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千篇小说 - 其他小说 - 重生之风流大亨在线阅读 - 第二卷 人界重生 第045章 超级yin荡计划
翻页 夜间

第二卷 人界重生 第045章 超级yin荡计划

    李云有着很强的报复心里,他是一个真正的小人,谁要是惹了他就等着无休止的报复吧!当初是自己实力不够,相信随着自己修为的增加,再召集点好手,毁灭一个小小的黑虎帮还是没问题的。

    赵雅如对那天晚上的事情完全不清楚,只是感觉到李云让自己飞到了天上三次,然后在欲望的海洋里,深深的沉睡过去,她根本就不知道在距离自己十米远的地方,发生了惊天的血案,直到后来常坤化名“小坤”去他们公司上班,李云才找时间给她大致介绍了一下,毕竟没有见到当时血腥的场面,女人也没有什幺害怕的,只是再三叮嘱他们小心点。

    时间很快到了周一,他们杀进日本股市的计划正式开始执行,经过前一段时间在香港股市的敛钱行动,李云尽管收购药材、古董,买名车、买别墅花了不少钱,但是当时他还有两个亿的资金在股市上流动着,尽管他这一段时间没有特意去cao作,但是当时全部买的多单,现在已经上涨了600多点,两亿变成了十几亿,所以加上他手中原有的资金,还有二十亿港币可以动用。

    将几个cao盘手和投资部经理魏东明叫道会议室开会,其余人各自搜集整理公司需要的资料,无论是香港的还是台湾的,日本的甚或美国英国的,只要是觉得有用的,都搜集并分类整理出来,而李云则在会议室向里面的几个主要人物,将自己要进军日本股市的意向说了出来,并且通过各方面的分析来论证自己进军日本股市的观点。

    在宽敞的会议室前里,李云用那充满诱惑的声音缓缓的讲到,日本的金融自由化开始于70年代中期,但速度非常缓慢。迫于美国的压力,到1980年,金融自由化的改革开始加快,1980年12月,日本政府修改老的制订于日本国际收支持续赤字的50年代,对外汇实行配额制度,政府对外汇使用实施非常严格的管制。修改后的新允许日本居住者外币存款自由化、外币借款自由化,原则上允许进行自由外汇交易。修改后的使日本资金可以合法地投资海外。

    但美国认为日本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的改革步伐太慢了,为了加速日本金融国际化,1983年秋天,里根总统亲自出马,带了一批金融专家来到日本,催促日本政府加紧推动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的改革。当时的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与里根总统的私人关系相当不错,曾多次对外吹嘘说:他和里根是互称“罗、康”的亲密朋友。

    日本政府非常重视美国的金融改革建议,专门设立了一个日美日元、美元委员会,作为日本大藏省和美国财政部之间进行谈判的机构。双方在进行多次协商讨论后,很快就有了实质性进展。在1984年,日本大藏省发表报告,该报告提出放宽或废除对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业务限制,允许日元自由兑换,允许企业和投资者自由地进行外汇期货交易,允许外资银行进入日本,实施日元国际化战略等等。该份报告的出台速度如此之快,出乎了许多日本专家的意料,从以往经验来看,该报告的许多内容和措施不经过二三年的广泛讨论和审议是很难出台的。并且,该报告的建议和措施被很快实施,非常顺利地为金融界和市场有关方面接受。

    由于日本自1980年以来快速实施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的改革,使得拥有大量资金的日本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才有机会投资美国证券市场。

    1985年9月,美国财政部长詹姆斯&;贝克、日本财长竹下登、前联邦德国财长杰哈特&;斯托登伯(GerhardStoltenberg)、法国财长皮埃尔&;贝格伯(PierreBeregovoy)、英国财长尼格尔&;劳森(NigelLawson)雪等五个发达工业国家财政部长及五国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PzaHotel)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以解决美国巨额的贸易赤字。这就是有名的“广场协议”(PzaAccord)“广场协议”签订后,五国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各国开始抛售美元,继而形成市场投资者的抛售狂潮,导致美元持续大幅度贬值。

