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页
书迷正在阅读:保命从闭嘴开始[穿书]、和死对头穿书了、穿成女配后,时太太只想搞钱、催债之路、穿成作精女主的炮灰meimei、战龙归来、女配决定撕书了、傅太太请把握好尺度、原来我是极品对照组、无双皇子,开局被夺至尊骨
就连千里之外的洛阳,也特地使用驿路,传回一份《西京评论》,刊头文章称,救助女婴,利国利民,刻不容缓。 左边的给事中目光扫过这一摊报纸,眉心直跳,倏地伸手,一拍案桌,怒道:“口惠而实不至,单说好听话,谁不会说?钱米所钱米所,钱从何来?米从何来?若是稀里糊涂下到各路,地方官吏岂非又逮到机会,大立名目,穷刮民脂民膏?” 右侧的给事中双手笼在袖中,神情阴郁:“这是在将军。” 左侧收回手,恨恨道:“知道这是将军,可我们有什么办法破局?” 右侧声音淡淡:“你急什么?还有女学条款,且看这些口口声声要仁义道德的君子们,对女子入学的事情,又是如何说法。” 作者有话要说: 注:冯尔康,《清代的婚姻制度与妇女的社会地位》,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编:《清史研究集》第 5 辑,1986 年,第 323 页 第73章 错了对象 麦秸巷中, 周婆言报社。 “怎么会这样?”恒娘今日早早过来,本满怀期待,然而对着桌上几封寥寥可数的信件, 柳眉紧蹙, 几乎不敢相信:“都在这里了?没有遗漏?” 三娘叹口气:“真的就这些了。” 宣永胜可没那么好脾气,哼了一声,扯着粗嘎嗓子说道:“我们一起搭档这么些年,我什么时候出过遗漏?” “不是, ”恒娘扶着桌子,拣了张椅子坐下来,声音里透着不解和失望,“我就是没想通, 怎么会……就这些?” 伸手指着桌面,“不超过五封信?” “就算平日里, 也不少于这个数。如今这活动, 既有赏金, 又是京兆府出面,为什么会没有回响?”恒娘秀丽眉毛绞成链, 喃喃道。 九妹本来正趴在阳光明亮的窗边练字, 这会儿见她坐下,扔下笔,就想去倒茶。被三娘轻声阻止:“练字首要专注, 切忌分心。” 九妹乖乖点头, 捡起笔来, 一笔一划, 重又认真写起。 三娘自去拎了茶壶,替他们三人一人倒了一杯茶。且将茶壶放在桌上, 也坐下来,款款跟恒娘解说:“恒娘,你是个一心向学的,恨不能日日泡在书卷里,九妹也是。但你若以为天下女子都与你们一样,却是料错了。” “我错了?”恒娘皱眉反问。 “大户人家的女子若想读书,多有自家私塾,请得西席先生,不必考虑官学,更不用担心去了官学,将来于男女大防、女子名节上有所妨害。” 恒娘反击:“女学本也不是为她们而设。” “那就是为穷苦女子而设?”三娘苦笑,“恒娘,你且回想一下,你十岁的时候,你十六岁的时候,在做什么?” 恒娘一怔。脑海中蓦然浮现出一盆又一盆混浊的洗衣水,一件又一件拧不干的衣服,不同的手递来的铜钱,一声又一声温婉的「多谢照顾」。 长不完的冻疮,剪不尽的茧子。不到头的寒冬,汗如浆的炎夏。 缓缓吐出一口气,神思恍惚。 三娘的声音仍在耳畔轻响:“像翠姐儿,兰姐儿,九妹,每月出来挣钱,可交回两百文。一旦入学,不能赚钱且不说,束脩食宿,纸笔衣鞋,样样要钱。 再说,女子读完书又能做什么呢?男子十年寒窗,或可博个功名,荣华富贵,封妻荫子。女子可有什么前途?又辛苦又没有好处,是以她们不肯去,也不肯送女儿去。” 宣永胜也点头:“你这个活动,若是说的贫苦男童入学之事,只怕大家还会反应更热烈些。” 恒娘下意识重复:“贫苦男童?贫苦?男童?”脑海中似有光亮一闪,仔细去思量,却又毫无痕迹。 摇摇头,放弃继续深思。轻声叹道:“再贫苦的家庭,男子都总比女子更容易一些。” 九妹写完字,双手捧了,恭恭敬敬地来找三娘点评。三娘指着几个字说好,又指另几个字,框架结构不好,或是比划不对。 恒娘默默看着她两人。等三娘评完,又摸着九妹脑袋夸了一番,九妹一扫沮丧之情,高高兴兴地捧了习作纸,准备回去时,恒娘忽然伸手拉住她。 “恒娘jiejie?”九妹回头,奇怪地看着眼睛发亮的恒娘。 恒娘深吸一口气,压住砰砰的心跳,沉声问道:“你那日说过,你的小伙伴们都想读书?” “是呀。”九妹点点头,歪着脑袋。 这个样子的恒娘jiejie,眼睛亮得过分,有点叫人害怕呢。 “她们为什么想读书?”恒娘似乎没察觉到她的不安,目光炯炯地盯着她问。 “为什么?”九妹想了想,答道:“我也说不上来,大约就是,本来从小一起玩的同伴,到了这时候,很多男孩子去了学堂,回来会很神气地炫耀,他们学了什么字,背了什么诗。就连挨了先生的板子,也能拿来,在我们面前说嘴。” “我们小姐妹可不服气啦,那些字,他们写给我们看,我们也能学会写。他们背的诗,只要跟我们说两遍,我们也会背,比他们背得又快又好。那些字,很好看,那些诗,也很好听,我们也很喜欢的。” 说到这里,小脸一皱,生起气来,“明明我们也可以做到的事情,可是爹娘先生,所有大人都说,你们是女孩子,学不好的,学不会的,学了也没用的。唉,恒娘jiejie,我们可真不服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