱往外冒。

    门前洋溢着的欢快与热闹,“仙客来”原本的东家陈晋山, 已经被淡忘在脑后。

    “同庆楼”不远处的锦绣布庄,大门紧闭,风吹过,门前梧桐树叶翻飞。

    闲汉们捧着果子, 说笑着经过,有人看到似乎一下掉了颜色的大门, 赶紧加快脚步离开。

    “快些走,听说连着死了两人, 阴气重。”

    “金掌柜在茂苑县也有好些年了,身子好得很。还有那个新来的女东家,一起得了急病去了。前两天我听收夜香的老儿说,两人的灵柩,天还未亮就出了城,金掌柜一家子,扶灵离开了茂苑。”

    “我大姨母夫家的侄儿在草头村,听说他们村好些会织布的妇人,被锦绣布庄将全家都买了。这些被买了的人,唐知县亲自将放了奴籍的户帖发还,勒令他们回村,好生种地种桑麻。这锦绣布庄背后势力强大,这次只怕是遇到了更厉害的,倒了大霉。”

    “锦绣布庄背后的大东家,是京城贵得不得了的贵人。能被得罪的,同是天底下顶顶尊贵的人。两边你我都惹不起,你小声些,要是被听到了,当心惹来祸事。”

    “再贵的贵人,都贵不过皇帝去。皇帝广开言路,言官能劝诫皇帝,这贵人还不许说了?”

    “皇帝住在皇宫里,高坐龙椅上,哪听得到你说什么。那贵人可不一样,你只图个嘴皮痛快,仔细你那脖子上的脑袋!”

    “可不是,贵人就住在同庆楼,你没听说,同庆楼的后院客房,有银子都住不了,都被贵人一并占了。”

    同庆楼后客院,经过修葺之后,院子里花木扶疏,流水淙淙。

    前面的热闹,客院只听得隐隐约约。齐重渊一觉醒来,躺在床上听了一会,甚是觉着烦躁,扬声喊道:“青书!”

    青书赶紧进屋,上前撩起床帐,恭敬地道:“王爷醒了,小的伺候王爷起身。”

    齐重渊唔了声,不耐烦地道:“去吩咐一声,大清早的,吵个不停,扰人清梦,他这客栈可还想继续开下去!”

    青书不敢多言,忙应是走了出屋,琴音提了热水进来,他低声道:“去跟王东家提点一句,王爷喜静。”

    琴音面露为难,道:“今朝是王东家正式开张的吉日,昨日王爷他们住进来时,王东家就先请示过,王爷当时没说甚。我先前去看了下,门前的热闹,应当很快就会散了。明早我们便会启程回京......”

    青书一言不发看着他,琴音只能道:“我将水放下就去。”

    青书没再多说,转身进屋,捧了衣衫上前,伺候齐重渊穿戴洗漱。

    琴音前去找到王东家,低声提了两句,王东家只能赔笑,让掌柜与伙计将果子拿远些,分给了上门道贺的众人。

    彩楼前一下变得清净,王东家袖着手立在下面,长长摇头苦笑。

    唉,罢了罢了,贵人得罪不起。幸好明日就会离开,忍一忍就过去了。

    齐重渊穿戴洗漱完毕出来,案桌上摆好了饭食点心,他坐下来,随口问道:“阿愚可在?”

    青书答道:“七少爷与文娘子一起前去巡视蚕桑,天气转凉,种蚕桑的百姓已开始修剪桑树枝丫,除虫害。”

    齐重渊面色微沉,明显不悦了下,道:“你去问问,他们去了何处。”

    青书忙应下走了出去,没一阵回屋道:“回王爷,山询说七少爷走之前交待过,他们乘船出去,沿河道巡视,不确定会在某处停靠。如今到了何处,无从得知。”

    齐重渊将筷子一扔,道:“撤下去!备船,前去寻阿愚!”

    琴音忙走了出屋,一迭声吩咐了下去。青书疾步走在前,护卫哗啦啦奔出来,拥簇着齐重渊上了马,朝码头驶去。

    茂苑县和运码头停靠着各式的官船,民船,画舫。画舫最为华丽,只供有钱人在晚间,带着花娘们在城内游玩。官船宽敞,茂苑河道阡陌交错,有些地方狭窄,官船难以通行,青书寻了一艘干净的民船。

    齐重渊下马上了船,四下打量,青书忙解释:“王爷,小的恐大船不便行驶,还请王爷委屈一阵。”

    齐重渊哼了声,嫌弃船舱不干净,走到甲板上,负手矗立。

    河上风大,齐重渊站了一会,又回到了船舱。琴音领着护卫已经擦拭过,他方勉强坐下,道:“让船夫快一些。”

