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页
开头部分从一年半之前的那场惊险救援切入,写杨心跃当时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再从这个小情节推展开来,逐渐论及今日的英勇行为,最后又扩展到她的日常生活。 整篇报道塑造出了杨心跃活泼、无畏、健康向上的个人形象,并且着重赞扬了她的两次见义勇为行为。 不仅如此,在写作这篇新闻时,王记者走访了杨心跃身边的很多人,不光是她的亲人朋友教练同学,甚至还去采访了当时为她动手术的医学专家,和那位与她无缘的国青队主教练! 杨心跃看着报纸上白纸黑字登出的对她的种种赞扬,羞得脸要爆炸了。 “这是我吗?”她喃喃,“我有这么好吗?” “你当然有这么好。”钟可斩钉截铁地答,“我早就说过,你比别人都勇敢,当然要获得更多的掌声。” ※ 为了保护隐私,王记者的这篇深度报道用了化名,可是熟悉杨心跃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故事的主人公是她。 袁筱第一时间给她打来电话,问她有没有受伤。缪斯斯让家里人送来几盒昂贵的补品,说是给她压惊。 至于白芊,那就更夸张了——她踏进教室时,发现黑板上居然挂着一条红条幅,(稳稳压过“距离高考还有xx天”的那一条),上面写着一行大字:“恭喜杨小姐喜提头条!” 戴麒麟浑水摸鱼,拿了几张白纸让她签名,打算囤一段时间,以后卖她的签名卡。 就连小方哥哥都打趣她,说她现在成了名人啦。 杨心跃:“……” 杨心跃哪里想过,一篇普普通通的采访居然能写出这样的花来,要是早知道会引发这样的连锁效应,她说什么都不要出这个风头呢。 ※ 中午休息时,杨心跃的电话响了,屏幕上,“王记者”三个字闪闪发亮。 杨心跃本来不想接,但是在钟可的劝说下,还是别别扭扭的把电话接通了。 “喂,王叔叔好。”她蔫蔫地说。 “杨同学,现在有个天大的好消息要告诉你!”王记者声如洪钟,透着一股发自肺腑的开心。他那篇深度报道见报后,在社会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领导点名表扬了他,甚至有意提拔他去“跑线”!他盼了这么久,终于盼到了这个晋升机会。 与他相比,杨心跃颇有些心不在焉。 她把手机夹在肩膀和耳朵之间,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手下还没完成的试卷上。“什么好消息?” “刚刚政府那边的负责人联系我,鉴于你两次见义勇为的杰出贡献,他们决定给你颁发一枚‘见义勇为奖章’!!” “……” “不仅有证书、奖杯,还会有肆万元的现金奖励!”王记者越说越开心,“回头你把你的具体领奖信息告诉我,我上报给他们,你过阵子就能领了!” “不用了,谢谢您。”杨心跃出声打断了他,她把手机从左肩换到了右肩,手下写卷子的速度不减,“我做的事情并不伟大,我想每个人处在我当时的环境,都会做出同样的选择。我和大家相比,只是身体素质好一些而已。不管是曾经的花剑选手,还是现在的应届考生,我就是一个普通人,我获得的表扬已经够多了,不需要其他了。” 王记者一愣,没想到她会这么说。“可是……” “真的不用了,谢谢您。”杨心跃诚心实意地说,“谢谢您写了这篇报道,让我收获了这么多鲜花和掌声。我已经很满足了,麻烦您帮我回绝那个奖章吧。” “……”王记者沉默了一会儿,惊叹于这个十八岁小姑娘的成熟,“既然你确定不要这个奖章了,那好,我一会儿就打电话和他们说。” 挂下电话,杨心跃把手机扔到一边,继续埋头苦算。 一模就要来了,她心里没底,拿着上次月考成绩算了又算,怎么算她都离燕京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都差了十多分。 钟可坐在她旁边的位置上,把她打电话时说的内容一个字不落的全听到了。 他问:“刚刚是王叔叔的电话?我听你说到奖章,什么奖章?” 杨心跃翻了个漂亮的小白眼,笔尖在草稿纸上划拉着:“说是什么‘见义勇为奖章’,还说有四万块钱奖金。我现在哪有什么时间去领奖章呀,就让他帮我回绝了。” 钟可:“……” 男孩手一抖,手里的水杯直接摔在桌上,咖啡转眼间就浸透了桌上的试卷。 杨心跃吱哇乱叫,忙起身去拿纸巾,结果她的手刚一伸出去,就被钟可死死攥住了。 杨心跃心里发慌,想挣开他的手,又有些舍不得。 她哼了哼,没注意到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欲拒还迎的:“你这是干嘛啊?” 可是钟可的回答却是风马牛不相及。 “心跃!”他说,“那个奖章你必须拿!” “……啊?” “你是不是根本没看过高考的特殊加分条例?——‘见义勇为奖章’可以加20分啊!!!!!!” “……????!!!!” 作者有话要说: 唔,其实杨心跃接人的这个设定,也是取材于一个新闻报道。 两三年前吧,一位女士在经过某居民楼时,看到有小孩从阳台摔下,立即冲上去接住了孩子。最后孩子没受伤,女士两只胳臂粉碎性骨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