    1985年9月,美元兑日元在1美元兑250日元上下波动,协议签订后,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快速下跌到200日元附近,跌幅20%。据说在广场会议上,当时的日本财长竹下登表示日本愿意协助美国采取入市干预的手段压低美元汇价,甚至说:“贬值20%OK”在这之后,以美国财政部长贝克为首的美国政府当局和以弗日德&;伯格斯藤(FredBergsten,当时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为代表的专家们不断地对美元进行口头干预,表示当时的美元汇率水平仍然偏高,还有下跌空间。在美国政府强硬态度的暗示下,美元对日元继续大幅度下跌。1986年底,1美元兑152日元,1987年,最低到达1美元兑120日元,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美元兑日元贬值达50%,也就是说,日元兑美元升值一倍。

    从1980年开始,日本对外资本投资急剧增加,根据日本银行的统计数据,1980年,日本对外长期直接投资额196亿美元,对外长期证券投资额为214亿美元。到1985年,日本对外长期直接投资额为440亿美元,与

    1980年相比增长124.49%;对外长期证券投资额猛增到1457亿美元,与1980年相比,增幅高达580.84%。1985年,日本对外净资产总额为1298亿美元,比1980年的115亿美元增长1028.70%。这些数据表明,从1980年以来,日本确实通过对外贸易赚了许多钱,但赚到的这些钱大部分又投资到了海外,并且主要投资在证券市场。其中,对外长期证券投资主要集中在美国的中、长期国债上。

    1981年—1985年期间,日本经常收支项目的顺差约为120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贸易顺差来自美国。但同时,日本企业在这期间已将这些钱绝大部分用于购买美国的国债。

    到1985年,日本已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日本在美国拥有巨额资产,这些资产主要是以美元形式持有,并且大部分已用于购买美国国债,日本是美国的最大债主。

    1985年“广场协议”之后,随着美元的大幅度贬值和日元急剧升值,日本所持有的美元资产出现大幅度贬值。

    在1985年9月—1987年底这段时间里,美元兑日元从1美元兑250日元下跌到1美元兑121日元,美元兑日元贬值达50%。这也就是说日本人所持的美元资产贬值了50%。

    据日本机构的统计,在1986年—1990年期间,“广场协议”导致的日本对外净资产的汇率损失累计约为1.5万亿日元。包括日本人寿保险公司在内的许多日本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损失惨重,日本的出口企业也在美元升值时代将自己在出口中赚得的美元投资于美国国债,同样损失巨大。

    因此后来许多日本人在反思这段历史时期时,认为美元的暴跌就是冲着日本积累起来的巨额美元而来。

    1985年“广场协议”后,因美元大幅度贬值导致日本机构投资者持有的美元资产出现巨额的汇兑亏损,这使美国充满危机感。如果日本投资者信心动摇,为减少亏损而大规模抛售美国国债,这将在美国金融市场引起连锁反应。首先是导致美国国债市场全线崩溃,进而导致美国股市的动荡不安,国际资本为规避风险也将撤离美国。没有持续的海外资本流入美国,美国的国际收支平衡也难以维持。由于国债市场大幅度下跌,美国的国债也难以发行出去,财政赤字问题便无法解决。

    为了使国际资本能继续流入美国,美国财政部长贝克提出了“国际政策协调”建议,该建议要求维护美国、日本与联邦德国之间的利率差,使美国的利率始终高于日本和德国的利率。如果美国下调利率,日本与德国也必须下调利率,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三国之间的利率差不变。美国相对高水平的利率使得美国国债依然具有投资价值。

    从当时美国的情况来看,投资美国的风险很大,如经常项目持续多年巨额赤字、对外净债务增加、美元贬值等,投资者简直找不到投资美国的理由。因此,通过“国际政策协调”以维持美国利率的相对高水平是美国吸引海外资本流入的主要办法。

    在1985年随后的几年里,日本按照美国的“国际协调”要求,使美日之间的长期利率差始终保持在3%以上,这导致美国与日本的国债收益率相差较大,与日本国债收益率相比,美国长期国债的高收益率强烈吸引了日本投资者。

    1986年2月,美国决定下调官方利率,目的有二:其一是为了减轻与美国利益关系密切的南美巨额债务国的债务,其二是为了刺激不景气的经济。在降息之前,美联储主席沃尔克先与日本、联邦德国进行协商,希望德意志联邦银行和日本银行同时降息。沃尔克的理由很简单:三国同时降息才能维持美元的稳定。因为美国降息而日本和联邦德国维持利率不变将导致美元贬值,美元贬值将损害这两国在美国的利益。

