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历史小说 - 断袖兄弟是女郎在线阅读 - 第85页

第85页

    “没,没出事,就是。”猴子挠了挠头,快半个月没见到三哥,他这心里慌的很,再加上听说大丁他们到了,他就更坐不住了。

    几人走到后院,原先的破烂灰败的屋子如今一片生机。

    三个四五岁的孩子蹲在一张大匾旁捡着豆子,匾旁边还趴着个两岁多的孩子,抓起豆子又放下,接着又抓起,乐此不疲。

    院子从这头到那头拉了两根长长的麻绳,两个岁数大的妇女正垫着脚往绳子上挂浆布。

    墙角下新搭了个草棚子,寺里的那口大石磨被挪了过来。

    瞎子翻着白眼一圈圈地推着磨,旁边,瘸腿的陈四一手夹着竹匾,一手往洞里填豆,嘴里还不停地抱怨,“瞎子,转快点儿,都快晌午了,一缸豆还没出来,急死人了!”

    瞎子不说话,上翻的白眼眨了又眨,脚下的步子却比先前快了不少。

    见沈熙他们进来,院里的人都放下手里的活儿,站了起来,“三公子,三公子!”

    沈熙冲他们微微颔首,“各位辛苦了。”

    “不苦,不苦,这算什么苦!一点儿都不苦!”

    陈四一瘸一拐地上前几步,一张笑脸像开得正艳的,说的话也像他手里的豆子嘎嘣脆。

    瞎子摸了把头上的汗,虽看不见沈熙,却也冲着她的方向笑。

    沈熙却自己将他们身上的衣裳看了一遍,见还算合身,便也放了心。

    牛二给大伙儿置办衣裳,却还回来近一半的银子。

    后来才知道,他们都不愿费钱做新衣裳!

    他们说,有地方住,有口热饭吃,还要什么新衣裳!好歹冻不死就行了,怎能再奢求更多?

    还是牛二劝了半天,大伙儿才勉强接受。但也只出门卖货的人才定了一身新衣,外加一身估衣铺子的旧衣裳,不出门的人便只一身旧衣裳。

    “大伙儿接着忙吧,我就过来看看。”

    “哎,哎!”

    众人应着,却还都看着她,直目送她进了最里面那间小屋,这才继续自己手里的活计。

    屋里靠墙摆着张四方桌,桌前一人正埋头算着帐,见有人进来,忙放下笔,起身相迎。

    “公子,这就是我跟你说的宋大哥。宋大哥,这是我们家三公子。”

    沈熙早听说猴子捡了个姓宋的穷书生做帐房,听他介绍,朝着对面看过去。

    二十上下的年纪,一身洗得发白的青布衫,脚上半旧的薄布鞋,见沈熙打量自己,略黑的脸有些发红,几步上前施礼。

    “学生大兴宋牧亭,见过三公子。”

    她唇角含笑,“宋先生有礼,请坐!”

    宋牧亭的脸更红了,微微侧头,“学生尚未进学,不敢当公子这一声先生。”

    她惊讶地看他一眼。

    当今圣上尊师重儒,上行下效,人人都以读书人自居,也爱听别人叫一声先生,就连沈昀这种只读过几本书,进了几天学堂的人,出门都能被人奉承一句先生,这人正儿八经的读书人,却说自己不敢当!

    倒是老实!

    沈熙又细细扫过眼前的人,眉浓目正,阔口方鼻,长得也算端正。她忽地想起那年夏日,自己对二娘说的话。

    她说,她日后要给二娘盖间两进的小院,围着院墙种一圈紫藤,再在墙角砌个小水池,养几尾傻鱼,绿茵绕水,鱼戏落花。

    二娘闲了看看鱼,烦了,绕着紫藤散散步,累了,便拉个藤椅小憩。

    她再娶个听话的呆书生,靠着一双硬拳,让他乖乖听话,让他往东,他不敢往西!

    再往后,生几个听话孝顺的孩子,男孩交给呆相公,女孩交给二娘,她只管赚钱养家。

    她的嘴角弯起,听说这人父亲过身,家中只余寡母,也不知年纪如何,可定亲了不曾。

    不过,看他父亲新丧,又是一人出门,想来,是没有别家依仗的。

    猴子见她一直盯着宋大哥上下打量,别说宋大哥,他也有些不安了。

    “公子?”

    沈熙移开目光,“听闻先生苦读十载,只因俗事拖累,这才耽搁至今,想来他日定能金榜题名!”

    宋牧亭听他又是一声宋先生,脸更红了。

    父亲在时,每月有县里给的廪粮,再加上学堂的供奉,一家人虽谈不上富庶,却也衣食不愁,可父亲一过身,自己连母亲都奉养不了,更不要说继续学业了。

    如今听他说起高中的话来,更是羞得抬不起头来,只得侧过头,冲对方拱了拱手,以示谢过。

    沈熙眼里含笑,转头问猴子,“如今这里是个什么情况?”

    她一边说,一边打量屋里的摆设。

    靠北的墙角放着几块木板,上面整齐地码着几只大口袋,旁边堆着几个小袋子,里头散发着浓郁的香料味,紧挨着堆着簸箕竹篓,墙上挂着杆称,瞧着是个存放豆子的仓库。

    另一边的地上却放着一人宽的木板,四角用两块砖垫着,上面铺了层厚厚的秋草,放了一卷铺盖卷儿。

    铺盖卷儿下面隐约漏出一个泛黄的书角来。

    她记得猴子说他饿得眼花,站都站不起来,身上别说铺盖卷儿,连个换洗的衣裳都没多一件,却还带着本书!

    她嘴角轻扬,收回视线。

    “照公子吩咐的,七个年纪小一点的孩子,让他们两人或三人,守着寺庙到城门这段路,卖的最好的就是城门口那三个孩子,三人一天要卖五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