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历史小说 - 国子监小食堂在线阅读 - 国子监小食堂 第3节

国子监小食堂 第3节

    闻言,孟桑露出迟疑之色,语气里带上几分犹豫:“此事怕是难成。”

    原先招进去一位厨娘,本就是开了先例,却并没有技惊四座、打破偏见,反倒是引出诸多不满。如今如孟桑这般的女郎想再进国子监食堂掌勺,必然困难重重。

    “世上自然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不过嘛……”宋七娘抬起下巴,隔空点了点她那半空的茶盏。

    这哪里还会看不懂!

    孟桑当即手脚麻利地取来茶盏,从炉上小锅中舀了一勺茶汤补上,热情体贴地奉到宋七娘跟前。

    宋七娘舒坦了,抿上一口,继续道:“放心,我那恩客到底有几分门路,在国子监内是说得上话的。他昨日便与掌国子监食堂的大师傅通过气,三日后会安排一场考校。以你的手艺,又何愁得不了他们青睐?”

    得了这番话,孟桑的心终于安下大半。

    今日一时嘴快,答应了朱氏五日内搬出。如若此事能成,就能顺顺利利地搬出来。既得了差事,也不必让姜老头他们夹在中间难做。

    忽而,她听见宋七娘满是惋惜的声音。

    “若你真进了国子监,我还能寻谁来做这些新奇吃食?”

    美人半倚窗边,明艳动人的眉目间尽是遗憾,直看得人心颤,即便是孟桑一个女子也不例外。

    孟桑失笑,哼道:“我本想来馆内为七娘做吃食,奈何七娘不收留,如今方知悔之晚矣?”

    宋七娘当即敛了神色,一双美目瞪过来:“平康坊不是什么好地方。隔三差五送些吃食也就罢了,要真的长长久久呆在这儿,即便怕是一个寻常的扫洒婢子,在世人眼中也是不干净的。”

    “你一个身家清白的女郎,何苦趟这浑水?”

    晓得宋七娘是真心待自己,才会如此设身处地地着想。

    孟桑默然,下一瞬嘴角耷下,故意装出一副悲悲戚戚的模样,长吁短叹起来。

    “好容易在长安寻得七娘这么一位投契又舌头灵的食客,还是个亮堂的活招牌。今后做了新菜,却请不来七娘,那可太亏了!”

    宋七娘被逗乐,笑骂道:“好个小桑儿,净打我这都知名头的主意!”

    两人对饮闲谈,窗外是逐渐热闹起来的长安城。

    两碗茶汤下肚,额外用了一碟果子,孟桑暗自估摸了时辰,起身向宋七娘辞别。

    临别前,宋七娘笑着放开孟桑的手:“你放心,入国子监公厨的事我记着呢,定给你办得妥妥帖帖。”

    孟桑叉手行礼:“多谢七娘,下回我自掏腰包,做旁的新奇吃食请七娘品鉴。”

    宋七娘笑着应了一声好,又唤来仆人,让他提着食盒送孟桑回去。

    顶着日头回到宣阳坊姜记食肆,孟桑告别送她回来的小仆,双手拎着食盒进了店里。

    店中尚有几位食客,零零散散分做在食案后。其中有一二熟客,许是已经记住孟桑的相貌,见到她还热情问了好。

    孟桑一一回礼,又与坐在柜子后头的姜素打了个招呼,径直回了后厨。

    后厨内还是她离开时的分工,姜老头在灶台上忙碌,而姜大郎在后头掌控火候。

    食盒中的碗盘已被宋七娘的仆人洗净,孟桑再用清水冲过一遍,随后轻车熟路地将之分门别类摆放好,去给姜老头打下手。

    “要备些什么?”

    姜老头答:“半盘鱼脍。”

    没过多久,姜素掀开门帘进来,约还能听见朱氏的催促声,大意是让姜素别傻愣着,莫让外人学去姜家手艺。

    哪怕朱氏压低了声音,但身处后厨的几人依旧能隐约听清,一时无言。

    作为朱氏口中的“外人”,孟桑仿佛跟没听见似的,继续片着手中鱼rou,姜大郎一言不发,而姜素面上带着尴尬,几番踌躇后走近,紧紧抿着唇。

    姜老头一手掌着大勺,有条不紊地做了一道客人点的小炒,出锅装盘。他端着盘子转身,望见了手足无措的孙女,叹了口气,先去大堂给客人送菜。

    回来后,姜老头从怀里掏出钱袋,递给孟桑,淡道:“店里素油不多了,桑娘你去买些回来,素素也一同去。”

