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历史小说 - 禁庭在线阅读 - 第46页

第46页

    出宫是死路,这是她一早就明白的。

    婉儿双手接过玉佩,恭敬地高举过头,“妾选这条路。”

    郑氏心疼地看着自己的女儿,眼泪只能噙在眼眶之中,不断打转。

    “你想好了?”武后再问。

    婉儿坚定答道:“上官家不止男儿,妾也姓上官。”

    “好一个,妾也姓上官。”武后语意深沉,“裴氏,带郑氏下去。”

    郑氏不舍婉儿,下意识紧了紧婉儿的手。

    婉儿抽手,轻拍母亲手背,只要她做得好,武后就算拿母亲为质,她与母亲皆可活。

    “郑氏,走吧。”裴氏端声轻唤。

    郑氏再拜,跟着裴氏退出了贞观殿。

    “回去吧。”武后打开一本新折子,没有再看婉儿。

    婉儿愕然,“回……公主那边?”

    武后嘴角扬笑,笑意并没有温度,“你想留下,要拿出更多的诚意。”

    “诺。”

    婉儿往殿外走了几步,回头望向此殿匾额——贞观。

    那是太宗皇帝的年号,也是武后从年少时燃起的初心。太宗盛名在外,即便也曾手段毒辣,杀兄逼父,可青史之上,是他有意装点也好,是他勤政搏名也罢,他明君之名已成。成王败寇,那是太宗之道,从谏如流,这是太宗之术。

    每位帝王的道与术,皆是自修。武后难在女儿身,是以术需强于道,她只有够狠,才能恫吓住环伺之人。

    若是太平呢?

    婉儿不得不往这边想。她出身上官氏,当年因废后之谈落魄至此,武后不留她,反倒让她回到太平身边,以婉儿的敏锐,她已经嗅到了武后野心的味道。

    上辈子的太平至情至性,虽说也曾染指权势,却从未认真修过自己的道术。让太平意识到危险,沉下心修自己的道术,这才是武后给她的真正任务。

    既然可以蛊惑公主,自然能够引导公主。

    婉儿握紧玉佩,望向前路,若有所思。

    春夏撑伞给她遮住烈焰,小声问询,“才人,你没事吧?”

    “无碍。”婉儿温和地对着春夏笑笑,“回去了。”

    与此同时,太平来到李治所在的徽猷殿,入殿探视父皇。

    李治头风难受,此时饮了汤药,正在休养。

    太平走至李治榻前,尚未行礼,便瞧见李治对着她招招手,“太平,过来。”

    “诺。”太平坐到李治身边,关切问道,“父皇可是难受得紧?儿帮父皇揉揉。”说着,便温柔地贴上李治的额角,轻揉了起来。

    李治舒眉笑道:“朕有太平,实乃幸事。”

    “能做父皇的女儿,也是儿之幸事。”太平深情答话,往李治身边挪了挪,“父皇要早些好起来,儿还等着父皇亲自指点马球。”

    李治笑问道:“太平会打马球了?”

    太平点头,“儿学了一阵。”

    李治握住太平的手,“等父皇好些,便去马球场看看我儿英姿。”

    “那父皇要快些好起来!”太平激动地道。

    李治拍了拍太平的手背,忽然皱眉问道:“有一事,父皇已经想问你许久了。”

    太平敬声道:“父皇请问,儿定知无不言。”

    李治看了一眼边上的内侍,内侍们知趣地退出了寝殿。

    “陈七是你阿娘让你抓的,还是你自己抓的?”

    “陈七?”

    太平歪头,似是想不起这人是谁。

    李治提醒,“就是伺候你不周,累你坠湖的内侍陈七。”

    “陈七不是死了么?”太平反问道。

    李治忍话,看太平这天真的样子,只怕真是误打误撞。

    “以后再游湖,下船时可要小心些。”李治爱怜地拍拍太平的后脑,“父皇乏了,想歇一会儿。”

    “儿告退。”太平起身对着李治一拜,退出了寝殿。

    沿着宫阶走了几步,太平忽然站定了。

    “殿下?”身边打伞的宫婢担心公主不适,“可是哪里不适?”

    太平没有应话,只是回头看了一眼高耸的宫檐,果然是层层叠叠,以为揭开一瓦便可窥见殿中情景,却发现瓦下还有瓦。

    果然是她天真了。

    那则言说太子生母的流言,风起于深宫,都以为是内侍多嘴胡诌,可惯居深宫多年的管事公公怎会不懂“人言可畏”四个字?东宫内臣若早知流言,岂会只在宫苑流传,为了太子权益,只怕早就渲染天下,人人皆知。近年来,太子与武后罅隙日深,在这个时候流言传出,无疑是在烈火上添了一勺烈酒,只会让太子与武后更恶彼此。

    所谓杀人诛心,不外如是。

    天子风疾多年,虽说多数日子都在后宫静养,也不至于流言半句未闻。遑论天子便是这流言的主角,于情于理也该下令封口。

    父皇却是最后一人知晓此事。

    要么是阿娘掩得严,要么就是父皇藏得深。

    太平陡觉一股寒意直袭心头,方才父皇问她那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太平终是明白。

    这是一盘棋,一盘父皇与阿娘对弈多年的棋。

    父皇势单力孤时,阿娘为援,同时也是父皇的刀,为父皇破开世家这层障,那是世人所见的“夫妻同心”;父皇风疾发作,多年难理朝政,眼看无法控制阿娘这把刀,便索性扶植另外一把刀出来,那便是太子哥哥,那便是宫人皆知的“母子不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