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玄幻小说 - 死后变猫的我似乎成为了大佬在线阅读 - 第77页

第77页

    琦王老师已经朝叶卫丹扑过来,想要握住他的手。

    “哈哈哈哈哈塞塔马三三!没想到真能见到你,给我签个名吧,塞塔马三三!”

    队友发疯间,大地又是一阵摇晃,大大小小的土块从他们头顶落下,破裂的穹顶放出来自地面上的天光。

    葡萄树就像是长着一千只脚的蜈蚣或者什么,挥舞着无数藤蔓,沿着裂隙爬到地面上。

    陈二煌甚至能听到上方传来乡民们的呼喊。

    那呼喊并不惊讶,反而充满了期待和理所当然。他们喊道:“显圣啦!蒲桃娘娘显圣啦!”

    ***

    早就准备好的爆竹丢进火堆,噼里啪啦里人们洋溢着笑脸。

    有人敲锣有人打鼓有人吹着不成调的唢呐,年轻男丁围着娘娘庙搭好了一个个大木架。

    大家对震动不感到慌张,见怪不怪地看着地面裂开一条缝,看着绿油油充满生机的藤蔓从地下钻出,沿着一个个大木架往上攀爬。

    只不过几十秒,一个个大木架上,娘娘庙墙上,坡下的祠堂上,甚至地面,以蒲桃娘娘庙为中心的方圆一里,全盖满了碧绿的葡萄藤和葡萄叶,风一吹,铃铛般哗啦啦作响。

    常人见到这一幕,怕是已经看呆了了。永富乡乡民却几十年下来习以为常,不见惊讶,反而狂喜。

    戏台上,脸色不渝的郭大郎铛地敲了一下锣鼓。

    他爹郭老再次喊道:“请娘娘显圣——”

    众乡民一起道:“娘娘显圣啦!”

    甜香的味道浓郁到一个阈值,葡萄树上,如蕊的葡萄花谢了。

    仿佛按下了快进键,镜头加速播放。上一帧葡萄花还开在最好的时候,下一帧针一般的花瓣就纷扬落下,又过去一帧,青色的小果代替花朵出现,五六帧过去,一个个大木架上、娘娘庙和祠堂的屋顶屋檐上,甚至地面上,沉甸甸的葡萄串从枝叶间探出头,紫水晶般的皮上反射着七彩的太阳光。

    “娘娘万岁!”

    众乡民欢呼道,竹筐早就准备好,如狼似虎扑上去,采摘葡萄。

    这是葡萄。

    这是让人羡慕的繁衍力。

    这是生命。

    这就是肥料。

    永富乡人在这里定居六十三年,蒲桃娘娘在此地显圣了六十年。六十年来,就靠着每次显圣得到的葡萄果,永富乡的土地慢慢变得富饶了。

    哪怕这种富饶是叶卫丹吐槽的“难以想象以前贫瘠成什么样”对比出来的,对于永富乡人来说,都已经是过去想不到的奇迹……

    还有满足了。

    早就准备好采摘葡萄的乡民们大显身手,所有人一拥而上。只是半个时辰,所有的葡萄都放进了竹筐里。

    郭老走到这些竹筐前检查,十分欣慰地摸着胡子。

    “比去年多了很多啊。”

    他道。

    确实多了很多,乡民们满脸都是笑容。

    郭老又道:“搬远一点,搬到外面去。”

    “以前不一直是放这里的吗?”有人说。

    “叫你搬就搬,”郭大郎亮出拳头,“那么多废话作甚?”

    在大部分人只能有一个儿女的永富乡,有两儿一女的郭家可谓人多势众,就算不怕他家两个儿子的人也会想娶能生娃的郭家小女儿,哪怕心有不满,也不会真的违抗郭老的要求。

    于是一筐筐葡萄搬远了一些,又搬远了一些。

    众人忙碌,留下蒲桃娘娘庙前的一片狼藉。不小心摘下的葡萄叶,一个用力就扯断了的葡萄藤,满地都是。郭老踩着这些,穿过一个个木架,走到娘娘庙前,正好可以看到环抱娘娘的那根最粗葡萄藤。

    郭老先跪下,磕了三个头。

    “娘娘在上,恭贺仙诞,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六十年前,与娘娘相识之人乃是小老儿家父。今日小老儿代家父前来,只为一问。”

    他道:“以产子换肥力一事,已经足够了。而今永富乡,缺可用青壮。敢问娘娘,可否放开限制?”

    藤蔓上的叶子摇晃,郭老脸上露出一个略显古怪的谦卑笑容。

    “限制放开了,”他道,“肥力也还是要的。娘娘若不愿,小老儿只能杀了地牢里那举人,谎称娘娘所杀,请来朝廷百万雄兵了。”

    --------------------

    作者有话要说:

    郭老,有心机

    ————

    10/21捉虫

    10/25规则记错了,小修

    第41章 我儿(十四)

    ======================

    郭老, 大名郭四两。

    四两是他刚出生时的体重,非常之轻,但在永富乡同年出生的孩子里, 他是最健康的那一个, 也是唯一活到六十岁的那一个。

    三十五岁时, 郭老从他爹那里接了永富乡的里正位置, 接下来的二十五年里,可以说是兢兢业业,死而后已。

    几个月前六十大寿, 他宴请全乡,众位乡亲皆称赞他大公无私,永富乡在他的带领下,日子过得蒸蒸日上。

    但有一件事,一直是他的心病。

    永富乡的人, 特别是年轻壮丁,越来越少。

    若继续这般每户每代只有一个孩子,不用过多少年,永富乡就要绝代。

    迹象在他这一代就很严重了, 看看其邻居老黄家,好不容易养熟了一片田,却人手不够, 照顾不过来。几个老人加上两对夫妇和孩子, 为了田里勉强支撑, 结果是老人累得一个接一个断气,最后, 不得不把他家养熟的田地,用低廉价格转给人手充足的郭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