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历史小说 - 靖安侯在线阅读 - 靖安侯 第673节

靖安侯 第673节

    说到这里,赵尚书抬头看向沈毅,开口道:“若他真如子恒所说,在淮安有所改悔,换了性子,那么师伯的心事就算是又了了一桩。”

    沈毅给赵尚书倒满了水,笑着说道:“二哥的性格虽然不太沉稳,但是人是聪明的,本性不坏,这一趟在淮安,他跟在小侄身边,在战场上还亲手杀了一两个齐人,立功不小。”

    “现在,二哥也在淮安帮忙经管一些事情,等淮安事毕,肯定是要给二哥报功劳的,到时候二哥可以凭借这份功劳入仕,说不定就平步青云了。”

    赵尚书闷哼了一声:“不指望他平步青云,只要现在不给家里惹事,将来不给他姐夫惹事,就是万事大吉了。”

    说到这里,他抬头看了看沈毅,开口道:“上一次子恒让济中帮你寻一些读书人,充作府中幕僚,济中回了江都之后很是上心,如今约莫已经有头绪了。”

    “估计再有一两个月,就有人去淮安寻你了。”

    沈毅愣了愣,随即开口道:“恩师倒没有跟我说过。”

    “他常给我写信,却不怎么给你写信。”

    赵昌平笑着说道:“说是你在前线担子重,怕影响你。”

    “淮安军数战数捷,济中他也高兴得很,现在在江都,恨不能逢人就说起你沈子恒。”

    沈毅响起了那个在江都教书的小老头,心里也有一些感慨,他微微点头道:“可惜事忙,不然定要回江都看看。”

    爷俩在赵家的书房里待了很久,等到夜深,沈毅才告辞离开。

    赵尚书亲自把沈毅送到了家门口,然后目送着沈毅步行,渐渐走远。

    送走了沈毅之后,小老头回到书房里,找到了那封被他丢在书桌庞的书信,拆开之后,借着书房里的烛光,逐字逐句的细看。

    这位榜眼出身,幼年时可以一目十行的神童,用了不知道多长时间,才把这封普普通通的平安信看完。

    “字还是这般丑陋……”

    赵尚书看完之后,独自嘀咕了这么一句。

    “竟还亲自上了战场,杀了齐人……”

    赵尚书缓缓把书信叠好,收进信封里。

    “这是一条难得的出路,你要好好看,好好学……”

    说完这句话,赵尚书吹熄了灯,带着这封书信缓缓离开书房,到了卧房之后,便把书信递给了夫人,然后微微撇过脸去。

    “老二寄回来的家信。”

    赵夫人惊喜交加,一边扯过书信,一边瞅了自家老爷一眼,没好气的笑骂了一句。

    “蓟州都被你赶到战场上去了,也不知你天天在与谁置气!”

    赵尚书闷哼了一声。

    “这信是子恒送来的,我估计,还是人家子恒逼着他写出来的。”

    赵夫人骂道。

    “那你就不要看,只当是儿子给我一个人写的!”

    ……

    时间一天天过去,转眼间沈毅回到建康,已经有小十天时间,这十天时间里,沈毅并没有闲着。

    除了关心关心兵部的事情,以及遥控淮安军之外,十天时间里,沈毅先后被中书五位宰相喊过去问话多达七八次!

    问话的内容也很简单,主要是询问淮安军渡河作战的细节,以及沈毅对于战场上局势的分析。

    这些老头子里,有些人明里暗里给沈毅挖坑,问话的时候也是绵里藏针,好在沈毅心里早有准备,回答的都没有什么问题。

    这天,沈毅又被中书的人叫进了中书省,被几个宰相问了好一会话之后,他才得以脱身,刚走出中书没有多久,沈毅就听见了高明高太监的声音。

    “沈侍郎留步,陛下召见。”

    沈毅这才上前,与高明见礼,然后跟着高明一起,来到了甘露殿,很快见到了皇帝,沈老爷弯腰躬身:“拜见陛下。”

    皇帝笑呵呵的看着沈毅,开口道:“今天那几个老家伙又问你什么了?”

    沈毅想了想,回答道:“问臣齐人兵力如何,如果渡河,胜算几何。”

    皇帝闻言,哂笑道:“都已经派人去燕都议和了,他们心里哪里还会想着打仗?这多半是在套你的话,要借你的口说出来,齐人如何如何厉害,如何如何强大。”

    沈毅微微低头,开口道:“陛下圣明。”

    皇帝揉了揉自己的脑袋,开口道:“算算日子,王兄这会儿即便没有进燕都,也快要抵达燕都了。”

    他看着沈毅,开口道:“老实说,朕很期待齐人的反应。”

    沈毅默默点头,他抬头看了一眼皇帝,开口道:“陛下,如今我大陈朝廷里,一些臣子畏战怯战,想要改变这种情况,一是外力,二是需要内力。”

    “外力自然是齐人。”

    沈毅低头道:“而内力,则是要从朝廷自身寻。”

    皇帝眯着眼睛,对着沈毅微笑道。

    “用读书人?”

