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页
书迷正在阅读:【西幻】她总是高高在上 NP、暗踐 (2女3男 劇情流)、天落鸟(1v3)、小冤家(1v1)、下一个冬天[1v1 H]、必杀技(糙汉H)、黑莲真千金她儿子穿来了、我在汴京卖花、重生八零福运娇妻、听说我喜欢你?
她拍了拍宋玉絮的手:“小舅婆要谢谢你。” 宋玉絮笑了笑,没接这话。她会看在跟张家是亲戚的分子上照顾照顾江玉婷,这也得江玉婷是个非极品的好姑娘,要是江玉婷是个什么极品,她就当今天小舅公和小舅婆没有来过。 人嘛,能处就处,处不了就算了呗。 宁昭听到这里也知道宋玉絮是不会上当受骗的,他笑了一下,起身去准备做午饭。 小舅公和小舅婆来的时候也大方,不仅带了rou和糖,还背了奶粉和麦乳精过来。这些东西在宋玉絮和宁昭看来并不是多金贵,但是放在现在已经是顶顶好的东西了,显然小舅公和小舅婆为了江玉婷是出了血的。 真是要真仔细算的话,张家三个舅公就数小舅公他们日子要过得好了。当时小舅公和小舅婆去省城讨生活的时候虽然还不是新社会,省城乱的很,但是怎么也比其他两个舅公能攒下钱。更别说小舅公和小舅婆两口子就只有一个女儿,不像是别的舅公舅婆,孩子都四五个。 孩子少,压力就没有那么大。 不过小舅公和小舅婆的外孙外孙女好像不少,有四个呢。虽说在这年头四个孩子也不算什么,生十个八个的也有,不过张美芬是独生子女,显得她生了四个孩子就不少了。 “大雪,你和二狗打算什么时候要孩子?” 宋玉絮刚进嘴的一口水差点喷出来,她努力给憋住了,红这一张脸颇为不好意思的跟刚问她话的小舅婆说:“小舅婆,我还早呢。” “也不早啦,我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你美芬表姑都已经出生了。” 宋玉絮:“……。” “也不能这么说,现在和我们那会儿不一样了。”小舅公替宋玉絮解围:“我们那会儿还不是十五六就能结婚了,有的十三十四就定亲了呢,现在国家都规定得女娃十八岁男娃二十岁才能领到结婚证。” 宋玉絮朝小舅公感激的笑了笑。 不催生孩子,不管处于什么心理,宋玉絮都高兴。她和宁昭两个人还分房睡呢,难道还能牵一下手就怀孕吗? 最少得拥抱吧! 她怕小舅婆还要催生,连忙转移了话题,问起了江玉婷的事儿。虽然现在让小舅公和小舅婆来说江玉婷的品性肯定会带着一些滤镜,不过也多少能让她先了解了解人。 通过小舅公和小舅婆的话,宋玉絮觉得这个小表妹还行,不是那种极品,算是比较单纯懂事的小姑娘。这一次江家要下乡本来也是轮不到江玉婷的,她上头两个哥哥,下面还有一个弟弟。不过大哥已经处了对象商定了婚期了,二哥从小身体不好,弟弟年纪也还小,所以她就主动去报了名。 宋玉絮听着有点年代文知青女主的路子,不过她确信自己没有看过以江玉婷为女主女配的小说。 只要不是又是那个年代文的女主女配女炮灰就好了,要知道她知道的这本书的女主宋小雪同志,现在还在劳改农场呢。邹明书的几个弟弟meimei她也听刘永军提了一嘴,说几个孩子脾气不太好,去了乡下之后经常跟堂兄弟堂姐妹们打架,要是不好好教,怕是将来要歪。 宋玉絮想起了这本书里的剧情,为了让男女主都走逆袭打脸的剧情,作者给她们双方家人的设定都不是什么很好。不论男女,不论老幼都一样,都是为了给宋小雪和邹明书打脸而存在的。 想起那三个小孩,一时间宋玉絮也说不出自己是什么心情。不过这些和她也没什么关系,想过就过了,不会去深思。 吃过了午饭,小舅公和小舅婆就被张家那边的表哥接走了。等人离开以后,宋玉絮才微微松了一口气。 宁昭看她这副累的不行的模样忍不住失笑,他抓起宋玉絮的手给她按摩手臂和手指,嘴里却是在打趣她:“我以为来了亲戚你会挺高兴呢。” “那也得看情况。”像是小舅公小舅婆这种十多年没见面没联系的突然上门,她多少也有些不适应:“我们那么多年没见过了,而且也不是说他们回乡的时候来我们家顺便看看。” 这种有所求的突然上门,让宋玉絮更有些无措。 “我也想过了,反正两家关系怎么样大家心里都有数,到时候江玉婷过来了,她来的第一天请她过来吃顿饭就算是见个面了,后续她有需要帮忙的我就酌情帮一帮。” 要是什么大事小事都想要让她帮忙,宋玉絮是不愿意的,她和江玉婷没有感情,并不愿意因为江玉婷的出现而扰乱她的正常生活。 “不过之前听小舅公和小舅婆的话,我感觉江玉婷应该是个不错的姑娘。” 宁昭听到这里就看了她一眼,他是知道宋玉絮的第六感挺强的,但是这会儿他也没说江玉婷好不好,这种事情还是得看宋玉絮自己的判断。 宋玉絮很快换了个话题,她显得有些高兴,说:“我没想到张家的老太爷,嗯,就是原身的太姥爷居然会想要给他的曾孙辈都取一个玉字,这么说起来还真是有缘分呢。” “是挺有缘的。”宁昭换了只手给她按摩,眉眼间也带上了笑意:“那你的弟弟是不是也叫玉什么?” “是。”宋玉絮点头:“他叫玉珩,宋玉珩。名字是我爷爷起的,他当时说‘君子如珩,美人如佩’,所以我弟弟就叫玉珩。我出生的时候刚好那一年下了鹅毛大雪,你也知道,我老家是南方,那边几年都下不了几场鹅毛雪,所以当时我出生的时候我家里人都觉得挺惊奇的。毕竟瑞雪兆丰年,我家里都觉得这是个好兆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