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历史小说 - 掉马的夫君不好撩在线阅读 - 第114页

第114页

    昏暗如地牢,又安静如山间。

    直到这一日,她听到了马蹄疾驰声!

    芸京墨屏息凝神,静静听着。

    马蹄声有点远,但听起来很清楚。

    这是她第一次听到门外传来的这么大动静。

    紧接着门“吱呀”一响,今日送饭的人来了。

    趁着门开的一刻,芸京墨清晰地听见了来自门外的急呼:

    “急——报——!!”

    端州起兵,京中谋反。

    被囚禁于京中安国寺的端王李长祺出逃,与皇属军里应外合,拿下了京师。

    此刻,京中太后了无音讯。

    而端州军……

    皇帝捏着紧急军报,跌在榻上,仿佛瞬间苍老。

    端州军长驱直入,直奔淮安城!

    第66章 风起 只有你,敢向人世尽鬼谋

    安昌行宫的随行臣子不多, 大多是皇帝亲信,其余精干大臣皆在京中,至今未传出任何消息。

    容妃死了, 端王反了。

    且第一批追随李长祺的, 便是他当年久领的皇属军。

    “怡王呢!”皇帝骤然大吼,“李颂人呢!”

    随行臣子已经全部被召集在了这殿中, 独独不见如今的皇属军主帅怡王。

    郑薛桐行礼道:“陛下, 容妃娘娘仙去, 怡王殿下悲痛万分,正在为娘娘守孝。”

    军报来得突然, 容妃停灵殿中, 还未下葬。

    皇帝定了定神, 突然想到郑薛桐也是皇属军的参将。

    “好……好!”

    顿时气血上行,指着郑薛桐说不出别的话来。

    几位臣子在下,皇帝狠狠吐出一口气:“诸位!如今京中势危,大家可有破解之法?”

    跟着皇帝来行宫的武将不多,除了这个多年来主理皇城巡防的郑薛桐, 便只剩下两个低阶武将。

    此刻京中皇属军已经倒戈,郑薛桐皇帝是断断不会用了,剩下两个武将也并非帅才,一时间竟无人应声。

    皇帝的目光逡巡四下,最终是太子站了出来。

    “父皇,儿臣斗胆, 有一解法。”

    “快讲!”

    “如今端州兵逼淮安, 京中情势不明,各地将领非令不得动,困于各方才致使如今局面。”

    太子不慌不忙, 娓娓道来,

    “淮安地处江南,东有宛平,西有嘉燕,虽这些地方驻军不多,但算上淮安三城兵力合一,至少有抵御之力。届时再派人带圣旨前往襄州,由襄州兵马勤王救驾!”

    皇帝愣神,殿中突然起了反驳之音:

    “太子殿下说得容易,可是淮安去往襄州至少三日,来回即便是快马加鞭也要近五日。可根据前方消息,端州军翻个山攻来淮安,可是一日就够了的。”

    太子横扫一眼:“那沈大人你说该怎么办?难不成开坛设祭,请神明庇佑吗?!”

    沈怀一摸嘴不说话了。

    李臻撩袍跪下:“父皇,襄州之行儿臣愿往!儿臣定一日千里,争取三日内归!”

    皇帝仿佛陷在惺忪中,喘了喘气没搭话。

    “父皇,如今天下军制不同以往,要调动襄州军,非皇令不可行,求父皇早做决断!”

    还没等皇帝抬头,竟听郑薛桐讽刺一笑:

    “太子殿下这话,倒让末将想起了近日听到的一些风声,如今这军制,的确是不比当日戚年在时了。”

    皇帝猛地抬头,瞪大了眼睛:“谁?!”

    郑薛桐自知提到陛下禁忌,撩袍下跪:

    “殿下称如今天下军制不同以往,让末将有感而发,是末将失言!”

    这欲盖弥彰的一言简直是火上浇油。

    皇帝思绪正乱,一边是端王何以逃脱,致使京中淮安两地危机,一边是当初他要对端王动手时何人走漏消息,从而导致容妃服毒自尽。

    如今正值千钧一发,又骤然听到“戚年”两个字,更是草木皆兵起来。

    “你刚才说,听到一些风声?”皇帝眯起眼睛,“你听到了什么风声?”

    “父皇!”太子言之灼灼,十分焦急,“求父皇早做决断!”

    皇帝恍惚走下座位,抬手让太子噤声,走到了郑薛桐的面前。

    郑薛桐压低了身体:“末将惶恐,近日在淮安街头听到一些童谣,言律之中,同当年的……花枝醉。”

    梨花枝头谢……共酿花枝醉。

    皇帝茫然看了看行宫大殿的穹顶,突然笑了一声,低声吟诵:“共酿花枝醉……共赏江山阙……江山阙啊……呵呵,呵呵呵……”

    满殿的臣子包括太子殿下,皆抬头紧张地看着皇帝。

    只见皇帝笑得开怀,如见故友般对着面前虚空一抓:

    “你回来了?!”

    “哈哈,这次回来,只打算跟朕喝酒了?”

    “好,好好好!你的酒量,朕知道。”

    皇帝笑得爽朗,转身回了座位,豪爽而坐。

    “父皇……”

    李臻有些担心。

    “准了!”

    皇帝大手一挥,“朕准了!”

    这状似疯癫的举动让众人吃惊不小,就连郑薛桐也对皇帝的决定十分惊愕。

    他低头握紧了拳头,眼底一片阴沉。

    太子没敢再等皇帝说其他话,立刻起身行礼:

    “儿臣领命!儿臣这就去!”

    皇帝点头默许,李臻起身便出了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