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历史小说 - 八零之高嫁在线阅读 - 八零之高嫁 第53节

八零之高嫁 第53节

    高经理说,“别看我这两年没去云南,但有些事儿我是知道的,版纳那边现在有人养殖石斛了,产量挺不错,但质量可比不上野生的。”

    他这么一说,如同兜头浇了一盆冷水,而且许俊生也忽然想起来了,坐着拖拉机回来的时候,遥遥看到山上是有些棚子,但他好奇地问刀二叔是什么的时候,刀二叔说不清楚,他本来就是随口一问,也就没再探究。

    备不住那些棚子就是养石斛用的。

    看来那帮人是把他当冤大头了。

    许俊生这会儿气得想骂人,高经理又说,“这些你要是在想出货,我也可以接手,只是这价格肯定不一样了,人工养殖的最高只能一百一斤,再多了就赔钱了。”

    说完,借口有事儿先走了。

    许俊生一路上不停的算着账,他这一趟四万三全花光了,十斤野生的石斛能卖一万,但那些云南石斛,最终收来一百斤左右的干品,成本价就在三百多了,

    三百多高价收来的东西,现在只能一百卖出去,那等于是拦腰砍了一半还多。

    揣着四万三,忙活了两个多月,算一算竟然赔了快两万。

    这四九城最大的傻子就是他自个儿!

    他都不知道最后是怎么走进家门的,倒是林雨珍听到动静就出来了,看出脸色不对,赶紧把他拉到西厢房了。

    “俊生,你怎么了?”

    许俊生烦躁的挠了挠头发,犹豫了半响,说,“雨珍,我这出去一趟,估计是白跑了,可能还要赔不少钱!”

    林雨珍说,“为啥啊,你给我说说。”

    许俊生原原本本都告诉她之后,说,“我和小商当时就是太心焦了,看到有石斛现货光顾着高兴了,没仔细寻思。”

    “都怪我太粗心了,我记得临走之前,你就跟我说过石斛备不住有人工养殖的,我没往心里去,没当回事,没想到还真在这儿栽了个跟头。”

    一个跟头两万,估计是最贵的跟头了。

    林雨珍微微皱眉,“俊生,那个高经理既然知道云南有人工养殖的铁皮石斛,为什么没提前提醒你呢?”

    许俊生说,“我跟他也不是很熟,都是为了公司的业务,私下里来往的不算多,就一起吃过几顿饭,我也没告诉他我要去云南。”

    林雨珍说,“即便是养殖的,那这质量也是不错的,要不,再去问问别人?”

    许俊生点了点头。

    然而接下来的一个星期,他把熟悉的三家外贸公司都问了一个遍,人家给出的价格差不多都一样。

    纸里包不住火,田香兰很快就知道这事儿了。

    “俊生,你爸说的是真的,你收的这批石斛有问题?”

    许俊生说,“对,看走眼了,肯定要赔钱了。”

    田香兰觉得自己的心肝脾肺五脏六腑哪哪都疼,她急急的说,“那得赔多少啊,你说你这个孩子,都做了那么多次生意了,又不是头一回,怎么还能看走眼呢?”

    许俊生烦躁的撂下筷子,“我就是看走眼了,那也没办法。”

    他这种态度,让田香兰的火气一下子窜上来了,她正要不管不顾的训儿子,许广汉拉住了她,许老爷子也说,“做生意就是有风险,有赔有赚都很正常,香兰,你当初拿钱的时候,小林还提醒你了,你还说赔了钱也担着,怎么现在倒忘了?”

    许俊生指定吃不下了,站起来就往外走,林雨珍也没心思吃了,也跟着回到西厢房。

    “俊生,我总觉得,这事儿透着蹊跷,要不这样吧,你别去找外贸公司了,你去问问药材站或者药店要不要?”

    因为林下参,许俊生还真认识几个市药材的人,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去了,没想到,市药材还真的挺感兴趣,派人看了货,还拿去化验了,给出的结论是,铁皮石斛的质量很不错。

    可以按照三百一斤的价格收购。

    虽然这个价格还是赔钱,但加上野生石斛的利润,算是可以持平了。

    煎熬了十来天的一件事儿,终于算是有了结果,而且还不算太差。

    但即便如此,许俊生和以前也不一样了,他脸上的笑容明显少了,甚至有一天晚上问,“雨珍,你说,我这样的人,在别人眼里冒冒失失的,做事也不够周全,是不是就是个天生的大傻子啊?”

