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千篇小说 - 历史小说 - 穿书女配只想登基[基建]在线阅读 - 第144页
翻页 夜间

第144页

    直到一张第一题写满了并一张写满了白纸的卷子出现。

    苏识晓看了一眼,写的还算比较真挚, 至少他口中和夫人互换身份之事不是假的。

    然后往下一看, 第二题一个字都没写。

    再看了看他写满了白纸的第一题, 这是写作文耽误太长时间了吧。

    不过看他前面基础题答的都还不错, 特别是对于天门渡口建设这一块,倒是挺有想法。

    考试成绩很快就公布出来了,60分以下的太守有五个人, 这五个人被直接人民军拖走, 准备调查他们平时做官都是怎么做的。

    其他的刺史与太守都不由得有些理解苏识晓的做法了,入宫召见一事提前半月就说了,不说最后两道大题, 前面的平时稍微治理过城池的都能答的上来, 这样的情况下都不及格, 不怪女帝杀鸡儆猴。

    赵宜看着贴出来的成绩单,成绩靠前的都是跟着女帝出来的,比如宁州刺史月如霜,夏州刺史关初柔,刺桐太守郭姝,安宁太守越先等。

    排在这个安宁体系官员的后头便是平州刺史高惜,过了是水抚城名叫曲流的太守,然后便是他了。

    他不禁暗自欣喜,自己考的居然不错啊。

    赵宜看着这前几名有不少的女子,又想到自己与夫人在家互换身份的种种,不由的觉得,赵萱如此聪慧,若是好好读书,做个女官也不是不行。

    他看着其他太守对他和高惜还有曲流投来羡慕的目光,毕竟安宁出来的官员他们不敢去做比较,这三个人就等于是他们之中的前三名了。

    赵宜大喜,欢欢喜喜的邀请曲流和高惜一起吃饭,这高惜他是认识并且见过的,而且高氏也是最先投诚女帝的世族,至于这曲流,是真的不认识,这水抚城倒是有些印象,好像是乌江第一城。

    曲流是个十分刻板的30岁男人,不光说起话来一板一眼,做事也是如此,穿着一件洗的有些发白的衣裳,听到一同吃饭先是义正言辞的拒绝了,随后在赵宜的好说歹说之下才同意。

    请同僚吃饭不能太寒酸,赵宜本来想找个好点的馆子,却直接被曲流带到一处市井的面馆处。

    曲流却无视赵宜那略带嫌弃又尴尬的目光,直接去矮桌坐下。

    赵宜又看向高惜,高惜始终是眼角带着笑的,看起来很像一只老谋深算的狐狸。

    他拍了拍赵宜的肩膀,说道。

    “我看曲太守选的此处就很不错,我也许久没有吃过面条了,不如赵太守今日就在这请我们吧。”

    高惜的话缓解了赵宜的尴尬,他上前坐在矮桌上。

    “这里的阳春面十分好吃,又便宜,高刺史与赵太守也与我吃一样的吗?”

    曲流都这么说了,赵宜和高惜只得点点头。

    出来招待他们的是两个小朋友,一男一女,瞧着也就六七岁大,他们熟练的给赵宜三人摆上洗的干干净净的陶碗与木筷,由于赵宜穿的太过光鲜亮丽,在给他摆碗筷的时候,小女孩生怕自己弄脏了他的衣服。

    待两个孩子走后,曲流看了看那两个孩子。

    “女帝说以后每城都必须要有一个小学堂,像他们这么大的孩子也可以读书了,而不是麻木不仁,庸庸碌碌的过完一生。”

    曲流这话说的太过直白,赵宜一时不知道怎么接。

    高惜却是依旧笑着说道。

    “女帝仁慈,怜悯众生,能看到世间疾苦。”

    赵宜也接话道。

    “如此甚好,将来我华朝若是做到人人读书,人人明事理,何愁国不强,怎么会在北凉受奇耻大辱。”

    曲流一听赵宜提到使臣出使北凉一事,严肃的表情终于也带了一丝恼怒。

    “考试之前我与安宁太守越先,宁州刺史月如霜相谈过几句,我十分认可他们所说的几句话,是陛下教与他们的,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我们从前就是太弱了,北凉才可以肆无忌惮的羞辱我们。”

    西楚使臣在北凉受辱一事其实带来的影响远比楚帝想象中的要大,尤其是使臣回国后,楚帝什么都没有做,而是老老实实的忍了下来。

    这让很多人都觉得倍感羞辱。

    高惜依旧是带着笑,不过眼神却锐利了许多。

    “北凉现在要是再想在外交上面羞辱我们,可是不能了,陛下可不是前朝楚帝。”

    三人一通交流下来,只觉得十分聊的来,赵宜也聊的十分开心,因此看着端上来清汤寡水就连盐味也几乎没有的面条的时候,也忍着吃完了。

    而后几人又谈到学堂的问题来。

    高惜一边吃着面条一边说道。

    “赵太守与曲太守可有孩子要读书的,可要抓紧了,听我家在安宁读书的孩子们说,马上每城学堂开修了以后,不是安宁户籍的可不能再去安宁读书了,何地的户籍就只能在何地读书。”

    赵宜一听这话,连忙放下筷子。

    “我家小女想去安宁读书的紧,这学堂修好怎么也要个大半年的时间,那这不白白耽误吗,她都 13岁了,本来小学堂就只许12岁以下的孩子去读,除了女子可以宽限了一年13也能入读,过了半年她就只能去读夜校考中学了啊。”

    除开年纪的关系,还有就是他们都觉得在安宁读书就是最好的,因为那里的老师肯定特别有底蕴。

    曲流这时开口道。

    “也不知我家的一双儿女此次中考考上了没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