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玄幻小说 -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在线阅读 -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135节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135节

    他还见证了各种此前少有人问津的食材当堂入室,成为人们盘中的珍馐美味。

    除了万娘子的那道“荔枝腰子”,是用的羊腰之外,十千脚店的“火爆双脆”是炒的猪肚与鸡胗。另外还有使用猪腰和猪肝的“腰肝合炒”,专门选取猪肚或者羊肚上某一块最脆嫩的部位,做成的“爆肚仁”……

    可以说,如果没有明远推出的厨具和燃烧效率较高的蜂窝煤,明远也不可能一下子尝到那么多“曾经”熟悉的美味了。

    正当明远独自得意的时候,史尚风风火火地来找他。

    “郎君,大事不妙。”

    “汴京炭行的行老想要见一见山阳煤厂的东家。”

    明远一怔,问:“这是为什么?”

    史尚摇摇头:“去了才知道。”

    明远与史尚对视一眼,同时开口问:“你去还是我去?”

    明远原本有意让史尚全权代表他出面,但史尚其实更仰仗明远的商业判断。在无法预判炭行的行老想要做什么的前提下,明远如果不出面,恐怕史尚只能作为中间人多传几次话。

    于是明远笑着对史尚说:“这简单,史郎君,从现在开始起,你就是山阳炭厂的东主,而我则是你的谋主。”

    他随意伸手一挥,手中已是一把折扇在握,轻轻摇动,还真有几分谋士的模样。当然,他那枚折扇的扇面上还是四个意义难辨的大食数字。

    史尚顿时大笑:“如此贵气逼人的谋主,是小人的荣幸。”

    两人便身份互换,一起去见炭行的行老。

    那行老姓郑,五十多岁年纪,并不算“老”,只是在木炭与石炭这一行当里摸爬滚打了三十多年,反什么风风雨雨都见过。

    一见史尚,郑行老便说出来意。

    原来是他代为传达高家的意思:高氏希望将手中的石炭按市价批发卖给山阳炭行,等山阳炭行制成蜂窝煤以后,再以“兴贩”的价格,“加饶”卖给高家的炭行。

    郑行老说完,望望呆若木鸡的史尚,和坐在一旁面露冷笑的明远,摊开双手,道:“没办法,谁让这是高家呢?”

    第123章 百万贯【加更】

    十一月间是冬至, 这大概是汴京人最为重视的节气。

    每到冬至这天,开封府就会开放关扑禁令,任由汴京百姓相互走动道贺, 购物游艺,那气氛就像是过年一样。

    汴京城中,哪怕是再穷的穷汉,甚至跟人借钱,也要在这天尽力打扮得体面,想法子置办饮食, 祭祀祖宗。到了晚间, 有人会出门探访亲朋,也有人选择在家祭祖, 但绝大多数人会选择与家人至亲一起度过1。

    明远是外乡人,没有家累,于是放了他家宅子中大部分人的假, 让门房马夫们各自回家团聚。

    长庆楼那里,明十一却走不开,正带着一整座正店的厨子和酒博士们摩拳擦掌,要好好做一笔“冬至”大单。

    明远想来想去,也没能想出, 他到底该和谁一起过冬至。

    但有一件事是必须要做的——

    “向华,套马, 我们去国子监。”

    冬至这日,国子监只上半天的课。明远应承了种师中,到时要去将他从国子监中接出来, 此外他还要探视一下老朋友薛绍彭, 看看这位世界上最不喜欢上学的“衙内”, 在国子监中过的是怎样“生不如死”的日子。

    明远抵达国子监门前的时候,已经有不少勋贵人家的车驾,沿着国子监门前的街道一字排开。

    好在明远与向华是牵马而来,两人不存在找“停车位”的问题,径直来到国子监门口,耐心等候。

    这天天气阴沉,从早起就没见过太阳,天空像是一枚小小的灰碗扣在头顶。待到午后,更是与傍晚的感觉相差仿佛,偶尔一阵冷风吹过,将街道上的落叶杂物打着旋儿吹走。明远便不得不将他手中那枚标着“1127”字样的手炉抱得更紧一些。

    “今年的初雪该是要下了吧!”

    明远听见身后墙根处蹲着的一名老车夫喃喃感叹。

    一直等到未时,国子监内才响起说话声。

    接着是国子监门大开,在国子监中读书的学生们依次向先生们拜别,然后走出大门。

    他们在国子监那道高高的门槛之内,都是成熟稳重、不苟言笑的士子;只要一迈过那道门槛,大多恢复了本性,或跑或笑,尽管往家人亲朋那里奔去——可见在过国子监中上学的这些时日,将他们憋坏了。

    薛绍彭就是这样,他一迈出门槛,先是紧张地左看右看一阵,一瞥眼见到了明远的笑脸,顿时长舒了一口气,像一只灵动的鸟雀一般,迅速朝明远飞来。

    “道祖兄!”

    “远之!”

    “多谢你来接我。”

    明远看薛绍彭气色还好,就是人瘦了整整一圈,眼下发青,估计为了准备考试,各种佛脚没有少抱。

    他不禁有点后怕:得亏当初没有听1127忽悠,进这国子监,否则多少道具都不够他用的。

    “哎呀,真是——”

    说起这个话题,薛绍彭看起来更像是有一肚子的苦水要倒。

    “放下好久的书本陡然之间要捡起来,这段时日真是……太难了!”