    说完,许是觉得自己方才的语气太硬,老人赶忙又补了一句:“天热,店里不忙,贵客也得申末才至,你们两个女娃娃自去吃些酥山,不必急着回来。”

    闻言,孟桑将那片好的鱼rou递过去,又接过钱袋,扯着姜素从后院小门出了食肆。

    虽然酥山这道冰品称不上金贵,但因铺子须得有自家冰窖,故而卖酥山的铺子也并非随处可见。除了皇城边上的几个坊,便只有东市、西市才有得卖。

    姜老头此举,是有意让孟桑与姜素独处,把话说开,省得生出龃龉。

    宣阳坊与东市相邻,走过去不远。

    两人行至东市,寻了一家卖酥山的铺子坐下,招来茶博士点了两碟酥山。一直等冰品送来,姜素都是一言不发的模样,似是不晓得说什么,又好似有千般言语存于心间,不知从何说起。

    孟桑看得出她的犹豫不决,便也没主动说什么,享用起眼前的冰品。

    酥山此物,实则是古代的冰淇淋。

    以碎冰为底,堆成山峦模样,再滴上一层白色酥油,配以花草鲜果作饰,即做出了一道状似青山的冰品。

    舀上一勺送入口中,带着乳香味的细冰顷刻间融化,滑腻的甜浆顺着咽喉而下,将凉意径直送入胃部,带来一缕缕持续不断的清爽之感,驱散夏日里剪不断的热意。

    孟桑小口吃着,心中颇为遗憾。

    她们今日买的是最便宜的一种,只铺了三四勺碎冰,除了酥油之外,顶部只是意思意思地搁了一小块桃rou。听说达官显贵家里吃的酥山,得是用各色鲜果装饰出一座活灵活现的小山,深红色的樱桃、黄澄澄的油桃……色香味俱全,堆成满满一大碟。

    啧,那得多爽快!

    孟桑在心中摇头叹气,也不知自己何时才能实现夏日的“酥山自由”?可悲可叹啊!

    就在此时,方才一直一声不吭的姜素,似是积攒够了勇气,终于支支吾吾开了口。

    姜素羞赧道:“桑娘,我阿娘总是疑心你偷学了阿翁的手艺,还给了你许多难堪。我晓得的,你与阿翁只是切磋厨艺,甚至有些时候是桑娘你在教阿翁,并非阿娘想得那般。”

    她叉手,“此事是阿娘错了,我代她说声抱歉。”

    孟桑放下小勺,按住姜素行礼的双手:“无妨,我不在意这些。”

    “这些时日看你越发沉默,总是一副心事沉沉的模样,很是让人担心。想来不只是我,连姜家阿翁也看得出来,所以才特意让我们出来吃酥山,好把话说开呀。”

    孟桑弯了弯眉眼:“如今已经话已说开,日后你心中也不必再挂念此事,只安心等着嫁与刘家二郎便是。”

    许是提到刘二郎,姜素面上飘了一层薄红,带上女儿家的娇羞:“提他作甚!”

    原先有些尴尬与凝重的气氛顿消,两人打闹好一会才停下,手挽着手去逛东市,恢复了原先闺中密友无话不说的模样。

    日头偏移,孟桑买了一壶素油,心中还惦记着今日包场的贵客,便与姜素商量好早些回去。

    待回到宣阳坊,走到离姜记食肆不远的一条街道时,孟桑一眼便瞧见,食肆门前有三位身着绯衣官袍的郎君翻身下马。他们将缰绳交于随身侍从,欲往食肆大门走去。

    正是今日的几位贵客。

    孟桑倏地蹙眉,看天色是未末申初,客人提前到了。

    第4章 红糖糍粑、冰粉

    申时一刻,贵客已至。

    孟桑与姜素对视一眼,加快脚步从后门进了食肆。

    步入后厨,姜老头正在灶台前忙着备菜,应是已经得知客人入座,他切菜的速度明显加快了好几分。

    看见孟桑与姜素回来,姜老头忙道:“客人提前来了,素素你去前头招呼。茶水饮子看着上,莫要怠慢了贵客。”

    姜素低低应了一声,面色紧绷,掀开帘子去往大堂。

    孟桑拿起案上写着菜名的单子,皱眉道:“客人提前了大半个时辰过来,可前头几道菜式都需要费些工夫,一时半会儿出不来……须得改一下次序,省得让三位干坐着饮茶。”

    姜老头切菜的动作不停,立即反问:“你想怎么改?”

