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历史小说 - 青云路[科举]在线阅读 - 第269页

第269页

    “既然你都对你师弟这般有信心了,那还在担心什么呢?”

    邵哲顿了顿,片刻之后才温和地笑了笑,轻声道:“毕竟是师弟啊……”

    这下轮到韩辑失笑了。

    ……

    景德帝的旨意快马加鞭地被送到兴化府,沈伯文在接旨之后,整个人都愣了一瞬。

    他真的没有听错?

    自己在兴化府知府的位置上还没有坐够一年,就被调任南阳府知府?

    是他自己在官场时间太短,见识太少吗?怎么先前好像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事。

    接旨起身之后,就连来传旨的内侍看沈伯文的眼神,都透着淡淡的同情,还主动安慰他:“沈大人莫要担忧,您是有本事的人,哪怕是到了南阳府,定然也能将那边治理得妥妥当当的。”

    沈伯文此时的心情复杂难言,一时之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沉默了片刻,他才开口问道:“公公可知,接任兴化府知府的是哪一位?”

    若说是不是舍不得兴化府的大好情势,答案是肯定的,他还没有高尚无私到那个程度,只是身为景德帝的臣子,服从安排是必要的,旨意都下来了,容不得他有什么意见。

    他问这一句,也是想为兴化府的百姓们打听接下来的父母官是谁?是什么样的人?

    尽管就算问清楚了,也可能只是徒劳。

    不料这位传旨内侍却笑眯眯地道:“这边是咱家要同沈大人您说的第二件事了。”

    沈伯文平静地道:“公公请讲。”

    “陛下让咱家带话,兴化府下一任知府的人选还没有定下来,让您在赴任南阳府之前,送一道密折进京,引荐您觉得合适的人选,不过用不用,就说不准了。”

    他话音落下,沈伯文不由得怔了怔。

    旋即心下骤然一松。

    虽然知道这是景德帝针对与把自己调走的补偿,但也是帝王身上难得一见的人情味,为了兴化府的百姓们,他心中还是不由自主地泛起了一股感激。

    第一百一十四章

    送走传旨的内侍, 沈伯文回府之后思索了很久,斟酌了数日,才终于在密折上写下一个名字

    ——惠正青。

    ……

    京都, 朝廷之中关于谁来继任兴化府知府,各个派系颇是争了一番,毕竟是现成的功劳, 谁要是过来,就能白捡, 却没想到他们争来争去,陛下却钦点了一个人,大都有扫兴之感。

    不为别的, 盖因这人是方御史的弟子,一脉相承的性子,外加脾气直。

    惠正青自己也没想到这件事会落在自己头上,但思及自己与沈伯文自从杭州府乡试回来之后的交情,又忽然间多少有些了悟,因而恩师叫他过去询问的时候, 他便实话实话了。

    方御史沉思了片刻, 没有说别的, 只交代他:“既然他们信得过你,那就好好做, 莫要让为师失望。”

    他自然是信任自己弟子的品行的,事实上,先前朝堂上那些人提出来的关于兴化府继任官员的人选, 他一个都瞧不上, 明摆着都是想去占功劳的, 打量谁看不出来呢?

    只不过这不属于方御史的业务范围, 他自认跟自己也扯不上关系,因而才懒得掺和,一言不发的。

    不过现在却不一样了,正青是自己最得意的弟子,人品和能力都是上乘,不管沈伯文是因为与正青之间的私交而了解并信任他的品行,还是为了想卖自己一个好,才向陛下举荐了正青,他都承他这份情。

    “学生明白。”

    他交代完这句之后,惠正青神色端正,拱手应下。

    ……

    惠正青来得很快,沈伯文那边也已经将该收拾的收拾好了,除了平时就同沈伯文走得近的一些人家,大部分百姓都不知道他们的父母官马上就要换人了。

    事实也是如此。

    对于平民百姓们来说,每天最关心的就是地里的庄稼怎么样,今天能不能吃上一顿饱饭,或者家里的孩子和老人能不能熬过这个冬天,他们并不关心头顶上的皇帝是谁,知府这样的高官,距离他们的距离也很遥远。

    不过沈伯文先前所做的一切,却不是丝毫没有在他们心上留下痕迹,无论是兴化本地的百姓们,还是后来被附入兴化的外地流民们,都知道自己还没有饿死,是因为谁的功劳。

    甚至他们还想要给沈伯文立生祠,最后被他拦住了。

    他们在这半年内见到这位长得好看的知府大人的次数,比先前大半辈子见到的官儿们的次数都多。

    沈伯文在现代的时候,也看过不少历史小说,上面动不动就会写什么官员离任,百姓们十里相送,哭着喊着舍不得他走,还要送上一顶万民伞等等的情节。

    他原本以为这只会是出现在小说之中的情节,在现在自己所处的这个朝代,这样的场景应该不会出现,但在他与惠正青交接完知府官印和一切事务,带着家眷登上马车,准备离开的时候,却发现自己错了。

    马车停在了城门口。

    不为别的,仅仅只是因为前方聚集了太多的百姓。

    他们大多手里都提着自家手编的篮子,有的篮子里头放着自家婆娘亲自动手烙的饼,有的篮子里放的却是攒了大半年准备留给家里人补身子的鸡蛋,有人怀中抱着一棵大白菜,也有人提着两条熏鱼……

    百姓们手中的东西各不相同,他们唯一相同的,便是对马车上的人满心满眼的不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