    由于日本拥有巨额的美元资产,最害怕美元贬值,所以日本总是忠实地按照美国的要求来做,日本官方利率如同美国利率的影子,美国降息,日本也降息。

    美国通过高利率与强势美元的策略引诱日本资本大规模投资美国国债,从而使日本拥有高额美元资产。完成这一步之后,美国的利益就是日本的利益,日本被迫主动保卫美元。

    按理来说,支撑美元的任务是美国人的事情。但由于日本已拥有庞大的美元资产,那幺稳定美元价值就是保护了日本拥有的美元资产。

    顿了顿,喝了口水,李云接着说,我们可以这样来分析日本的困境:日本是美国国债市场的超级购买者,如果日本抛售美国国债,将引起国债市场恐慌性下跌,国债价格下跌将导致日本所持国债增加亏损。这是第一重损失。

    日本抛售国债同时也会引起美元的贬值。因为外汇市场的投资者预期到:日本抛出国债后,将会把美元兑换成日元,这将增加美元的抛压,导致美元下跌。美元贬值是日本需要预见到的第二重损失。

    因此,从博弈的角度分析,如果日本大规模抛售美国国债,美日都将遭受巨大的损失,如果美日合作协调,双方都受益。所以,日本只有帮助美国稳定美元,才能避免亏损。

    一句话,美国在金融上已把日本控制住了。除了日本投资者拥有庞大金额的美元资产外,日本政府也拥有庞大的美元资产。

    1985年广场协议后

    ,面对日元持续大幅度升值的情况,日本政府经常干预外汇市场,通过买进美元,抛出日元的干预措施防止日元升值。结果使得日本政府拥有的外汇储备越来越多,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根据日本中央银行自己说,日本拥有的外汇储备的90%是使用美元来运作的,其中主要是购买美国的国债。因此,日本必须支撑美元,继续购买美国国债以支撑美元。

    在“广场协议”之后,日本机构投资者继续大规模购买美国国债。从1986年到1989年,日本购买美国国债金额超过1985年。从纯粹投资的角度来看,日本机构投资者的这种投资行为让人看不懂。由于美元的大幅贬值,已经使日本的机构投资者损失惨重,为什幺日本人还大量购买美国国债?

    美国着名经济学家彼得&;德拉克(PeterDrucker)对这种现象也感到大惑不解,他在其着作中这样写道:1985年秋下调了美元对日元的汇价后的资本和投资的流向是出乎意料之外的,美国的主要债权国尽管看到自己庞大的美元资产的价值已减少了一半,却仍然继续将资金投向美国。他们购买了美国国债,支撑了美国的财政赤字。

    一种解释是美国相对日本较高的利率吸引了日本投资者。由于美国“国际政策协调”结果,在1985年之后的几年里,美国与日本的长期利率差保持在3%上下,这吸引了日本资金从低利率的日本流向相对高利率的美国以获得较高的收益。但这种解释缺乏说服力,因为美国相对较高利率的收益是会被美元贬值所吞没的。

    另一种合理的解释就是日本为支撑美元而做的努力。1985年秋天“广场协议”后,尽管美元大幅度贬值,但美国的贸易赤字仍继续扩大,1986年为1550亿美元,1987年创造1700亿美元的历史最高记录。为保持美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必须有外国资金流入,以资本项目的盈余来弥补经常项目的逆差。如果没有国外资本的流入,美元就会大幅度贬值,通过美元贬值来压缩经常项目的赤字以维持国际收支平衡。

    而日本从两大角度来说,是不希望美元贬值的。其一是日本投资者和政府拥有庞大的美元资产,美元贬值会增加这些美元资产的损失。其二是避免因日元升值而打击日本的出口。到80年代,日本的制造企业已高度依赖对美国的出口,美元贬值,日元升值将抑制日本产品的出口。所以,为了日本的利益,日本必须向美国提供资金,以维持美元价值。

