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历史小说 - 明末大军阀在线阅读 - 明末大军阀 第302节

明末大军阀 第302节

    刘衍点了点头,说道:“这处造船厂暂归幕府兵部管辖,等到兵部的人到了,再筹划具体的修建事宜。”

    苗绍说道:“督臣放心,时间上不会耽搁的,现在幕府财部按照督臣的要求,已经送来了六批钱粮物资,以及修建造船厂所需的木料、铁料、水泥等物资,招募的修建工匠与民夫也有三千多人,已经全部到位了,随时可以开始修建。”

    “嗯,很好!”

    随后刘衍又说了一些鼓舞士气的话,期间驻守灵山卫的千总带人送来了大量的淡盐水,分给众工匠饮下,刘衍看着那千总大汗淋漓的样子,不由得点头。

    刘衍在视察了工匠之后,便与苗绍前往灵山卫城以南的海边。

    此时这处海滩已经被幕府兵部的“先遣人员”用木栅栏围了起来,禁止周边的百姓进入。

    这是一处很好的港口所在,滩涂入海之后便是数米的落空,可以停泊大船。并且这边的风浪也不是很大,更为难得的是,因为这边的海滩是半月形,两边都有陆地“怀抱”着,致使冬日里的海水也不会结冰,是一处良好的无冰港湾。

    在这里修建造船厂,刘衍还准备一并建造一处深水港口,作为将来海军的第一处基地。

    刘衍在苗绍的陪同下,策马巡视海滩。此时整个被木栅栏围起来的海滩上,已经有数不清的帐篷,错落有致的排列着,丝毫不乱。

    帐篷中便是提前聚集过来的民夫、工匠等人,还有一部分调集过来的驻防军将士,负责维持这边的秩序。

    另外刘衍见到在海滩靠内陆的一侧,已经修建了二十多间房屋,由一道院墙单独围了起来,有十几名驻防军将士把守着。

    “督臣看,那边应该就是囤积钱粮、物资的所在。”

    “嗯。”

    说话间,这边的主事听闻刘衍前来,快步跑来拜见。

    “属下幕府兵部主事谭笑拜见督臣!”

    “起来吧。”

    “谢督臣!”

    “本督看了一圈,你这边管理的很好,不错!”

    谭笑面露笑容,说道:“督臣满意就好,属下也算没白费心力。”

    “这边有这么多的工匠和民夫,钱粮还够用吗?”

    “暂时够用,两天前,财部的人又运来一批物资,督臣放心。”

    正说话间,一队骑士策马赶来,苗绍大笑着说道:“督臣看,是田部长来了。”

    很快,幕府兵部部长田辉叙滚下马来,气喘吁吁的向刘衍行礼。

    刘衍一把将田辉叙扶起来,问道:“田部长怎么累成这样?”

    “属下接到苗将军的消息后,便日夜不停赶来,生怕耽误了督臣的大事。还好,没晚太久。”

    刘衍感叹的说道:“有你们这样的部下,什么样的大事都不会延误,也都能干成!”

    随后刘衍命田辉叙休息一会儿,半个时辰后,刘衍带着众人来到海滩的一处高坡。这里虽然不算太高,只有几米的样子,但是却足够俯瞰整个海滩。

    “督臣请看,关于造船厂的修建,幕府兵部已经有了初步的方案:造船厂采用湿船坞的建造方法,规划有四座建造船只的船坞,在船坞连接大海的一面,分别建造一座水闸,当船只建造完毕后,便打开水闸,放海水进入船坞内,船只便可以浮在水上进入海中。”

    “除了四座湿船坞之外,造船厂还包括铁匠作坊、木料加工作坊、布料及绳具作坊等配套工坊。将来为了打造战船,属下以为还应该在造船厂内预留火器工坊的位置,战船所需火炮、火铳全部就地打造,以节省运费和时间。”

    田辉叙一边命人展开幕府兵部的设计图纸,一边对照实际地形为刘衍讲解着,每一处作坊的位置,每一个船坞的位置,都非常直观的呈现在刘衍面前。

    “不知督臣还有别的意见?”

    刘衍说道:“本督以为,将来的火器作坊不宜放在造船厂内,毕竟制造火药及定装弹有一定的危险性,容易发生火灾,不得不防。”

    “另外,在造船厂的外面,要修建一座港口,用来停靠船只,特别是停靠将来咱们自己的战船。所以港口上的配套设施一定要齐备,规模也要足够大。”

    田辉叙纷纷记下,说道:“督臣放心,建造图纸立即修改,最迟明日便报给督臣过目。”

    “嗯。”

    刘衍说道:“明日设计图纸敲定之后,这边就要立即开工,现在是盛夏,造船厂、各处作坊以及港口的修建、完善、人员安排等事宜,都需要时间,必须要赶在寒冬来临前完工!”

