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历史小说 - 云中谁寄锦书来在线阅读 - 第109页

第109页

    总之,一番折腾下来,一个个都是香汗淋漓,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子脂粉的味道,锦书闻着都有些不舒服起来。好在这会儿仪式已经告一段落,便是皇后也得去更衣梳洗,因此,其他人也得以喘口气,好去偏殿梳洗一番。

    锦书有孕之后便不怎么用脂粉了,好在现在还年轻,即便有孕,脸上也没有生出什么斑纹,要不然可就要叫人看笑话了,这次也不过是上了一点茉莉粉,这会儿都被汗浸湿了,好在显不出来,在春燕春晓的伺候下洗了脸,重新抿了抿发髻,春燕拿出茉莉粉,正要给锦书抹上,锦书摇了摇头,说道:罢了,先不要用了,用花露就可以了!

    春燕赶紧打开装各种胭脂水粉的盒子,里头一排小小的长颈玉瓶,里头放着的就是各种花露,上头贴着鹅黄色的签子,写着玫瑰露,桂花露,芙蓉露等,锦书随手一点,春燕一看便取了玫瑰花露出来,小心的在锦书脸上,耳后,脖子上都扑了一点,拍打均匀,又拿了篦子将锦书的头发抿了抿,这才作罢。

    锦书这边妥当了之后,便出了屋门,在外间坐了下来,刚刚折腾了半天,她这会儿只觉口干舌燥,捧了一杯温水慢慢抿着,身后,春纤春桃缓缓地给她打扇,原本有些焦躁的她心情慢慢平和了下来。

    不多久,徐蓉先出来了,她也重新上了妆,这会儿神情有些蔫蔫的,她是蜀中人,蜀中的气候与京城差别很大,徐蓉家乡在蜀地偏西的地方,那边已经差不多在高原上了,根本不热,京城的夏天却是不同,徐蓉不得宠,愈发不肯在外在的地方落了什么脸面,因此,身上从里到外,几乎算得上是全副武装了,发髻里掺了不少假发,脸上的脂粉涂了一层又一层,刚刚一番礼仪叩拜,这会儿差不多都要中暑了。

    因为脂粉的缘故,锦书也看不出她的面色,不过猜也知道她这会儿大概热得难过,便出言招呼道:三嫂,过来喝点酸梅汤吧!

    徐蓉也没精力多说什么,她从善如流地走过来,在偏殿伺候的宫人连忙捧了酸梅汤送上,徐蓉喝了一口,发觉是温的,不由皱了皱眉,只觉连长春宫的宫人都看菜下碟,连碗冰镇酸梅汤也不肯给她,她这会儿热得难受,也不肯憋着了,当即发作起来:这大热天的,这酸梅汤都烫的不能入口了,快换了!

    伺候的宫人暗中撇了撇嘴,不过还是低眉顺眼地上前将那碗酸梅汤撤了下去,很快又捧了新的过来,里头还搁着细碎的冰块,徐蓉喝了一口,只觉浑身上下每个毛孔都张了开来,极为舒坦。

    锦书在一边暗自摇头,这种时候,越是不能吃凉的,一冷一热,最是容易伤了脾胃,锦书小时候跟着外公长大,外公对她极为疼爱,但是在这种事情上,从来不肯纵容她,因此,锦书直到长大了,冰淇淋之类的,也是极少吃的。不过徐蓉如今还年轻,也不是那种娇生惯养的,应该不会有什么大碍,因此,也便不多说,自个喝着温水,接下来还有的熬呢!

    不多久,太子妃,秦氏,徐蓉也陆陆续续出来了,反正这会儿还没到赐宴的时候,大家再次坐在一块儿,喝着茶,吃着点心,聊聊天什么的。

    只不过在场几个人,男人都不是什么省心的,说是妯娌,比起寻常人家还不如,寻常人家的妯娌低头不见抬头见,她们几个可没多少感情,好在这会儿是皇后千秋的日子,大家都不想闹出什么乱子来,叫人记上一笔,因此,一个个只说着一些没营养的话题,锦书更是只当自己没长嘴,光是听,别人说了什么,就是点头微笑,最多嗯两声,横竖这会儿都得顾忌她的肚子,要是在这个时候,因为谁言语不当,导致锦书动了胎气,固然别人会觉得锦书气量不足,惹事的这个也不会好过,毕竟,孕妇多思多虑是正常的。

    等着锦书都进了两次官房了,才有女官过来传话表示皇后娘娘在正殿设宴。

    第82章

    宫宴还是很有看头的, 没错, 是看头。

    吃的东西也便罢了, 这大夏天的, 玉食珍馐也很难让人有多少胃口,不过,所谓钟鸣鼎食, 那等世家贵族尚且如此, 何况是皇族,平常饮食也就罢了,宫中大小宴席, 都少不了各种歌舞表演,这次皇后千秋, 自然更加不能含糊了事,因此,教坊司搞出来的节目还是很有些意思的。

    对于后宫诸人来说,一年里头这样的机会并不多,平常的时候, 便是四妃一流也是很难有机会使唤教坊司的,也就是生日的时候能够叫一班小戏, 位份低一点的, 也就只能靠蹭别人的。清平署倒是时不时都有新的戏本子出来, 毕竟, 如果老是就那么几样, 上头也烦心不是。只是, 宫中诸多后妃都是寻常人家出身,没几个认识字的,听戏也就罢了,让她们看戏本子,着实有点为难人。

    至于逢年过节的时候,各种祭祀叩拜之类的会消耗绝大多数人的耐心,很难让人轻松下来,如万寿节千秋节这类的,前期的仪式就简单的多,大家也能安下心来欣赏节目。

    这会儿殿中搭起的高台上,正唱着一折《麻姑拜寿》,这也是寿宴上的传统剧目了,锦书后世的时候,外公外婆喜欢越剧,常常带着锦书去听戏,这一折戏也是听过的,不过唱腔唱词稍有些不同,这会儿自然也听得挺起劲。

    其他人也是看得津津有味,陈芳在家的时候估计也是常听戏的,还跟着哼了几句,等着一折戏唱完,上头喊着赏,便有小太监抬了两箩崭新的铜钱过来,洒在高台上,台上众人连忙叩谢不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