    日本大藏省(日本财政部)为支撑美元付出了许多努力。据说,近几年,每当美国长期国债在对外招标时,日本的机构投资者都会接到大藏省官员打来的电话。表面上,他们是了解日本机构投资者认购美国国债的意向或行动,但这些官员还经常会顺便告之其他公司购买美国国债的情况。这样一来,日本的机构投资者自然就不会保持沉默,很多日本机构投资者在遭受亏损后经常抱怨说他们是不得不采取迎合当局意图的行动。

    呵呵!李云笑了笑,看到房间内气氛很严肃,所有人都认真听着他的分析,为了环节一下紧张的气氛,李云接着说,曾有这样一个故事:1988年3月,里根总统任期届满,美国正在进行新一届总统的选举。在此期间,美国债券市场出现传闻说,日本在财政年度结账时,日本机构投资者将会抛出手中的美元债券。这一传闻引发了美国国债的动荡,为稳定美国国债市场投资者的信心,日本大藏省赶紧要求日本人寿保险公司发表声明:“就是4月以后也不打算抛出美元债券”但投资者对日本公司方面的“承诺”还是感到不放心。

    于是,大藏省有关官员亲自出马游说市场,强调日本保险公司声明的背后有大藏省的意图。日本中央银行也出来说:“日本拥有外汇储备的90%是用美元运作的”意思很明显,日本政府向美国国债市场的投资者表明:美国国债市场的稳定关系到日本的利益,日本机构投资者是不会置国家利益不顾的。

    事情演变到这一地步,日本已越来越深陷于美元的控制中。整个80年代,日本一直在大量购买美国国债,向美国注入资本。1985年之前,是为利所诱,抗拒不了美国高利率和强势美元所蕴涵的高收益的诱惑。而1985年“广场协议”之后,则是无奈之举,为了保护日本庞大的美元资产免遭美元贬值所带来的损失,只有继续购买美国国债以支撑美元。只要美国的庞大贸易赤字不结束,日本就必须不断向美国输出资本,以维持美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如果流入美国的资本断流,将可能引发美元的暴跌。如果美元暴跌,日本庞大的美元资产则进一步大幅度缩水。因此,除了不断地购买美国国债,向美国注入资本外,日本已无路可走。这就是为什幺面对着美元持续下跌,日本机构投资还在不断地大规模增加美元资产的真实原因。

    大家都是金融方面的高手,相信这些资料大家也都了解,但是为了接下来的具体cao作方针,我还是不得不接着说下去,李云笑了笑,继续道。

    1987年,面对美元持续且快速下跌,七大主要工业国政府坐不住了,希望采取联合措施制止美元的跌势,稳定美元币值。于是政府官员在巴黎召开协商会议,会议的结果是达成罗浮宫协议(LouvreAccord)该协议的主要精神是:1、七大工业国应共同合作来稳定汇率;2、七大工业国建立共同

    磋商机制,协调各国的宏观经济政策。

    日本政府为稳定美元做了最大的努力,1987年2月独自降息,将日本利率下调到了2.5%的超低水平,并一直维持到1989年5月,前后历时两年零三个月,希望通过扩大美国和日本的利率差来稳定美元币值。而美国在此期间连续三次上调利率,1987年9月,艾伦&;格林斯潘(AnGreenspan)取代保罗&;沃尔克就任美联储主席,他将美国的官方利率上调到了5.5%—6%。

    扩大美日两国利率差的政策暂时起到了效果,在1987年—1990年期间,美元稳定回升,从1987年1美元兑120日元的最低点上升到1990年初的1美元兑160日元。日本终于过上了一段时间的好日子。

    正所谓“福兮,祸之所伏”日本这一超低利率的政策给未来日本经济带来了致命的隐患,超低利率政策导致了日本股票和房地产泡沫,现在他们正在品尝着自己制造的苦果,我们不过是为了加速他们进食的速度而已。

    1987年10月19日是美国股市的“黑色星期一”这一天,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了500点,跌幅高达20%,冲击波立即波及到全世界。

    从经济基本面来分析,此次美国股票暴跌的根本原因可以说是美国长期积累起来的经常项目赤字所致。1987年,美国贸易赤字达到创纪录的1700亿美元,巨额的贸易赤字需要不断地从国外引进资本,如果外国资本流入因突发事件得不到保证时,将引发金融危机。1987年10月的“黑色星期一”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爆发。