    将单子从右扫到左,孟桑斟酌片刻,终于敲定主意:“最后的红糖糍粑与冰粉不难做,食材都是早就备下的,将它们往前挪,也能应付一二,其余按原先的次序上。”

    姜老头没有任何迟疑:“就按你说的办。”

    得了准话,孟桑当即着手准备,先做冰粉。

    用纱布包住薜荔耔,置于凉水中反复揉搓至出胶,方得一盆淡黄色带着许多小泡的透明液体。要等它凝固,须得置于清凉的井水中冰上一夜才可。这一步昨日下午就已经着手准备,此时可直接拿来用。

    于三个碗里各舀上一大块完整的冰粉,浇一小勺红糖浆,最上头的西瓜、葡萄、黄桃等鲜果以扇形整齐码好,中间撒上花生碎和黑芝麻,五颜六色的小料配在一处,瞧着丰盛又漂亮。

    糍粑是四日前就做好的,上好的江米蒸熟,用木杵一下下捶打而成,冷却后存放在地窖里。取来后,将略硬的糍粑切成长条,择其中两小条切成小块状,放入蒸笼中快火蒸熟,再均匀裹上炒熟磨好的豆粉,在三碗冰粉里分别放了四五块。

    其余的糍粑长条放入油锅中炸至金黄后捞出,裹匀豆粉,依次叠放在盘中,再配上三小碟红糖浆,如此就可上菜了。

    孟桑将之一一放入木托盘,配上干净的小勺与木筷,托着盘子往大堂而去。

    大堂里,除了围坐在一张大食案边的三位绯衣高官外,已没有旁的食客在场。应是姜素送走最后一批客人,又在门外挂了闭门谢客的牌子,免得有旁人惊扰贵客。

    三位绯衣高官正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更准确地说,是坐在主位、相貌出众的官员在与右手边的同僚交谈,而坐在他左侧的官员只安静地品着茶汤,偶尔提到了会应一声。

    许是余光瞧见孟桑的身影,三人搁下方才的交谈,不约而同将目光投向孟桑端着的托盘。

    顶着三位高官的视线,孟桑有条不紊地将红糖糍粑与冰粉摆放好。

    “头菜还未备好,特意呈上两道点心,以供三位贵客品尝。”

    为首的高官饶有兴致地望向面前的小碗,又瞥了一眼食案正中的盘子:“此为何物?”

    孟桑不慌不忙地为之介绍:“碗中名为‘冰粉’,冰凉爽滑,铺了各色鲜果,最是开胃,搅拌捣碎后食用。另一盘中为‘红糖糍粑’,甜糯可口,各配一碟红糖浆,可随喜好蘸取。”

    说罢,孟桑叉手退下。

    坐在首位的京兆府少尹王离拿起木筷,伸向正中间的那碟红糖糍粑。他是个乐于接受新事物的脾性,夹来一块金黄色的糍粑,在自己手边的红糖浆蘸碟里滚上一圈,随后迫不及待地送入口中。

    糍粑条炸得外酥里糯,还带着刚出锅的热乎劲儿。最外边的红糖浆略有些黏稠,咀嚼之时,舌尖还能感受到豆粉那沙沙的口感,变湿后逐渐粘连在一起。一口下去,香黏软糯,却不粘牙,唇齿间尽是江米清甜香气,配着厚重的红糖甜味,只让人觉得胃口大开。

    大雍朝多数人嗜甜,即便是吃个樱桃,都得浇上厚厚一层的浆酪,故而偏甜的红糖糍粑极对王离的胃口。

    王离点头:“这点心极好,外壳酥脆,里头黏而不腻,你们快尝尝。”

    他右手边的大理寺少卿汤贺闻言,顺势夹起一块品尝。他虽未曾夸赞什么,但随后却板着一张脸飞速落筷,短短片刻,已是吃了三块下肚。

    此时,王离终于反应过来,一边落筷抢食,一边笑骂道:“好你个汤雁秋,真真想不到铁面活阎王遇到珍馐美食,还能失了平日里的板正!”

    汤贺眼皮子掀也不掀,一句废话都不和王离扯,只当听不见,专注抢点心。

    短短片刻,满满当当排了数十块糍粑的盘子几乎全空,只余最后一块孤零零地躺在盘中央。

    王离和汤贺都没有贸然落筷,正在两人针锋相对之时,左侧伸出一双筷子,稳稳当当地将最后一块糍粑夹走,只沾了一丁点红糖浆后,直直送入口中。

    正是方才一直旁观战局的国子监司业谢青章。

    王离见了此举,很是心痛:“修远你这是糟蹋了!此吃食得多蘸些红糖浆,才得其中精妙!”

    看到是谢青章夹走最后一块,汤贺倒是没有异议,搁下手中木筷,睨了一眼王离:“修远一贯不好甜食,莫非你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