    青书不清楚殷知晦他们去了何处,只能应下,出去想船夫打听。船夫也没说出个所以然,只能顺风行船,朝乡下行去。

    过了午间,殷知晦他们的船还未见踪影,齐重渊早起未用饭食,到了镇子上,上岸找了间食铺,随意用了几口饭,再上船行驶了一段。

    起初齐重渊觉着沿河的景致还挺别致,青瓦人家,远山树木颜色缤纷,红黄青绿,看了一阵便没了兴趣。

    齐重渊立在船舱,眼神沉沉望着河水荡起的波澜,片刻后道:“回城去。”

    青书赶紧前去吩咐船夫,掉头回了茂苑县。

    这边,文素素与殷知晦一行,一大早上了船,泛舟而去。

    文素素站在甲板上,指着前面道:“七少爷,我们沿着那边去。”

    殷知晦抬头看去,河流的岔道不远处,有汉子在忙着修剪桑树,妇人忙着在桑树根刷上一层白白的东西。

    “好,我们去瞧瞧。”殷知晦吩咐了问川。

    船转了个弯,驶入了岔道,在青石岸边停靠,他们几人下了船。

    忙碌的农人见到他们走来,好奇地打量,有人认出了瘦猴子,朝他喊了声。

    瘦猴子跑上前,抬手抱拳道:“张大哥,王嫂子,你们这是在忙甚?”

    王嫂子道:“天气凉了,要将桑树枝丫剪掉,拿回去当柴烧。明年春上会再长出来,省得白吃肥。”

    瘦猴子探头看向木盆,鼻子翕动闻了闻,伸手捏了下,道:“这里面可是白灰?”

    张大哥道:“是白灰。白灰贵得很呢,今年的蚕桑多赚了几个钱,才舍得兑得浓一些。这桑树娇贵,要是生了虫,根枯了,明年就没了收成。”

    文素素与殷知晦也走上前看了,白灰就是石灰,在大齐入药。若非今年多赚了些钱,他们哪用得起。

    两人请教了他们一些桑麻的问题,再到临近的村子走了几圈,仔仔细细询问,记录。

    待到中午时,他们随意用了些点心烧饼,再继续沿河而下。忙到太阳西斜时,方上船回城。

    文素素走了一天,洗了下手,靠在船舱上歇息。

    殷知晦看了她一眼,让问川他们去了后舱,他亲自守着炉子煮茶,挑了挑火炉,关心道:“娘子可是累了?”

    文素素说是,“有点儿累,我在算计税区间。”

    殷知晦好奇地道:“区间?”

    文素素解释道:“户部定额征收赋税的区间。江南道的蚕桑,亩数已经核计清楚,种植的蚕桑,能织出多少布,户部按照织布量,核定各州府要交的赋税。如今存在不确定的问题便是,蚕桑受到虫害,蚕茧收成会跟着受到影响。户部只管收钱,底下的官员肯定会叫苦连天。摸清病虫害产生的大致损耗,除非大旱灾,大洪灾,地动等大灾害,户部能将这部分损耗提前核计在内,合理定税。销往大齐的布匹,与销往番邦的布匹,各家织坊,海商布商提前申请数量。户部核计比率,平抑行市,稳定两者之间的差额。控制商户将销往番邦布料的赋税,换作销往大齐的缴纳。”

    殷知晦说不出的佩服,紧盯着她道:“文娘子想出这个法子,计相都比不过。娘子的算术尤其厉害,无需算盘便能算出来了。”

    文素素学过心算,而且非常擅长,但她不会打算盘。

    “七少爷谬赞了,其实现在的办法,只能是无奈之举,且算不上精确。不过,七少爷说过大齐立国时,户部能收到的赋税,按照现在统计的蚕桑亩数,户部就算少收一成,也能达到那时的税银。”

    殷知晦点头,高兴地道:“我也大致算了下,比起户部去年收到的税银,足足翻了一倍不止。这些年亏空的税银,真真是金山银山,唉,不知圣上看了,会做如何想。”

    海税涉及到的官员太多,为了稳妥起见,殷知晦将所有的核实账目,分成了几份,蔺先生温先生他们先行带了一份回京。

    圣上收到账目之后,会如何处置,殷知晦其实大致明白了些。他不太愿意去深想,一想便会深感无力。

    文素素见殷知晦神色黯然下去,她并未多问,继续道:“每年都得让各县统计蚕桑亩数,有变化时,户部能及时做出调整。这一点尤为重要。关键得看当地的官员,会如何做了。最初的数有误,会引起一连串的错处。”

    要是底下官员隐瞒敷衍,不出几年,这一块照样会变成本糊涂账。

    殷知晦叹息一声,道:“革新要决心,并非人人皆能做到破釜沉舟。”

    文素素反问道:“七少爷以为,圣上可能做到?”

    殷知晦沉默着,良久后方道:“我亦说不清楚。”

    水沸腾了,殷知晦提壶斟茶,垂下眼睑问道:“娘子辛苦数月,若是没见着什么变化,娘子可会失望?”

    文素素接过茶,颔首道了谢,微笑道:“我一个妇道人家,人言轻微,要是因为这些而忧心,我当去考科举,出仕为官,为大齐疾呼奔走了。可惜,大齐不许女子出仕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