    沈毅点头,开口道:“用那些没有中试的,年轻的读书人。”

    “或有奇效。”

    “那也无非是在邸报上做文章。”

    皇帝打了个呵欠道:“但那些人毕竟入不了朝堂,对于朝堂影响有限。”

    “不必影响朝堂,只要能够影响百姓就行了。”

    沈老爷低头道:“民心所向,则无往而不利。”

    皇帝笑呵呵的看了看沈毅:“那用甘泉书院的读书人?”

    沈毅咳嗽了一声,开口道:“这也不必,建康城什么都缺,独独落第的举子不缺……”

    第九百零五章 燕都新事

    落第的举子最容易拉拢。

    那些中了进士的读书人,想要让他们实心替自己办事情,或多或少还需要付出一些好处,而且是政治层面上的好处。

    并且这些个进士们的背景错综复杂,说不准便是谁的门人弟子,哪一个书院的高徒。

    有些刚一中进士,就立刻被同乡的大佬,或者是本科的座师拉拢,成分都很复杂。

    因此,想让进士老爷替自己办事,而且是大量进士老爷替自己办事,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是落第的举子们却没有这方面的的顾虑,因为他们……

    对于朝廷里的大佬们来说,没有什么利用价值。

    所以,也就很少牵扯朝堂关系。

    不需要别的东西,只需要邸报司一两次征文,再把邸报司编撰的职位给放出去一两个,限定生员以上皆可以参加,就足够让这些秀才举人们疯狂了。

    邸报司的编撰,最开始是没有品级的,但是随着邸报司这个衙门日渐升格,现在邸报司的编撰们也有了九品官身,虽然只是九品小官,而且还是在天子脚下的九品官,很不起眼,但是对于这些已经仕途无望的落第举子来说,九品也已经非常不错了,毕竟也算是进入了仕途官场。

    当然了,举人也是可以当官的,但是得有人举荐才成,比如说沈毅的大伯沈徽,就是举子出身,早年几乎散尽家财,才谋得了一个官身。

    愿意拉这些落第举子一手的人,太少太少了。

    邸报司的征文,将会让不少举人们动心,毕竟进入了邸报司做编撰,哪怕只是九品官,却可以偶尔在邸报上发文章,万一哪一篇文章讨得龙颜大悦,这前程不就来了?

    沈毅把自己的想法,跟皇帝大概的说了一遍,然后他微微低头,开口道:“陛下,不需要太长时间,只需要两次三次征文,那些举子们便能够明白朝廷的意思,届时北伐之声,必然会越来越大。”

    皇帝摸着下巴想了想,然后开口道:“那就按照沈卿你的法子来,回头朕让邸报司的人好好琢磨出一个章程出来。”

    说到这里,皇帝看了一眼沈毅,问道:“沈卿何时回淮安啊?”

    沈毅回建康,已经快有半个月时间了,皇帝也担心淮安防务出现什么纰漏。

    沈老爷微微低头,开口道:“回陛下,臣在过几日便回淮安去。”

    皇帝点了点头,颇有些感慨:“每一次见到沈卿所上战报,朕都有些心驰神往,恨不能亲临战阵,去瞧一瞧前线的战场,只可惜……”

    洪德天子自嘲一笑:“朕现在,出宫一次都要被御史台的人上书劝谏,如同笼中鸟雀一般,不得自由。”

    沈毅微微低头道:“陛下乃是万金之躯,白龙鱼服自是不妥,御史台的人也是为了陛下安全着想。”

    皇帝不置可否,没有接沈毅的话,他站了起来,三两步走到沈毅面前,拍着沈毅的肩膀说道:“沈卿,你回淮安之后,务必小心。”

    皇帝的声音压的很低。

    “现在,不管是齐人,还是我大陈内部的一些人,乃至于朝廷里的一些勋贵,都想看到淮安军吃上一场大败仗……”

    皇帝这句话,说的很直白,但是也隐晦了一部分。

    比如说,孙太后未必就不想让淮安军吃个败仗,这样她的儿子也能够“冷静”一些,不至于为北伐两个字魔怔。

    眼下的局势,除了皇帝之外,最清楚的就是沈毅了,他立刻会意,微微点头道:“陛下放心,淮安固若金汤。”

    “东南练兵数年,淮安练兵一年,以现在淮安军的实力……”

    沈老爷很是自信。

    “我不攻,则不败。”

    皇帝点了点头。

    “这也是法子,两年时间一到,淮河水师便无话可说了。”

    他的目光看向北边,笑着说道:“现在只看,王兄能把齐人招惹到什么程度了。”

    ……

    燕都城下。

    大陈的使者李穆,与北齐的四皇子赵楷,同坐在马背上,远远的看着前方不远处的那座雄城。

    世子爷坐在马背上,怔怔的望着远处那座大城,不觉间有些痴了。

    赵楷骑马,来到李穆旁边,上下打量了一眼这个来自于陈国,与自己出身仿佛的年轻世子,笑着说道:“李家蜗居江南多年,没有见过此等雄伟的城池罢?”

    本来如果是坐马车,他们二人还得一段时间才能赶回燕都,但是赵楷要急着回建康缴旨讨赏,因此有些时候他们是骑马奔行。

    一路上走了大半个月,二人之间不熟也熟了,听到赵楷这句略带嘲讽的话,李穆袖子里的拳头握紧,他看向前方的燕都城,缓缓吐出一口浊气:“此是我李氏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