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页

    “他贵庚了?”

    “他是不是三岁习字,五岁作画?”

    “他现在去哪里了?”

    为了安抚他的小心灵,朱九儿告诉他,那首将进酒还有下半首没有背。

    段明轩一听果然安静了下来,就这么静静的听着她把下半段的诗句念完后,整个人都陷入了沉思中。

    这一首诗让段明轩安静了下来,他在这行程当中为了这一首诗,又是兴奋又是沮丧的,朱九儿再一次后悔了,是不是草率了。

    这一趟来回足足用了六天的时间,等到回来的时候,已经过了晌午的时候了。

    “先说好,酬劳方面不会亏待你的!”即便是他说了不要钱,那学生的束脩也要给,所以让他象征性的收一些,上学的孩子每家可以出一百文钱。

    比起镇上确实十分的低了,束脩的钱可以用在书本费上只少不多,他的酬劳自己来给就是了!

    “夫人怎么给我都不会介意!”段明轩已经完全被一首诗征服了,还要什么钱。

    “段先生,你不计较,我可以不给的,要是饿死了可就见不到那位大家了!”朱九儿忍不住说了一句,让他少一些亢奋。

    段明轩这才想到是这个道理,点头应道:“说的对!”

    所以说什么事情是不好商量的,这还不是没有让他感兴趣的事情,这要是让他感兴趣的事情,他屁颠屁颠的不要钱也干。

    村长林德贵见到朱九儿回来,那叫一个高兴,恨不得放鞭炮,站在村口也不咳嗽了,忙前忙后的带着段明轩参观。

    ------------

    第四十六章 :男女都要去

    “朱姨,听说你带回来一个先生,我是不是可以读书认字了?”林长生等了几天,心里担心朱姨找不到,又担心她不想找,忐忑的过了几天。

    朱九儿进了村以后,就带着段明轩去祠堂那边去,也是顺道看一下祠堂翻修成什么样子了。

    大致的看了一圈,四五天的时间,也重新刷了红色漆,里面也打扫干净了,霉味也消散的差不多了,在后堂的地方还放了一张床,还是新买的,床上的被褥看着也是干净的,确实很好了。

    “朱姨已经带回来一个先生了,等先生安顿好,你就可以去读书了!”朱九儿见到林长生,几天没见他的缘故,还是比较想念他的,如今看到他心也安了。

    “真好,朱姨真好!”林长生听到了一番肯定的话,手舞足蹈起来。

    系统提示:洗白点加一千,好感度加一千!

    先生找到了,也安排好了,林长生算是安顿好了,那要给先生钱,那学堂一部分的费用都在自己的身上,所以她接下来就准备挣钱的事情。

    晚上,朱九儿拿着那些剩下的布,准备给林长生缝制一个学堂包,所以晚上睡觉就晚了一些。

    又过去了一天,村里人知道朱九儿请回来先生的事情,大家都议论纷纷的,有不少人已经跑到了祠堂去打探了。

    村长见大家都在打探,晌午过后,就招呼大家都到村长家,要把这一件喜事告诉大家。

    “大家都放心,这一次不需要大家出太多的束脩,林毅媳妇在镇上找了一个好心人,愿意出酬劳给先生,大家伙每家只需要出课本费就好了!”

    “那是多少钱,一两银子?我们也出不起啊!”

    “是啊,这镇上都要二两银子,我看咱们这里也不会少的!”

    “说的是啊,咱们都是穷苦人家,这能上学本就是好事。”

    “好心人说了,这束脩不贵,但是有一点,就是凡是有六岁以上的男孩女孩都要去上学认字,不然想去私塾就去镇上去上二两一月的私塾!”

    村长林德贵开始的时候并不知道朱九儿会这么说,但是没想到她好心人是这样说的,那他也只有同意的份,只要能读书认字,总比大字不识的好。

    “说了这么多,到底是多少啊?”

    “一百文钱一个孩童!”

    村长说完大家都惊呼起来,这也太好了,一百文省吃俭用也能出,即便是买白面也不过是几斤的钱,这简直就是不要钱啊,这能上学当然好。

    “真的?”

    “真的这么好,不是骗我们的吧?”

    “一百文这也太便宜了吧?”

    “朱九儿那个女人大字不识一个,莫不是在哪里找的一个二流子骗我们的吧?”

    “我看像,这哪有一百文钱就能上私塾的?”

    朱九儿就站在这群人后面,心里也是忍不住好笑。

    太贵的付不起的他们倒是相信不是骗人的。反而这么便宜的倒像是个假的!

    虽然觉得好笑,可也能了解他们的心境,毕竟这相差确实很多。

    “一百文钱不是很多,但绝对不是假的!”村长相信朱九儿,对朱九儿说的话他没有怀疑过,在他眼里现在的朱九儿确实有这样的能耐,这些人都该感谢她。

    “你们也别乱嚼舌根,想那些没用的,不如拿一百文钱来读书,这先生已经定居下来了,听说镇上的有钱人和先生签了契约,三年内不会离开村子,你们还是不相信,那就去镇上去吧!”

    村长已经把话说的很明白了,就是告诉了众人,不信也得信!

    “我信,我这辈子辛苦的就是为了几个儿女,恨自己给不了他们好的条件,他们想读书都不行,这一百文钱真的不多,怎么都给我家孩子去读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