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历史小说 - 靖安侯在线阅读 - 靖安侯 第311节

靖安侯 第311节

    除了这些基本薪资之外,沈毅还计划筹建一些奖励措施,比如说建造火器的过程中,碰到了什么难题,只要有匠人能够解决,便奖励一笔钱出去。

    当然了,如果有人能直接发明出更好的火炮,便直接给出去一大笔钱。

    以目前抗倭军的财力,是支撑得住的。

    暂时定下了这些工作计划之后,沈毅便在永嘉城里找到了钦差李穆,跟他大致说了一番自己制定的方案。

    李穆这个钦差,最大的优点就是听话。

    他大概的听了一遍之后,便笑着点头道:“这些事情,子恒可以自行决定,不必来问我,抗倭军的钱,都在那个杜太监手里,回头我跟那老太监打个招呼,只要子恒你去拿钱,一概批准。”

    沈毅无奈一笑:“世子倒是省心了。”

    他顿了顿之后,继续说道:“除了这些匠人的俸禄安排之外,还有就是船坞到底建在哪里的问题。”

    “事先,我已经托邸报司的人问过了,台州府与温州府,还有一些沿海的州府,都是有船厂的,不过最大的船厂,却是在明州府。”

    “我的意思是……”

    沈毅微微低眉道:“如果在沿海,原地起一个船厂出来,就有些太费时费力了,不如在这些沿海的船厂里找一个大一些的,或买或征……”

    “直接用这些现成的船厂做咱们的战船船坞。”

    “不过具体选址,还是要世子您拿主意。”

    李穆这会儿,身上的伤势已经大好了,他站了起来,笑着看向沈毅,开口道:“选址这种事情,当然要去实地看过才能决定,本来我应该跟子恒你一起去跑跑看看的,但是再过几天,我便要继续南下巡海了。”

    他从袖子里掏出自己的玉牌,放在沈毅手里,微笑道:“这船坞的事情,就由子恒你全权负责罢,你的意思,便是我的意思。”

    沈毅看着手里的玉牌,有些无语。

    因为他心里明白,这位晋王世子之所以这样放权,纯粹是因为谨慎,因为不想在这趟巡海的差事中,受到皇帝的碰到猜忌。

    所以,这些具体的事务,他都是能避则避,连抗倭军的军队建设,也从来不肯参与半点。

    更离谱的是,在沈毅离开温州回建康的这一个月当中,这位钦差大人便借着养伤的借口,硬生生的在温州府躺了一个月!

    在这一个月的过程中,他就这么静静的在这座庄园里待着,连一次抗倭军军营都没有去过。

    因此,这一趟差事,绝大多数的事情,都压在了沈毅肩膀上。

    这不止是李穆的态度问题,也很有可能是皇帝陛下想要看到的局面。

    见沈毅沉默不语,李穆拍了拍沈毅的肩膀,微笑道:“不要多想,我南下巡察沿海,乃是完成陛下交托的差事,争取在福建广东一带,多抄几个通倭的jian商贼族,多给子恒你搞点军饷。”

    沈毅张口想说点什么,但是还是没有说出口,他沉默了一会儿之后,叹了口气道:“世子,听说福建广东一带,宗族势力比其他地方团结得多,你非要南下,那就多带点人手过去,如果碰到事情,就当是锻炼新兵了。”

    “好。”

    李穆爽快点头,微笑道:“听说抗倭军现在人手已经有两千多个人了,明天我去见一见凌千户,让他给我这个指挥使分一半人手,让我带着继续南下。”

    有一千多军队带在身边,就怎么也不用担心地方势力搞事情了。

    沈毅默默点头,然后问道:“世子什么时候动身?”

