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历史小说 - 穿成状元后扶持长公主登基在线阅读 - 第245页

第245页

    趁着她现在在北边战场攒下的巨大威望,这件事不做也得做,这是她离开通天阙之前,慕容雅博和她一再商量过的许世辅的税制改革无论怎么改,要是不触及权贵阶层的利益,短时间内可以增加税收,但到了最后一定是免除赋税的阶层得利,压力一定又回到百姓头上。

    这一点萧庆宁最有发言权,她有先天性的理解优势,她之前掌管的内务库不就是这样吗?因为可以免除赋税,内务库成长为一个涉及全国州郡的庞然大物,那些小商小铺根本没有能力竞争,这个道理放到公卿阶层和百姓身上也同样适用。

    由于事关重大,许世辅作为户部尚书和萧庆宁的第一拥趸便不得不开口进言:陛下,人心是盈满则缺,若霎时宣布公卿与宗亲一同交税,恐怕会引起强烈反弹,甚至整个朝野动荡,不如退一步先收他们半税如何?

    许世辅出身寒门而位居户部尚书,无论是对底层还是权贵阶层都有深刻的认识,他所说的半税是一个符合当下现实的权宜之计,这让里面有了很多cao作的空间,因为许多官员都有黑色收入,其家属亲戚名下的产业与他们本人之间的关系千丝万缕,贸然让他们缴全部的税额等于让他们宣告自己是贪官,这是违背人性的,但如果给他们活动的空间,让欧交税变成他们证明自己廉洁的一种方法,那就会是另一个效果。

    萧庆宁经营内务库多年,许世辅这个半税的妙处她一听就懂,她跟慕容雅博也都考虑过这一点,现在她把话说满,不过是让许世辅有所发挥和她唱双簧而已,比如现在,她就能问左王右崔:两位公相以为如何?

    王延年和崔固言老规矩相视一眼,由崔固安答道:国事艰难,北边将士浴血苦战,陛下关于税赋之言乃是正理,然我大宁自有国情在此,千百年来公卿士大夫不纳税已是定理,若贸然定策,必然造成举国震动,臣以为应缓一步,以许尚书多言为准。

    你看,如果萧庆宁一开始就说半税,这两人未必不会争取一半的一半,甚至是反对收税,现在能达成半税之策就算在萧庆宁预料之中,当然了,左王右崔没那么傻,他们也多少能猜到萧庆宁的意图,但正因为猜到了萧庆宁的意图他们才必须同意,萧庆宁这次北行积累了巨大的威望,他们不可能再逆着萧庆宁的心意行事,这是他们能在宣和帝手底下搭伙当了接近十年丞相的基本功。

    说完户部就到礼部,萧庆宁道:章大人,西凉那边的使团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从今往后,你把精力全部放在燎国,朕此次北行已见过燎国皇帝金骨乌虎,此人与其子金骨别术极为自负,且性情暴虐,领兵打仗尚可,治国理政却非良君,与金骨阿隼那迟早有嫌隙,你可多加利用。

    章丰饶领命道:臣绝不负陛下重托。

    由于今天没有把户部尚书方希直叫来,萧庆宁便直接向左王右崔道:许大人这边要推行的税改必然压力重重,政策定下来之后需要具体的人去实施,之前起复的主战派文臣,让方希直安排一部分给许大人用,另外,没有人跟公卿宗室周旋这件事也办不成,文官集团你们来负责,宗室和各地王公朕来解决,此事不容怠慢。

    王延年和崔固安双双领命,军略和政事上的主要安排已经说完,萧庆宁照老规矩让众臣谏言,其他人补充的都是些补充意见,反而是白靖文给了个生财的法子,因为白靖文之前知道她为了军费动用了内务库的产业,急切需要钱粮,所以跟姜明允和林少游商量之后帮萧庆宁想到了办法。

    姜明允和林少游都是江州人氏,江州是著名的濒海大州,与旁边的浙州、沪州自古以来都是天下闻名的富饶州郡,只是大宁立国之后多有海患,太|祖皇帝不得已实行海禁,后来虽然多有开放,但从萧庆宁父皇那一辈算起,海禁之策施行已有数十年。

    根据姜明允和林少游的说法,海禁断绝了海贸,但即便如此,江州许多大族私下仍然与海上诸国有贸易往来,大宁每年走私出口的丝绸、茶叶和瓷器是一个天量数字,而因为海禁之策,这些贸易都是私下进行,朝廷没法收税,也没法获得实际收益。

    他们考虑到如果朝廷开放海防,由京城这边派人统一管理,那么光是海贸一项就必然有天量增项。

    第134章 暌别重逢后的浓烈情意

    这件事萧庆宁以前是有所耳闻的, 内务库在江州便有不少产业,下面的人向她汇报时会有这方面的提及,甚至如果内务库不是在她手里, 内务库的人也会违反朝廷禁令做海贸生意。

    如今白靖文提及,她即刻意识到这是个可行之策, 但作为上位者, 她要有一些自己的考虑,不过她不打算当着左右王崔这些人的面公开跟白靖文说, 于是把白靖文的进言听了,先不表态, 问其他人:诸卿可有奏议?

    左王右崔和许世辅等人心知她没有当场回复白靖文, 便是要跟白靖文私谈, 他们又都知道萧庆宁和白靖文的关系, 交换了一个眼神,无人奏议,集体起身行礼告退, 萧庆宁顺其自然发话道:靖亲王留一下。

    后面的上官妙云自动退场,很快, 偌大的中极殿便只剩萧庆宁和白靖文两个人, 连宫女都退到了门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