    “是。”

    田辉叙心中沉甸甸的,这个时间有些紧,满打满算也就还有三、四个月的时间,却有这么多的事情要做。

    “督臣,属下现在就召集工匠修改图纸,争取今日就定稿。”

    “好。”

    当日刘衍便住在了海滩上,趁此机会与那些工匠、民夫聊聊天,了解一下各地的民情。

    深夜时分,田辉叙疲惫的来到刘衍的营帐内,将一份修改过的图纸递上:“已经按照督臣的意识修改完毕,请督臣过目。”

    刘衍看着一脸疲态的田辉叙,说道:“图纸本督看就行了,你先回去睡觉,有事明天再说。本督知道时间紧迫,可谁也不是铁打的,要知道休息,不然累倒了,什么事都干不了。”

    田辉叙笑着说道:“属下还不困,先在督臣这里等等吧。图纸没问题了,今晚属下便将修建造船厂的事情布置下去,明日一早就能开始干了。”

    刘衍见状摇了摇头,便不再说什么,低头仔细看起图纸。

    这份图纸很详细,中间靠海的四个船坞,每个船坞都是独立的,相互之间有各自的cao作空间,可让工匠活动,或是打造需要的各种部件。

    在船坞的北面,便是造船厂配套的各种作坊,按照造船工序的先后,这些作坊距离船坞的位置也不一样,全都按照工序优先的原则布置。

    在船坞的两侧,是府库和官署等房屋,再外面便是造船厂的食堂、厨房、公厕、浴室等设施。整个造船厂由一道高大的院墙围住,只有南、北两道门。

    北面的大门连通一条官道,直通灵山卫城。南面的大门则通往港口。

    港口的规模很大,按照图纸上的描绘,可以停靠四千料的海船二十多艘,分为五个栈桥,每个栈桥都可以停靠至少四艘海船。

    另外,港口的一应配套设施和房屋也都足够,分布在港口栈桥和造船厂之间,便于彼此之间联系。

    至于火器作坊,则被安置在造船厂北面两里外,是一座单独的院落,与造船厂、港口都有道路连接。

    刘衍看完之后,说道:“不错,造船厂、港口等就按照这份图纸修建。”

    田辉叙长出一口气,说道:“属下遵命!”

    第四百三十六章 农社

    青州府,七里庄。

    刘衍在灵山卫督促造船厂事宜的同时,幕府农部与兵部联合下发公文,将在山东各地建立农社,消息也随着幕府快马传到了七里庄内。

    此时幕府对于各地驻防军的整编已经完毕,六个营的驻防军分布在各地,再加上新军各营,刘衍手中的兵力已经达到十五万左右,而且全部都是精锐战兵。

    刘衍在出发巡视地方之前,便下令将新军各营、驻防军各营将士的军户身份全部转为军籍,就如同是后世军人一般,单独成册。

    凡是参军的男丁之家转为军籍,享受税收五折的优惠,其家眷可以加入各地的农社,由当地的甲长里正组织人手,帮助军属家眷耕种,并且优先提供耕牛、种子、农具等。

    同时,加入军籍的兵将家眷还有其他各种优惠待遇,这些都是普通百姓无法享受的。

    刘衍希望用这种办法来提高新军将士的地位,恢复民间崇尚武力的风气。

    当然,刘衍麾下的兵马全部都是脱产的职业军人,现在是没有服役时间限制的,等到将来平定天下之后,刘衍还会规定军人具体的服役年限,一旦退役便可以恢复民籍,而军籍享受的优惠待遇也将失效。

    此时在七里庄内,农部部长张耒与顾问杜锋依旧带人忙碌着,现在番薯的种植面积已经从不到一亩地,增加到十八亩左右。

    因为众人都是第一次试验种植番薯,所以难免有些不足之处,种出来的番薯和秧苗有一些不合格的,所以第二次种植的时候,面积比之前预估的要小一些。

    “部长,你看那边。”

    杜锋好奇的指着不远处的一块农田,张耒也看过去,只见二十多个七里庄的农夫聚在一起,里正在那边宣读着什么。

    “部长,咱们不去听听?”