    李穆看了沈毅一眼,微笑道:“看情况,如果子恒你明天就要拉着我去搞什么战船,那我明天一早就动身离开。”

    “如果子恒你过几天再搞战船,那我就再歇息两天。”

    沈毅哑然无语。

    接下来,他跟李穆一起商量了一些关于这一次巡海的一些小事,然后两个人又闲聊了一些关于建康的事情,沈毅才告辞离开。

    离开了李穆的庄园之后,沈毅没有犹豫,直奔李穆庄园旁边的一座大宅之中。

    这座大宅,也是温州知府蒋友德,让本地富商捐出来的别院,现在是宫里派过来的那些宦官在居住。

    沈毅进了这个宅子之后,很快在后院见到了以老太监杜怀为首的一众太监。

    一众宦官见到沈毅之后,也颇为热情,拉着沈毅的袖子就要请沈毅进去喝茶。

    沈老爷落座,喝了两口茶水之后,才看了杜太监一眼,笑着说道:“杜公公,沈某今天来见你,主要是奉命筹建船坞,给朝廷造战船的事情。”

    说完这句话,沈毅从袖子里掏出了一张单子,放在了杜怀面前,开口道:“杜公公请看,这是这两天,沈某跟那些船匠询问到的,一些适合造船的料子,请杜公公现在就开始采买木料,买到之后尽快送来。”

    杜怀接过单子,先是看了一眼,都是一些榆木杉木之类的常规木材,但是一部分材料限制了木材的宽度,也就是非大料不可。

    老太监把单子收了起来,看向沈毅,笑着说道:“沈主事莫要心急,听说船坞的选址还没有定下来,这木料送来了,也没有地方安置,不如等船坞地址选定之后,再采买不迟。”

    沈毅皱了皱眉头,然后低眉道:“不用先选址,就先送到温州府城来,到时候船坞即便不在温州府,距离温州府也不会太远。”

    他看了一眼杜怀,继续说道:“如果杜公公不愿意去买大料,那就取十万两现银,沈某另行派人去买。”

    杜怀咳嗽了一声,没有接这个话。

    沈毅也懒得跟他计较,继续说道:“还有就是,制备火药的材料,以及铁矿,沈某这里也很缺,希望杜公公能帮着采买。”

    杜怀闻言,皱了皱眉头,然后缓缓摇头。

    “沈主事,制备火药的材料,朝廷都是严格管控的,咱家不一定能买得到,恐怕要朝廷那边送来才成。”

    “用我兵部的名义去买。”

    沈毅皱眉:“难道兵部不是朝廷的一部分了?”

    “你们放手去买就是,如果你们那里买不到,沈某再给朝廷写信,言明物资采买不便,让陛下准许我抗倭军,自行采买军资。”

