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历史小说 - 为人民服务[快穿]在线阅读 - 为人民服务[快穿] 第316节

为人民服务[快穿] 第316节

    所以在1981年,她年满20周岁时,听说伯伯要回国处理家中的老房子,她主动提出想陪伴伯伯一块儿回去。

    爸爸表现的很高兴,说她是个孝顺的孩子。

    mama在私底下说她傻,明明早就告诉她,爸爸其实并不喜欢伯伯,只把伯伯当成能摆出来给别人看的道具而已。好在她是女孩子,将来不继承家业,随心所欲点也无所谓。如果今天换成的是她哥哥,mama一定会拦住他的。

    类似的话,唐安妮已经听到耳朵长茧。

    家人娇惯放纵她,唯一的理由就是她无关紧要。即便她放荡不羁爱自由,最多也就是让唐家面上无光,并不能动摇唐家的根本。

    所以,没关系,爸爸mama和哥哥都爱你。你可以过你想要的生活。只要到时候该嫁人就嫁人,因为这是你唯一能够回报这个家庭对你多年娇惯的方式。

    刚上大学的时候,唐安妮认为这一切理所当然。人生本就是等价交换,有舍有得。她享受了这么久,当然应该为家里做贡献。

    可是后来家里多了一位伯伯呀。她从伯伯口中听到了很多话,陪伯伯一块儿看了很多电视节目。渐渐的,她产生了疑惑。

    难道她人生的意义就是打扮的美美的,吃喝玩乐,在最合适的时候把自己当成一件商品去联姻吗?

    难道她就没别的事情可以做吗?

    她知道自己不聪明,她成为不了居里夫人,她只是最平庸不过的人,就像在电视机里那些在田里劳动的女人一样。她唯一比她们强的,不过是她运气好,投胎到了有钱人家,即便什么都不用干,也可以生活的很滋润。

    但她想自己从来没那么快乐过,像那些农妇一样快乐过。

    她们明明顶着大太阳在田里劳动,挨着冻在工厂上工。周围的条件是rou眼可见的差,她们的笑容却那样的灿烂。

    比夜晚的白炽灯灿烂,比白天的阳光更灿烂。

    明明她们的工作是那样的辛苦。

    唐安妮觉得自己病了,她竟然会羡慕这些农妇和女工。

    她们从事着体力劳动,是社会公认的不体面的工作。只有没上过大学,家里条件又差的人才会靠出卖体力来换取工钱。但凡稍微讲究点的,知道要上进的,都会宁可钱拿的少一些,也要当坐办公室的人。

    只有那样才有前途啊。

    因为就算是劳动,脑力劳动也肯定要比体力劳动高贵,有发展前景,有未来。

    唐安妮觉得自己应该同情这些女人的。

    她们肯定没上过大学,甚至连中学都没读过,文化水平太低,根本不知道美好的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所以才会为了眼前一点点小事就笑得那么开怀。

    可她越看越羡慕,她羡慕她们可以对生活如此知足,她羡慕她们靠自己的双手获得了报酬,养活了自己和家人。她羡慕她们为自己的人生和工作而骄傲。

    一个人过得幸福不幸福,眼神骗不了人。

    她们满手污泥,满头大汗,可她们的眼睛闪烁的全是希望的光。

    那光芒是如此耀眼,就像天上的星星,让人抬头看着就忍不住朝它的方向前进。

    所以她沉默了,默认了mama对她评价的任性。

    没错,她就是任性啊。

    她循规蹈矩了20年,一直乖乖地当着唐家大小姐,甚至准备把自己当成祭品去联姻。

    现在,她不想再当祭品了,她想去探寻人生的意义。去那个古老的,她从未踏足,据说有她的根的地方。

    伯伯说好。

    她跟随伯伯到了红色中国,却只在上海停留了不到一个礼拜。伯伯没有驱赶住在唐家老洋房的租客,只给他们定了规矩,要好好爱惜房子,然后伯伯凭借大学文凭和翻译的文章,成功地在研究所找了份工作。

    伯伯建议她利用自己的优势,留在研究所当翻译也好。

    可是唐安妮对此不感兴趣。她本来就对理工科兴趣缺缺,也看不上那几十块钱的工资。

    她踏上这片土地的目的是为了寻找自己心中的答案。

    人生的意义在哪里?身为女性,究竟要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真正的价值?