    林雨珍笑了,弹了一下他的眉头,说,“有长得这么好看的大傻子吗?”

    她又分析,“俊生,我觉得那个高经理有问题,他给的价也太低了,最离谱的是其他三家的经理也给出了一样的价格,你要是有时间,不妨问问其他的朋友,比如经贸局以前的同事,他们应该更清楚外贸公司的这些人。”

    许俊生去找了以前的同事,对外贸易大学毕业的曲科长一听就开始骂人了,“小许啊,这事儿忒明显了,这是给你做了个局,让你往里钻呢!”

    “也是巧了,最近你嫂子接触了一个项目,也是跟铁皮石斛有关的,国家要大力扶植这种濒危植物的人工养殖了,没想到云南那边已经小范围有了,这是好事儿,但那姓高的,既然没去过云南,估计也是猜的,因为你一下子拿出来那么多石斛现货,这是很多年没有的事儿了吧。”

    话说到这儿,许俊生一下子就明白了。

    那些个外贸公司的经理,一个个都精得跟猴子一样,联合在一起做了这个局,哄骗着他低价卖了,好转手再赚一大笔。

    的确还是他太傻了。

    许俊生恨得牙痒痒,却又没有任何办法。

    又过了七八天,没想到庆生堂的老板找上门了,说想要收购之前那一批石斛,可以给到一斤四百的价格。

    庆生堂之后,又有另外一家他不熟悉的外贸公司也找来了,开出的价格更高,一斤可以给到六百的价格。

    许俊生当机立断,决定再去一趟云南,不狠狠的在这上面赚一笔,他觉得都对不起自个受得这些骗。

    第37章 婚后

    对于许俊生再次去云南,家里人的态度是不一样的,但大都是不赞成的态度。

    许老爷子觉得,要是类比两军作战,他小孙子这是一连吃了好几个败仗,上家和下家都没怀着好心,下家还好说,就在这四九城,一个外贸公司的职工,而且实际上也没能坑了许俊生,最关键的其实还是货源地。

    西南边陲那边,是少数民族聚集地,风俗文化都迥然不同,即便建国这么多年了,估计也不会融合的太好。

    去那么远的地方进货,本身就人生地不熟的,已经上了一次当,很难保证不会上第二次当。

    若是部队,一连行军打仗两个多月,越是着急反击,越更容易全军溃败,还不如踏下心老老实实休整,等恢复实力之后再说。

    许俊生这才刚回来半个月,又要急着去,不可取。

    许广汉也说,“俊生,这不最后也没怎么赔钱吗,现在阳历都一月份了,再有一个多月就过年了,还是等年后再说吧。”

    田香兰更不用说,她这人,年少的时候家里缺钱,成了她永远抹不去的阴影,她还没从差点赔钱的恐惧中走出来,此刻阴沉着脸,说,“对啊,都快到年底了,还乱跑什么?”

    许俊生很坚持,“去昆明两天一夜的火车就到了,再到版纳景洪需要一天,来回一个多星期就够了,我在那儿顶多待十来天,二十多天保准就能回来了,不耽误过年。”

    “而且,也不是我一个人去,雨珍的表哥也跟着去,他曾在昆明农场待过几年,对有些地方还是熟悉的,还有我在经贸局的科长,曲科长也要去的。”

    他上回带着小商没挣到钱,这次他问过了,小伙子不敢再去了,倒是张历城从东北回来了,前几天两个人把最近半年的账算了算,提了这事儿。

    黄芪党参这些东西不值钱,但半年时间,也让他挣了将近两万块。

    张历城一听说要去云南,立即就摩拳搓掌,立马表态要跟着去。

    除此之外,还有经贸局的曲科长也要去,其实当初成立经贸公司的时候,曲科长就想调过来,无奈局里的领导不放,不但不放,还把他狠狠批评了一顿。

    当然了,肯定也抛出了诱饵留人,副局长拍着胸脯保证,明年换届,曲科长准会升到副处。

    但曲科长听到许俊生还要去云南,心里忍不住就痒痒了,交代了一下科里的事务,以老人生病为由,请了三周的假。

    他这人参加工作七八年了,绝少请事假,虽然时间有点长,领导也还是批了。

    林雨珍说,“我倒是觉得可以再去,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起来,要不然心里老是过不起,心态不好,可能以后做别的生意也会畏手畏脚。”