    第四百七十四章 内部渗透计划

    这些太监们,现在把持着抗倭军的财政,之所以做事有些墨迹,无非就是想从里面捞一些好处。

    最好是沈毅本人分配给他们一些好处。

    这些人想要捞油水,沈毅是可以理解的。

    因为不管是谁手掌握了一点权力,都会想要从里面捞点好处,更何况这些已经没有了任何未来可言的太监们。

    沈毅甚至可以理解并且默许他们在这里面搞点钱。

    毕竟水至清则无鱼,大环境如此,如果沈老爷眼睛里容不下一点沙子,那么他也很难做成什么事情。

    但是沈毅不能容忍这些太监们拖慢他的工作进度。

    如果这些太监们,不能配合沈毅的工作,甚至为了一己私利,在温州府捣乱,沈毅会立刻向皇帝打小报告,让皇帝换人。

    如果皇帝相信自己的这些家奴,而不相信沈毅,沈老爷立刻就撂挑子不干了。

    即便还在温州府办差,以后也是能划水就划水,能摸鱼就摸鱼。

    毕竟这江山是李家的江山,又不是他沈家的。

    好在情况并没有沈毅预想的那么糟糕,沈毅跟杜太监交涉过之后,杜太监没有多说什么,立刻就派人去准备木料跟火器材料去了。

    就这样,忙活了几天的准备工作之后,钦差李穆便真的从温州府启程,继续南下巡海去了。

    福建广东两省,倭患同样严重,因为天高皇帝远,有时候比起浙东的倭患还更加严重一点。

    也正因为如此,邸报司的人早早的在这两个省,查到了一些当地通倭的乡绅乃至于士族。

    说白了,这一趟李穆南下,就是单纯为了抄家去的。

    他这趟南下,不说是人头滚滚,但是至少要有五六个,乃至于十来个家族,在钦差大人的意志下家破人亡。

    李穆离开永嘉,沈毅自然是要相送的,他一路把这位晋王世子送出城外十里,然后两个人才拱手作别。

    李穆对沈毅拱手之后,笑着说道:“好了,子恒快回去罢,旁人不知道,我心里可是知道得很。”

    沈毅也跟着笑了笑,问道:“世子知道什么?”

    “知道你比我这个正经钦差忙得多。”

    李穆哈哈一笑,开口道:“要说办差,这一趟南下,你沈子恒才是正经的钦差,我只不过挂个名,却抢了你这个正牌钦差的功劳。”

    沈毅无奈一笑。

    两个人说了句玩笑话之后,沈毅低眉道:“世子,邸报司在广州府也有分司,昨天邸报司驻广州府的组长段冲,给我写了封信过来,大致说了一下广东与福建沿海的倭情。”

    “这两个省,倭情其实还要更严峻一些。”

    沈毅微微低眉道:“这两个省,相对于浙东来说,距离东瀛本岛要远上许多,因此这两个地方的倭寇,有不少是挂着倭寇的名头作恶。”

    “这些倭寇的动向,邸报司正在接触当中,我的意思是,年底之前,在这两个省也要剿一次倭。”

    “最少,要打击打击这两个地方倭寇的嚣张气焰。”

    李穆微微皱眉,淡淡的说道:“距离年底,只剩下不到四个月时间了,年底之前,抗倭军能够增加到多少人?”

    “一切顺利的话,五千抗倭军应该能够满编。”

    李穆微微点头。

    “既然如此,那暂且就这么部署,如果在福建广东再打一个胜仗,那么这些倭寇短时间内,便不会敢登上陆地了。”

    见他同意了自己的想法,沈毅想了想,又说道:“还有一件事,需要世子允准。”

    李穆微笑道:“不是特别重要的事情,你直接去办就是。”

    “倭寇之中,有一些人还是良心未泯的,如果他们能替朝廷建功,有没有杀伤过寻常百姓的性命,我想请世子以钦差的身份赦免他们的罪过。”

    李穆先是一怔,然后皱眉看向沈毅,开口问道:“我没有记错的话,近来咱们应该没有什么倭寇俘虏罢?而且子恒你先前对倭寇,不是态度非常强硬的么?”

    沈毅对待倭寇的态度,已经不能用强硬来形容,而是可以用狠辣两个字。

    在他手里的倭寇俘虏,基本上没有几个活着的。

    沈毅笑了笑:“世子误会了,我说的不是现在的俘虏,而是将来的。”

    他低眉道:“邸报司的人,有几个已经混进去倭寇之中了,我想让他们招安一些倭寇之中的中高层,这样今后倭寇不管有什么动作,咱们都能够了如指掌。”

    朝廷为了震慑倭寇,抓到了之后,一般都是直接弄死的。

    通倭的人,也跟倭寇同罪,直接弄死,有的甚至抄家灭族。

    因此,倭寇内部还是很心齐的,基本上不可能投降官军,都是死战到底。

    但是现在,抗倭军慢慢成军,只要再打一两个胜仗,这些倭寇当中有些人便会人心惶惶,到时候如果有人跟他们说,只要给朝廷做内应,朝廷就可以不追究他们当倭寇的罪过……

    那么,不能说从内部渗透倭寇。

    最起码,邸报司立刻就能对倭寇的动向了如指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