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历史小说 - 一表三万里在线阅读 - 第29页

第29页

    莒绣想了想,问她:“能随便外出吗?”

    方书音摇头,道:“怕是不好出去,我是家里派了人来接。”

    莒绣本不想给人添麻烦,但实在是惦记得紧,便问:“我想给家里捎信报个平安,这个难不难?”

    方书音爽快道:“你把信给我,我给你带出去,到家再让人给你捎出去。”

    她说得轻便,莒绣反倒犹豫了。写信也好,捎银子也好,带回去,只怕也到不了娘手里,眼下没有好消息,别惹得祖母起怒,还是算了。

    她想明白了便摇头道:“我还没写信,等过些时日再请你相助。”

    “行,你随时给我,我这人多,总有法子的。”

    “好。”

    第13章

    时辰还早,莒绣回屋,预备歇一会,凑巧冬儿又不在。

    难道是她过去晴舍接人,彼此错过了道?

    那她找到方姑娘那边,自然就知道回来吧。

    莒绣安下心,撑在桌上眯了一会,不敢睡久了,干脆起来裁料子。

    料子虽够,她却没拿来做新裙,总得攒着些以备不需。便只裁下来一块,预备做一对荷包。每日得闲做一点,再借花献佛,送回给二奶奶,聊表一点谢意。

    没一会,听着外间有脚步声,莒绣高声问:“可是冬儿?”

    外边洪婆子应道:“回姑娘话,是奴婢,洪婆子。美绣姑娘让我搬了这个进屋。”

    莒绣放下活计,起身掀帘出来,见屋中摆着个灰扑扑的旧衣箱,便问:“是从她那屋里搬出来的吗?”

    看着可不像。

    洪婆子忙道:“是老太太那边让人送来给两位姑娘穿戴的,美绣姑娘说她用不上,让全抬这边来。”

    莒绣点头道:“好,我知道了,你下去吧。”

    洪婆子退下。

    莒绣找快旧布巾,擦了擦箱盖上的灰,掀开来,先被呛了一口,两个喷嚏过后才看清了里头。箱子里是几团半旧衣裳,也不知是谁穿过的,因收得久,又没打理,看着很不成样子。

    这正是老太太的性子,怪道美绣不肯要。这长者赐,不仅得心领,还得穿出去让她老人家看到。美绣那样爱精致,是断不肯穿这些的。

    莒绣把衣服一件一件拣出来,还能穿的放一边,被虫蛀坏了还能改一改的放一边,坏得太厉害的,裁下完好的布料,单留出来。

    天还冷着,快步回来的冬儿,这脸红扑扑的,进门就道:“姑娘,对不住,家里出了点事,耽搁了。”

    莒绣点点那些裁出来的料子,和气道:“不碍事,这是老太太那边送来的。你给看看,若有派得上用场的,就送回去。”

    因不清楚冬儿家境,她又道:“不拘给谁,用得上就成。”

    冬儿上前收拾了,垂头道:“用得上的,谢谢姑娘。”

    莒绣把不用改的那些往她那边推了推,又道:“一会你不用跟去学里,辛苦帮我把这些洗晒一下。”

    “是。”

    冬儿抬头看了她一眼,莒绣疑惑看过去,她又避开了。

    隔天又是半日的绘画课。

    韦先生还是那件旧夹衣,莒绣越发觉得枕下那些银票不该拿,难免走神思索该如何归还。

    这日仍是学构图,先温习了三远,再是宾主。

    先生带来三样物品,摆在案上,让她们画三幅,每幅一主两宾,能一眼相出为要,不究细节。

    这个也难。

    好在先生带了几幅样图,一一讲解。

    莒绣似懂非懂,抓着那一点儿清明赶紧开画。

    头一幅:让耳瓶靠前居中,笔筒和茶盅并列它后排。

    她停了笔,将画纸竖起来,左右再看,如此,第一眼总落在耳瓶上。

    她放好这一幅,再思索,画下一幅:这一次,笔筒在右,耳瓶茶盅在左。

    最后一幅:简单画一案面,笔筒耳瓶在前,各居左右,茶盅在后中。因乍一看不分明,便又用细笔,加了几缕淡雾。这茶一“热”,又招人眼了。

    莒绣松了口气,察觉有人注视,看过去,朝美绣摇了摇头。

    美绣放弃抄她,胡乱画了几笔,也停了。

    莒绣见她作罢,收回视线,掏出“印”来盖章,因美绣这一出,她忘了平常的谨慎,待盖完落款,一抬眼才发现先生就站在她斜前方,正看着她的手中之物。

    莒绣窘迫,顾不上余泥沾到衣裳,把印章胡乱掩到袖中。

    好在韦先生是个有胸怀的,并未点破她穷境,只是继续朝前走两步,拿起她完工的画端详。

    莒绣不敢抬头,总觉人家是在看那印记,脸上热辣辣的。

    韦先生放下第一幅,又拿起了第二幅,再是第三幅,全数看过,并无他话,只道:“可还有别的画法?”

    莒绣垂着头,轻摇了。

    此刻心慌意乱,便是有主意,也闲逛乱跑,找不着了。

    韦先生绕到最后,拐去了美绣那边。

    莒绣仍不敢抬头,只拿了细笔,将方才那三幅细节补完。

    眼虽不看,耳却支棱着认真听。

    “三幅有何区别?”

    美绣明显是愣了一瞬,才辩解道:“每幅排列不同,主位不同。”

    “那一幅足矣!”

    “是先生您说要画三幅……”

    “我说三幅构图不可雷同,你可听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