    1987年9月,美国上调官方利率。与此同时,联邦德国也随美国提高了利率,联邦德国的此举立即遭到当时美国财政部长贝克的严厉批评,贝克认为联邦德国这样做违法了国际协调政策,并表示这样是无法确保美元的稳定。贝克的这一讲话引发了证券市场的恐慌,投资者开始在股票市场和股票期货市场抛空,引发10月19日的股市崩盘。

    面对昨夜华尔街股市的崩溃,美元大幅度贬值,日本金融政策当局立即作出反应:政府托市,通过稳定日本股票市场推动美国股票市场的稳定。为此,日本金融、证券和保险的政府主管部门大藏省官员向日本四大证券公司表达了希望他们立即出面大规模买进股票护盘的意向,四大证券公司在第二天日本股市开盘后立即大量买进,虽然没有挡住如潮水般的抛盘,但是却极大地缓解了日经225指数的跌幅。与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的股票市场相比,日本的股票市场跌幅最小。

    为了使股市迅速从“黑色星期一”的打击中恢复过来,大藏省放宽政策允许各种企业信托基金入市买卖股票,这些“救市政策”使日本股票市场很快从危机中走了出来,继续上涨。

    日本股票市场的良好表现稳定了美国投资者的信心,只要日本没问题,美国也就有救了。在“黑色星期一”的应急处理中,日本大藏省表现出的雷厉风行的做法,将日本对美元的极度重视深深地留在了全世界的印象中。日本这一做法等于告知天下,除继续支撑美元外,日本没有自己的货币政策。

    在80年代后半期,由于股票市场特别繁荣,日本企业通过发行股票筹集到大量的低成本资金。在80年代前半期,日本制造行业通过发行股票平均每年的筹资额为8000亿日元,到80年代后半期,股票筹资额逐年上升,1989年达到50000亿日元。

    同时,公司债券的发行量也不断增加,这些债券大都以可转换债券方式发行,或者通过附带认股权证使得债券的融资成本非常低。在股票市场牛市时期,发行可转化债券或附带认股权证的债券可以大大地降低融资成本。由于证券融资成本低,导致日本制造企业在80年代明显偏好通过证券市场融资。

    从这个角度来说,日本股票市场的长期熊市对提高美国企业的竞争力是有好处的。美国对日本股票在80年代后半期的非理性上涨感到十分不满,日本股票连续四年持续上涨使日本企业的国内和国际证券融资的成本非常低。

    1989年秋天,美国和日本为解决两国贸易长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在布什总统的提议下,美日两国就美日经济结构问题进行磋商。面对扶摇直上的日本股票市场,美国在1990年强烈批评日本股市由来已久的封闭交易和企业集团内部或同一行业内各企业相互持股的做法,要求日本企业改变相互持股的做法,并向日本提出具体要求:(1)将日本的银行持股标准由5%降低到2%;(2)取消综合商社不得持有制造业企业股份的限制;(3)强化子公司持有母公司股份的限制。

    美国政府的这一招隐藏无限杀机,直指日本股票市场长期上涨动力来源。各公司相互持股是日本股票市场的主要特点,也是维持日本股票长期上涨的原因之一。如果日本采纳美国的要求放弃企业相互持股这一做法,将使进入市场流通的股票急剧增加,股价会因此大幅度下跌。

    在日本,企业间相互持有的股票一般都是长期持有,不会因股价涨跌而轻易抛出,因此,企业间相互持有的股票一般情况下是不上市流通的。

    特别是要求日本的银行减持企业股票的要求十分险恶。在日本,银行持有大量的股票,并且一旦持

    有都是长期持有,不会轻易抛出。经过长期的大牛市,银行所持股票的盈利非常巨大,一旦银行抛售股票,日本股票市场必然崩盘。

    美国的这一要求足以导致日本股票市场的大幅度下跌。在1990年上半年,美国的这些要求频繁出现于日本各大主要经济类媒体的头版头条上,给日本股市带来了压力。美国通过美日经济结构问题会议发布的这些信息,使日本投资者理解到原来美国不希望日本股市长期居高不下,投资者持股信心开始动摇,有些对日美政策敏锐的投资者开始抛出股票,股市出现下跌,而后演变成恐慌性出逃,现在日本股市就正处于暴跌之中,尽管有政府在护盘,不过相信国际金融机构的进入,全世界的大鳄冲击,即使日本政府拥有再多的外汇储备,也不能抵挡得住这幺多的资金吧!