    可这个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最复杂多变的地形最复杂。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每个地方的人都不一样。她突然间不知道该去哪儿寻找答案。

    伯伯给她建议:“你不是对红旗渠很感兴趣吗?那就自己去看看呗。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看了就知道了。”

    她心动了,跟随回城下放知青代表团的人一块坐上了火车,然后又转了驴车,和他们一道看了那条壮阔的水渠。

    真的是穿越了高大的山脉,一点点凿出来的水渠。时值盛夏,河水清澈,哗哗的流淌,浇灌了两岸的稻田,让丰收变成了触手可及的希望。

    唐安妮不知道该如何形容那瞬间自己的震撼,他就呆呆地站在水渠旁,瞧着河水奔流不息。

    那一刹那,她心中涌现出种古怪的情感,她脱口而出:“我能留在这里吗?”

    陪伴她的知青嘻嘻哈哈,直接表示:“可以啊,欢迎,大队小学正缺老师呢,你要不要过来代课。”

    知青大回城之后,很多乡村小学陷入了适时的瘫痪状态。短时间内,地方政府也无力调配这么多教师资源。所以有些学校停办了,有些学校合并了,尤其是偏僻村落的孩子,不得不翻山越岭去上学。

    这一回他们知青代表团回来不仅仅是为了回忆自己的青春,也有人存了心思再留下来。

    比起大城市,这里的条件肯定更简陋。可他们下放多年,反而更加习惯这儿的生活。似乎在这里,他们增加能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

    唐安妮点头:“好,我愿意去当乡村教师。”

    她留了下来。

    第161章 番外唐安妮

    20岁之前, 唐安妮常常问自己:我是谁?

    除了唐家大小姐这个附属的身份之外,她还是谁?她一直没找到答案。

    20岁之后,在这个问题面前, 她可以郑重其事地写上三个字:唐老师。

    对, 她现在是林县下面一个村的小学老师。从县城到她工作的学校, 要先坐公交车,然后改乘拖拉机,再往里走,就得换成牛车了, 因为连拖拉机都不好开。

    她第一次进村时,公交车坐了一个半小时, 拖拉机开了两个小时, 牛车坐了整整三个小时。

    她和送她来的同志本以为中午能到学校的, 结果到了天黑, 才踏上村子的地界。

    坐在牛车上,她吓得心惊rou跳,她从来没摸黑走过山路, 没到过这么偏远的地方。

    赶车的老头却乐呵呵地一直连笔带画地安慰她。只是他说的话她一个字都听不懂。中国太大了,每个地方的方言都不一样。即便在同一个省, 大家都未必能听明白彼此的话。何况是她这种从小生活在美国的人。

    还是县里的同志帮她翻译:“没关系。牛眼睛是亮的,自己会发光,不会走错的。”

    唐安妮发现了中美农民共同的特点。似乎依靠土地生活的人,对田土以及牲畜都有种外人难以理解的感情。仿佛它们是他们的家人一样, 他们无条件地信任着他们。

    谢天谢地, 那头慢吞吞的老黄牛没有辜负它主人的信任, 虽然速度和蜗牛有的一拼, 但依然成功地将客人送进了小山村。

    唐安妮看着远远地一条火龙, 十分惊喜:“今天是有节日吗?”

    她听说中国有很多民族,其中有些民族会过火把节。等到节日那一天,就会点燃大大的篝火,大家一块儿欢歌笑语,共同舞蹈。

    县里的同志先笑了:“对,为了欢迎你举办的节日,这都是来迎接你的人。”

    牛车再往前走十几步,她就看清楚火把下的脸庞了。领头的是几位中年男女,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二三十个孩子,每个人的眼睛都亮晶晶的,好像暗夜中的牛一样。莫名其妙就让人心安。

    小孩子们看到她,最先发出欢呼:“老师来了!我们有老师了!”

    这里的村小学是60年代末期知青大下放时才建起来的。后来随着知青陆续回城,本地又过于偏远,难以从外地招老师,今年最后一位老师回城结婚之后,学校就陷入了事实上的瘫痪状态。

    原本过完暑假,公社想办法要把剩下的学生并到另外一所村小学去上课。但如果这么做的话,就意味着这些孩子每天得走差不多十里地的山路,在路上奔波近两个小时才能上学。如此一来,势必会有很多学生选择辍学。

    因为在偏远的农村,即便不到10岁大的小孩也是家中的劳动力。他们要负责打猪草喂家中的禽畜,还要帮大人烧饭做家务。如果去那么远的地方上学,时间都花在路上了,他们也就没办法再干活。对于贫困的农家来说,这是个不小的损失。

    唐安妮没办法指责孩子的父母鼠目寸光,因为一点点困难就让孩子放弃学习。她学过一句中国的古话,叫衣食足而知荣辱,仓禀实而识礼节。

    有的人,光是为了活下去就耗尽了全部力气。又怎么能要求他们更多?