    “哦,对了,真是多亏了端孺,如果没有端孺在旁,一直帮忙提点,小弟我……真不知怎么熬过来!”

    端孺?!

    种师中?!

    明远这下真有点好奇了。

    种师中只不过是个十一岁的少年,怎么?竟和薛绍彭分在一个班,还能让薛绍彭如此感慨,一副人家帮了大忙的样子。

    这时,只见国子监大门内出现了一个瘦瘦小小的身影,是种师中,背着手,踱着方步出来,站在门外一打量,看见了明远,便微微点头,依旧踱着稳定的方步,来到明远面前,慢慢拱手行礼:“明师兄!”

    薛绍彭顿时摇着头赞叹:“真是佩服你们横渠弟子了。远之,如果当时不是你被人挤掉了学籍,如今你在这里应当也是如鱼得水的吧!”

    明远当场想要摇手否认:种师中是种师中,我是我,不可混为一谈。

    却听耳边响起温柔的女声:“衙内!”

    薛绍彭却像是被燎了尾巴毛的猫一般,嗖地一声跳起来,转过身体,望着来到面前的一位中年女性连连作揖,道:“我这是见到昔日友人……同窗!同窗的同窗!交谈几句,这就回家,这就回家!”

    那位女士也不催促,只是微微别过头,指着街角的一辆马车说:“车驾在那里等着。衙内请自与同窗叙话便是。”

    说罢她后退着离开。

    薛绍彭却从此全无兴致了,摇摇手对明远道:“远之,今日对不住,国子监里刚刚考较过,回去见了大人,应也是有一难关要过……”

    明远点点头表示理解,约定了等到年节之前,衙门封印,国子监放大假的时候,再一起闲坐,谈风弄月。

    一时间薛绍彭离开,明远与种师中大眼瞪小眼。

    “师兄——”

    种师中望着明远,似乎迟疑着不知该怎么开口问种建中的消息。

    明远也不晓得该怎么回应这小孩:自从把你送来这儿上学,我和你阿兄就再没见过了。

    正在此刻,忽听远处街角传来的的蹄声,来得很快。

    汴京街头一向拥挤,如果有健马急行,要么是事先有人开道,将闲杂人等从街面上请开,要么就是骑手马术极精,能够毫无阻碍地穿过人潮汹涌的都市。

    此前一直表现得老成持重的种师中,此刻双眼一下子变得明亮,转头望着街角。

    果然,下一刻,一匹骏马出现在街道尽头。马上的人身穿裹着一件厚厚的斗篷,戴着风帽,看着就像是一连奔袭了好几十里没停,才一直赶到这国子监前似的。

    来人奔到种师中与明远面前,手一抬,轻轻一勒马缰,那匹骏马就像是被抱死了刹车,四蹄全部牢牢地钉在地上,停了下来,鼻孔中呵出一大团一大团的白汽。

    马上的骑手一跃下马,随手解开风帽,露出一张英俊的面孔,先向明远深深看了一眼,然后再转向种师中。

    “二十三哥,阿兄来迟了。”

    他伸手想去揉种师中头上戴着的书生巾,被这小子一缩头,让了过去。

    明远在对面,望着这一对兄弟,有点不知该如何开口。

    确切地说,他是不知道该邀请这俩去自家,还是应该就此告别,目送种家兄弟俩自行回去。

    种建中却转向明远,用他独有的武人姿态,向明远硬邦邦地一拱手:“远之!多谢!”

    明远一怔:谢我什么?谢我帮你接孩子放学吗?

    种建中继续说:“谢过高家的炭!”

    明远听见“高家的炭”四个字,抿住的嘴角就情不自禁地向上扬。

    原来你是知道的!

    他通过郑行老把高家给忽悠了一通,竟真的说动了高家,将质量最优的石炭平价转给了军器监。但此事他一个字都没说给种建中——他也没机会说给种建中知道,这好久没见过面的。

    但种建中竟然察觉到了明远在这整件事里起到的作用,并且对他表示感谢。

    有种……没有白辛苦的感觉。

    种建中见明远的唇角扬起,眉眼顿时放温柔了,沉声开口:“今日冬至,一起过,好吗?”

    一旁种师中扁扁嘴,似乎在嫌弃他阿兄不会说话。

    “师兄,我们师兄弟三人,好不容易聚在一处,这冬至不大不小算个节,一起过嘛!”

    种师中伸出双臂,就抱住了明远的胳膊,嘟着嘴嗔道。

    那副架势,似乎根本不由得明远拒绝。

    明远:撒娇大法,万试万灵。

    种师中一开口,他就几乎要投降了。

    “正是!”

    身后一个清朗的声音响起,一座大车正好驶过,停在明远等一行人身后。

    车帘一撩,王雱探出个头。

    “冬至不大不小算是个节,远之贤弟,彝叔,端孺,家中大人相邀,去我家过节吧!”

    这一声太出人意料了。

    王雱的“家中大人”是哪位?是当朝宰辅,出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王安石啊。

    明远和种建中都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奇遇”,两人对视一眼,交换了一个惊讶的神色。

    却见王雱从他的车驾上跳下来,向种明两人行礼,然后再转向年纪最小的种师中。

    “哟,这就我们端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