    许老爷子点了点头,“有道理,不过凡事还是要多谨慎。”

    小林的表哥,前两天还来了家里,他也见过了,年龄也不算大,虽然言谈举止多少有些拘谨,但看着倒是个稳当的人,至于那个曲科长,老爷子没见过,但经贸局的科级干部,估计也不是小年轻了,应该能靠谱。

    许俊生说,“爷爷,您放心吧,我指定小心。”

    临行前一晚。

    小两口从正房回到西厢房,林雨珍把整理好的行李指给许俊生看,就一个大点的手拎包和一个皮箱。

    她打开皮箱的锁,拉开拉链,把上面的几件衣服拿开,再掀开包袱皮,里面是满满的钱。

    白天,林雨珍分了两次,把存折上的九万取出来八万,八十捆人民币挺大的一堆,放在帆布包里不成,她就把结婚前买的皮箱给找出来了。

    别说,还真挺合适。

    许俊生看到大半箱子的钱,都呆了,问,“雨珍,不是让你取三万吗,你真不怕啊,万一赔了怎么办?”

    林雨珍笑了笑,“我相信你。”

    许俊生替她撩开额前的刘海,轻轻的啄吻,一下又一下。

    过了好一会儿,当他习惯性的拉开床边的抽屉,准备拿小雨衣的时候,林雨珍却阻止了他,她的俏脸有些红,说,“就不用了吧。”

    “那你不怕怀孕了?”

    林雨珍说,“正想跟你商量这事儿呢,我大学一读就是四年,毕业后刚参加工作,肯定也很忙,还不如在校期间要孩子呢,等毕业了,孩子都能上幼儿园了。”

    许俊生凑到她耳边低语,“成,我觉得挺好,就这么办吧。”说完翘着嘴角笑,又添了一句,“隔靴挠痒到底不够痛快。”

    这天夜里,小两口一直闹腾到挺晚,不过,倒是没耽误第二天早起。

    许俊生匆匆吃了点东西走出家门,拎着行李箱,登上了南下的火车。

    张历城现在是赚了大钱的人了,指定不会干坐火车还要卖粽子的事儿了,可他带干粮的习惯还是没改。

    但玉米饼子已经彻底失宠了,他的新宠是麦面地瓜面两掺还加了大枣的馒头。

    到了中午,递给许俊生一个,递给曲科长一个,“配着咸菜,就着热水吃,可香了!”

    早上饭吃得早,许俊生还真有点饿了,接过去就咬了一口,还问张历城要了点腌萝卜。

    曲科长看得一愣一愣的,这小许在他手底下干过几个月,小伙子人不错,家庭条件好,为人也挺大方,临走请了全科人吃了一顿好的,怎么现在变成这样了?

    俗话说,穷家富路,老百姓还要在路上吃点好的,他这怎么连口热饭都不舍的买?

    难道,这小子之前说的,挣了好几万了,都是假的,都是吹牛?

    张历城不明就里,还叭叭的给他安利那黑乎乎的馒头,曲科长皱了皱眉,客气的说,“不用了,我这就去餐车买饭。”

    两天后,火车到达昆明,许俊生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找了一家农行,把带来的多半箱子钱存上了。

    张历城有样学样,也把带来的三万块钱给存上了。

    这会儿,曲科长觉得自己是真穷了,他其实带的钱也不算少,带了六千,但跟人一比,那就简直不值一提了。

    想到自己还在火车上可怜那两人啃了两天的冷馒头,曲科长觉得,实际上应该可怜的是他自个儿。

    他们没有急着去版纳,而是在昆明待了两天,许俊生通过药店打听有没有专门做石斛生意的,还真找到了一两位,都是专做石斛生意的,不过,人家都是做的出口生意,一听说是国内销售,就不感兴趣了。

    这铁皮石斛,做的就是有钱人的生意,内销不可能定价太高,也就赚不着太多钱。

    虽然生意没谈成,但也了解了不少情况,现在版纳有好几个县,都有了种植石斛的山头,这种种植的成本低产量高,鲜条价格也挺便宜,品相最好的五十左右,品相一般的四十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