    1989年,日本东京证券市场还沉浸在“债权国行情”中,股价继续上涨。1989年5月,日本开始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但日经225指数对此毫无反应地继续上升。不过,经过分析我觉得,下半年日经指数的上涨有被人cao作的嫌疑。因为在这段时间里,上涨的股票只是少数的日经225指数的成份股,大多数的股票在这段时间里开始显露疲态。

    具可靠资料显示,在1989年日本开始实施紧缩货币政策之后,经验丰富的美国机构投资者一面继续买进对日经225指数影响大的成份股,通过推动少数成份股的上涨,从而使日经225指数维持涨势。与此同时,在日经225指数期货市场大量抛空日经225指数期货。

    当在日经225指数期货市场上积累了足够的抛出仓位后,开始大量抛出对日经225指数影响大的成份股票,推动日经225指数快速下跌。同时,在日经225指数期货市场大量抛空,使日经225指数期货快速下跌。这样,股票市场和股票指数期货市场相互推动,引发股票市场的恐慌情绪,导致两个市场不断下跌。

    如果没有外部破坏性的震荡,日本也许可能以缓和的紧缩逐渐实现软着陆,但是日本没有想到,这是一场国际银行家不宣而战的金融绞杀行动。美国人用大量现金去买,日本人认为根本不可能发生的日本股市暴跌的可能,双方赌的就是日经指数的走向,如果指数下跌,美国人赚钱,日本人赔钱,如果指数上升,情况正好反过来。1989年年底,日本股市达到了历史巅峰,日经指数冲到了38915点,大批的股指沽空期权终于开始发威。

    高盛公司从日本保险业手中买到的股指期权被转卖给丹麦王国,丹麦王国将其卖给权证的购买者,并承诺在日经指数走低时支付收益给“日经指数认沽权证”的拥有者。该权证立刻在美国热卖,大量美国投资银行纷纷效仿,日本股市再也吃不住劲了。不可遏制的暴跌就象意外的狂风骤雨劈面向人们袭来,一夜变巨富的美梦化成噩梦深渊,恐慌情绪笼罩着投资者的心。

    好像美国老虎基金现在就在日本市场上做空,而还有很多对冲基金正在观望,随时有可能进入市场cao作,现在我们的目的就是在日本这幺大的蛋糕中分一小块,当然了由于我们的资金有限,需要采取更灵活的方针,针对当前的情况,我做了一下分析,觉得我们应该这样去cao作。

    首先,……

    接着,……

    最后,……

    相信只要大家按照这个计划执行下去,一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成绩的,当然了咱们的计划有点剑走偏锋,并不是那幺的光明正大,但是如果一切都能按照计划进行,相信回报也是很丰厚的,公司资产绝对可以在一年之内翻上数十倍。

    嘿嘿!既然是这幺牛叉的计划,怎能没有一个好名字呢?因此,经过我慎重考虑,将这份投资计划,正式命名为:奇迹证券第一份“超级yin荡计划”大家意下如何?

    “哈哈哈哈!”

    “呵呵呵呵”严肃的会议室,因为最后计划的名字而爆发出一片大笑,让大家刚被李云那庞大的计划而震惊的心情的到了缓解,不过现在大家看李云的眼神已经变了,再也不是第一天见面时人为地那种“暴发户”“公子哥”之类的人了,只凭他不看任何稿子,能够将日本的金融市场和美国对日本这些年的态度,就能看出这个年轻的老总绝对有真才实学。

    魏东明现在看李云的眼光也变了,现在他好像眼神比两天前亮多了,心想:这个老总也真有点本事,自己已经研究了很长时间的日本股市了,当然对这种情况很了解,只是手中没有大笔资金,无法入市cao作,看样子老板手中至少有20亿港币,如果按照1:10的保证金制度下,也可以动用三十亿美元左右,也算是一笔不小的资金了,要是能让自己主持这次cao盘,就太好了。

    想到这里,魏东明开始目光炙热的盯着李云,等待着他宣布具体人员的任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