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历史小说 - 六姑娘被瓜撑到了在线阅读 - 第63页

第63页

    云心痛呼一声,可没敢将她手拿开,当奴婢的怎可对主子动粗,却又加重了语气说了一遍。

    婉嫔怔怔。

    手上力道松开,半天才猛然回神般,那我兄长呢?圣上怎么说?

    一个有高术的道士居然会失足跌落河水淹死,那他的本事到底真还是假?

    之前治好了晋王,是不是也撞巧了?

    两个想法撞入婉嫔脑中,让她眼前一阵阵发晕,她都不敢想象圣上得知此事会想什么。

    欺君两个字撞入她脑中,再也挥之不去。

    宣政殿中。

    景隆帝来回走动,脸上布满阴云,他猛地停住脚步,看向下面垂手而立的大理寺少卿和京兆尹,确定是失足跌落?而非谋害?

    是,臣已让仵作验证多次,现场也勘察过,系失足掉落河中淹没致死,京兆尹也没想到,早起就接到一起溺亡案件,发现是个道士后,就让人画了画像去各道观找到失踪道士。

    可道士那边才派人出去,就接了起失踪案子。

    宫中内监奉旨前往吴宅行赏,却发现婉嫔兄长吴达失踪了,连带着玄诚道士也找不到人,只剩下一看门老翁,道他家主人已经两日未曾归家。

    内监一面着人往京兆尹报案,速去查找吴达去向,一面回宫回禀。

    着大理寺、刑部和京兆府彻查此事,景隆帝怎么也没想到,玄诚道士居然淹死了。

    他一个能掐会算有道术的道士,居然失足淹死?岂不是笑话!莫不是说算人不算己?

    那么便有另一个可能,这道士是个骗子,治好晋王不过是撞巧。

    而现在,景隆帝趋向后者,尤其吴达也跟着失踪,让人怀疑是做贼心虚,不过想到宫中还有个婉嫔在,景隆帝眼中闪过冷芒。

    这吴达是弃meimei不顾了?

    还是说里面另有文章?

    第35章

    皇兄,听说玄诚道士出事了。

    晋王与太子听闻此事,前后脚去见景隆帝。

    对,说是失足掉落河水溺亡,朕已经着人彻查此事,景隆帝自认是赏罚分明的君主,有功他赏,若有人真敢借着晋王生病一事做手脚钻营,必严惩不贷。

    晋王点头,本来臣弟也怀疑那玄诚道士能力,若他真有本事,却失足溺亡,的确有些荒唐。

    已故玄诚道士若有魂灵:可不荒唐,说好的事成之后给修道观塑金身呢?还神不知鬼不觉把他弄了个这么丢人现眼的死法,好歹他也是一道士啊。

    未查明之前,太子不敢断言,不过想到自己曾经佩服感激的玄诚道士居然就这么没了,心中不有唏嘘,那道士难道是个江湖骗子?

    不过,景隆帝道:那玄诚居然能测算出打雷下雨,还是秋日这样少雨少雷的天气,看来对天象上也有几分本事,太史令也没他把握的如此准时。

    晋王点头。

    只不过,他当初学地理,却知,深秋打雷,属强对流形成雷暴冷锋,但如圣上所言,玄诚能测算出亥时初有雷,对天文方面的确有所成。

    可惜,这人许心不正,道自然不成。

    景隆帝不知胞弟心中正腹诽,仔细看了看他的脸色,欣慰道:今日气色好多了,还有哪里不舒服吗?别忘了每日让太医诊脉。

    晋王虽然觉得让太医过去也是浪费,可这是皇兄的心意,诊了,臣弟身体没什么不妥。

    那便好,景隆帝因玄诚道士一事,心中不畅,政务也无心处置,索性考校起太子功课。

    晋王在一旁看着,想到自己也曾是理科生,重来一世却生生学会了文科生都觉得吃力的文言古句,且能熟做文章,真是时也人也。

    太子是储君,他要学习的并非时下学子们科考做文章的学识,更多是治国策,不过品行方面景隆帝也很重视,考校后满意地点点头,捋了下美髯,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稿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读书固然重要,不过作为太子,也当体察民情,无事跟你皇叔出宫莫贪玩,多用心察看,知百姓苦乐。

    儿臣谨遵父皇教导,太子理袖稽首,态度恭敬谦和。

    不过才十三岁少年,面容稚嫩,却已经要肩负起未来治国重担,晋王只能说,在其位谋其政,生就帝王家,看似光线亮丽,背负的却更多更重。

    待臣弟复原,也为皇兄分忧,晋王自己是王爷,更知道是皇帝为太子培养的臂膀,该他做的自当做好。

    皇兄将他养大养好,待他长大,也该汇报这恩情厚待。

    好,都是好孩子,景隆帝抚须大笑,他自认依旧龙马精神,这皇位还可坐个几十年,可看着少年劲发的子弟,后继人精干优秀,倍感欣慰。

    阴郁心情一扫而光,爽朗笑声传到殿外。

    过得一日,晋王再入宣政殿。

    皇兄,臣弟有一些发现,祁晔本就觉得当初这道士作法手段有些蹊跷,他这几日养身体,枯燥无味,便围着当初那被雷劈的槐树附近转悠。

    虽然老槐树被移走,原本的地方被抹平铺了地砖,可晋王有心,从自己的私库里翻出幼年时,景隆帝给他玩耍的一个放大镜来。

    这放大镜原先晋王还不觉得多稀罕,可放在如今的晋王眼中,真想赞一句,还是咱中华老祖宗有智慧,什么洋人传来华国西洋镜,那是没见过古时候的放大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