    所以当县教育局的同志听说她想下乡支教,为她推荐南山公社西太村时,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教育局的同志大喜过望,他们倒不是真的指望这个从美国来的时髦女孩能够坚守山村。他们只期望她能够坚持几个月,这样能给他们留下时间想办法再调老师过去,能少关一所学校就少关一所。

    唐安妮来的时候也不知道自己能留多久。她在中国已经呆了几个月,见识了这个国家的壮美河山和贫困穷苦。

    他们大多数人,尤其在乡下,都穿的破破烂烂。谁有一身没打补丁的衣服,那必须得是出席重要场合才舍得穿上身的。

    他们大多数人吃不上面粉和大米,在农村的日子,她天天跟着大家一块儿吃土豆。当然,这是在跟美国完全不同的体验。留在唐家大宅里时,土豆肯定要经过精心的烹饪,不可能就这样简单的烤一烤或者煮一煮,一点点油都见不到便送到大家手里剥了皮就开始吃。

    像绝大部分热爱苗条的女人一样,唐安妮曾经以为食物中看不到油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能省去很多麻烦。她以为自己热爱蔬菜沙拉,最好是连沙拉酱都不加的那种,这样可以避免摄入更多的油脂。

    可当她吃了整整两个月的土豆,中间连rou都没吃过几顿的时候,她发现自己居然疯狂地想念rou汤。她还特别想吃奶油,空口吃,大口大口就能往下咽。

    所以,在上牛车时,她给自己打气,一学期,坚持完一学期就好,也算给自己有了个交代。人不能言而无信,她已经20岁了,应该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不能前脚说好后脚就逃跑。

    结果下了牛车,一群小孩子围上来,满脸兴奋地看着她,她的思想就动摇了。她甚至在瞬间就想到了,如果一学期后自己离开的话,这些灿烂的笑脸会不会变成哭脸?他们会多伤心啊。

    跑得最快的小男孩拼命地将手上的东西抬得高高的,非要塞给城里来的老师:“给你吃,好吃的,特别香。”

    他手里紧紧抓着的是一枚蛋。

    这不是鸡蛋,他家只有三只鸡,鸡蛋得用来换盐换针头线脑,是家中最大的副业经济。

    即便是爷爷奶奶,都舍不得吃鸡蛋。

    他拿的是野鸭蛋,从芦苇丛里翻出来的野鸭蛋。这是跟他差不多大的孩子最大的营养来源。野鸭聪明的很,总是会把窝藏在隐蔽的地方。如果谁能找到一枚野鸭蛋,肯定要被小伙伴们羡慕死。

    小男孩用灶火的余温煨熟了野鸭蛋,却舍不得自己吃,他要留给老师。

    因为mama告诉他,他们村太穷了,老师吃不到好东西实在受不了,所以才回城里去的。城里有各种各样的好吃的。

    他不知道什么才是好吃的。

    mama强调,天天能吃蛋。

    他就理解了。如果换成他,天天都能吃上蛋,那他也愿意回城里去。

    城里多好啊。

    唐安妮看着那没脏兮兮的蛋,因为是用稻草灰煨熟的,所以上面还沾了黑灰。从卫生的角度来说,她真的没办法吃下这样的东西。她从小受的教育就让她无法忍受。

    她发誓她也不是馋蛋。在见识了中国乡村的穷困之后,从县城出发前,她已经尽可能做了准备。

    她几乎搬空了商店,一箱子行李装的全是各种罐头,有鳞鱼罐头,有水果罐头,还有小海鲜,每一种要么高糖要么高油,反正都是高热量的食品。

    除此之外,还有饼干和糕点,同样高油高糖。她甚至还弄到了一大块咸rou。她的同伴们告诉她,切下一片放在菜里一块煮,会让食物变好吃很多。

    她相信,靠着这些她起码能支撑一个月。等到一个月过后,她还可以托人从县城帮她买东西。反正这里的物价非常便宜,好多东西已经不需要票证了,只要有钱就行。

    她伸手接过了那枚野鸭蛋,以为这是本地某种奇怪的欢迎习俗。她在大家的目光注视下,敲碎了蛋壳,硬是吃掉了那枚野鸭蛋。

    上帝呀,她必须得诚恳地说一声。野鸭蛋真的很难吃,有种奇怪的腥味。

    可怜她还得勉强挤出笑容,表示自己非常高兴能吃到如此美味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