    张耒笑着说道:“听什么?定然是在宣读农社的事情,公开下发的公文,还是我与荀副部长一块起草的呢。”

    “农社?”

    看着杜锋一脸茫然的样子,张耒说道:“我说你平日里也不要只顾着埋头种地,有时间也学习学习。督臣不是说过了吗,幕府的官吏,必须要识文断字,至少也要达到秀才的水平,像是什么时政、史料、公文、天文地理等,都要知道一些,否则在幕府中是没有前途的。”

    杜锋咧嘴说道:“还是算了吧,前几天我也去村子里正那听过两次夜课,可是识字太难了,比我种了一天地都难!”

    “那你就甘心一辈子当个顾问?”

    杜锋笑着说道:“那有什么不好,同样是种地,我还有农部的俸禄拿,又有个官身,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张耒顿时哑然。

    旁边,七里庄的里正也是新军退下来的一名伤残旗长,此时正兴奋的大声说道:“都听清楚、听明白没有?村子里,凡是家中有子弟在新军各营、驻防军各营服役的,都可以享受这些优待,从今日起三天内,到我这里登记。等报上去之后,与幕府兵部的花名册核对无误了,便会给你们各家发放一块牌匾:光荣之家。靠着这块牌匾,你们便可以享受优待了。”

    一个老头顿时说道:“村子里也就三两户是,那个叫什么军属的,其余各家都不是,那优待我们没有?”

    里正说道:“对,只有军属有优待,其他人没有。不过大家也不用泄气,我看这个世道还会乱下去,督臣肯定还会源源不断的征召兵马,到时候谁家有年龄合适的男丁,都可以去报名参军,为国效力,为督臣效力,顺便也为自己争取优待和军饷!”

    众人纷纷围着里正问东问西,有人询问督臣何时再征兵,有人询问要是阵亡、伤残了怎么办,能拿到抚恤吗,还有人询问,要是发下来的军饷和优待被人克扣了怎么办。

    里正大声说道:“什么时候再征兵,大家听我通知就好,到时候幕府兵部会下发公文的。”

    “抚恤怕拿不到?你看看我,我这半个手掌丢在辽东锦州了,回来不但拿到了朝廷的抚恤,督臣还单给了一笔抚恤,另外还让我当了里正,有个养家糊口的差事。我就是人证,你还担心什么?”

    “什么?担心参军后军饷和优待被克扣?在山东谁敢克扣军饷?督臣没说话,各营的镇抚官就先砍了他的脑袋!”

    众人听着里正的话,心中都对参军充满了向往,围在里正身边议论纷纷。

    这时有两户村民挤了过来,都是年过五十的老夫妇,见到里正后,便纷纷询问:“大人,是说我们家中有好处拿,对吗?”

    里正笑着说道:“不是拿好处,是享受优待。你们家中有谁在军中,报上军中番号及姓名,我报上去核实一下,就把优待落实到你们两家。”

    “我小儿子在驻防军第二营,左部中总,是一个小队长,叫王聪。”

    “我家中独子在新军前营中部中总,普通大头兵一个……”

    里正一一记下,说道:“几位先回去等消息吧,我今日就派人送到青州府城,等青州府一并报上去。”

    “对了,那个谁,你带几个人,这几天先帮着这两户下田劳作。虽然没来得及核对,不过能说出军中番号,应该错不了。”

    “什么?你家中也忙?”

    里正看着那笑着推脱的男子,怒声说道:“那你他娘的加入农社干嘛?人家的儿子在军中服役,有了战事人家儿子要冲上去杀胡人、杀贼寇,去拼命的,要不然你能在家中如此安稳的生活?”

    “你加入了农社,每月有五十文的工钱,你以为这是白拿的?这是幕府洒下的真金白银,不想烦劳民力,又想拿钱又不想帮着军属种地,好处不能让你一个人都占了!”

    里正指着所有人,怒声说道:“你们都给我听着,加入农社虽然给钱不多,但是需要你们干的事情也不繁重,轮流帮着这两家下地就行。谁要是想混日子不干活,那就把领走的工钱交还回来,今后在七里庄也别想再待下去!”

    刚才说话的那个男子讪讪的笑了笑,急忙给里正和两户军属赔礼,表示这就去家里拿农具帮忙。

    众人见那男子的窘态,顿时笑成一片。

    里正见状也是笑骂道:“他娘的,这就对了,知错就改便是好汉子!”

    当日,里正将两户军属的信息送往青州府城,几天后,整个青州府的信息也被整理好,送到济南府城幕府官署的时候,已经是十几天之后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