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千篇小说 - 历史小说 - 七零之漂亮女配在线阅读 - 七零之漂亮女配 第35节
翻页 夜间

七零之漂亮女配 第35节

    借着这次聚会,狠狠挫掉沈红缨的锐气,讨回钱,还打压了田静,一举三得!

    后续的情况田馨是听吴婶说的。

    田铁军升职无望,还被领导喊去狠狠批评了一番,说他治家不严,家风有问题,升职以后没指望了。

    田铁军把所有的怨气都撒到沈红缨身上,两个人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锅碗瓢盆叮当响,还伴随着田静的哭声。

    吵吧,田家闹翻天才好。

    这几天田静都是顶着通红的眼睛去学校,田馨看在眼里,田铁军和沈红缨夫妻俩各怀心思,心并不齐。

    田家还扣着属于田馨的值钱物件,田馨早晚得讨回来。

    现在田馨不能提,免得打草惊蛇,是什么东西,放在哪里,田馨一概不知道,沈红缨咬死说没有,田馨也没辙。

    真的假不了,以后机会多的是,田馨还有吴婶和郑大姐这两个好帮手,总能弄清楚。

    田馨哼着小曲,把这一百三十块钱给了赵桂芬:“妈,这些钱都是蔚冬寄给我,我存起来的,我思前想后,还是交给你更放心。”

    赵桂芬不想收,儿子儿媳成了家,她当婆婆的也是外人,不能沾手人家小两口的钱。

    “妈不要,你存起来用,我这也不缺钱。”

    田馨一再坚持,说自己年轻怕乱花,赵桂芬没办法,只好答应收下:“赶明儿我存到银行去,给你们留着,随时管我要。”

    田馨每个月有粮食供应,吃方面不用愁,田馨上学交点学杂费、卷子钱,这也是小的开支。

    田馨也节俭,不喜欢乱花钱,衣服鞋子都凭票供应,够穿就行,田馨也不太讲究。

    茶水摊赚钱,田馨再攒攒,就足够还给苏蔚冬了。

    第三十二章 盘店

    林原从广东回来, 晚上到的家。

    这次他离开将近一个礼拜,茶水摊的生意交给崔明打理。

    林原又去了广州的服装厂,还是服装生意更令他动心。

    广州那边的商业氛围比北方好的多, 政策开放,大街小巷都能见到摆摊的小商贩。

    上次的买卖大伤元气,林原也不敢随意铺开生意。

    在火车上,林原碰到了诚哥, 徐诚上次赔了一次钱,后来不信邪又进了货, 大概是因为货品不对路, 在家里压着一直卖不出去, 连本钱都卖不回来。

    火车上的徐诚颓丧消瘦:“林原呐,服装生意我不做了,做生意太难风险太大, 我奉劝你一句,咱们玩不转,趁早死心。”

    林原不会死心的。

    离开广州,林原去了一趟义乌。

    林原还是第一次听说过这个小城市,他是在大街上听小商贩提起的,说那边都是小商品, 琳琅满目的,种类很多。

    林原去义乌,进了一些货,都是小玩意,看起来不值多少钱。

    他考虑过,自己摆茶水摊,迎来送往的都是旅客, 三分钱一碗的大碗茶人家喝,你卖服装就不行,没有谁在茶水摊上买衣服穿。

    可小商品不一样,这些小物件就是图个新鲜好玩,价格也不贵,几分钱到几毛钱。

    林原把他从义乌上的货带了几样给田馨看:女同志喜欢的头绳、小孩子喜欢的小玩具、还有袜子、气球。

    这些东西品类丰富,田馨把头绳拿在手里把玩,款式好看,虽然没百货商店里的精致,不过百货商店款式单一,翻来覆去就那么几个图样,二哥这个头绳,图个新奇好看。

    田馨认真道:“这些小物件可以在茶水摊捎带着卖,价格也都不贵,本钱不大,也没啥风险,二哥,你准备怎么定价?”

    林原举起手指:“翻五倍卖。”

    田馨点头,五倍利润听起来高,但架不住东西便宜,八分钱的玩具,翻五倍也才四毛钱。

    林原道:“其实我还没捋明白,这次是顺便过去看看,进点货看看销量,如果后续还想去进货,怕也没那么容易,光是火车票、住宿都得不少钱,咱们量小,这么摊在成本里,太亏了。”

    万事开头难,田馨道:“你先卖卖看,要是销路好,咱们再想办法。”

    林原虽然是男同志,但目光敏锐,选品很厉害,光是这几种头绳,田馨就觉得足够吸引人。

    第二天,田馨带了几个头绳到学校,分给关系还不错的女同学。

    马争一简朴,她也嫌梳头发麻烦,索性剪成一头短发,田馨送给马争一一枚发卡,发卡是荷花牌的一字发卡,藕粉色的发卡上坠着银色的亮片,戴在头上,经过阳光的照耀闪着光。

    马争一笑着收下:“田馨,这个价格不便宜吧?我给你钱。”

    这年头买发卡,不光要钱,还得有布票,费事得很。

    田馨摇头:“我送你的,别给我钱,你觉得好看就成。”

    “好看,可太好看了,我还没用过这么好看的发卡。”

    隔壁班的杨文茹自然不能落下,田馨课间特地去送了一条头绳,头绳上镶着塑料做的粉蝴蝶,杨文茹爱不释手:“好看呢。”

    五班田馨有两三个关系相处不错的女同学,田馨每人也给了头绳或发卡。

    其中一位女同学是田静的后桌,田静盯着田馨,田馨被女同学围着,纷纷夸她的发绳好看。

    田静挺不屑的,田馨花钱大手大脚的,她妈刚给她一百三十块钱,这才几天?她买了这么多头绳送人,败家!

    田静叹口气,忧伤道:“我姐也不送我头绳。”

    好朋友闫玲安慰她:“田静,你别伤心,你姐可能忘了,你们是亲姐妹,你肯定惦记你。”

    田静的后桌冷笑着,大声道:“还记得是亲姐妹呀,不知道是谁连亲jiejie都陷害,给你发绳?你好意思戴吗?”

    “魏淑娟,你把话说清楚!”

    后桌魏淑娟是个脾气暴躁的,她立马叉腰道:“我怕你吗?人家田馨为啥不给你?你心里没数吗?你先是诬陷田馨作弊,后来又撺掇周辉偷田馨的笔记本!扔掉也不给你。”

    田静最爱美,百货商店有好看的发饰,她总会磨着沈红缨给她买。

    田馨带来的发绳发卡田静偷偷观察了,特别好看,和百货商店的款式不一样,她从没见过。

    田静挺想要的,田馨给好几个女同学都送了,唯独没给她,田静心里难受。

    她和田馨怎么也是亲姐妹,田馨无视自己,田静面子上挂不住:“关你啥事,还不是因为得了田馨的发卡,你就当她的狗腿子!”

    田静和魏淑娟吵了起来,同学们劝了半天才熄了火。

    田馨没吱声、没上前,不过下课后她过来,又送了一个发卡给魏淑娟:“淑娟,谢谢你为我说话。”

    林原买来的发绳和发卡,班里的女同学反响很好。

    高中生正是爱美的年纪,她们的评价不会有错,田馨安心不少。

    其实田馨手里还剩下好几个发绳,但她不会给田静,一根发绳线头都不会送她。

    林原这次进了差不多一百块钱的货品,简单粗算一下,如果能全部顺利卖完,可以赚四百多块钱。

    四百……

    田馨拿普通职工的工资去比,一个月四十块钱的工资,这么倒一趟手,赶上一年的工资了!

    林原信心满满:“这趟货卖完,家里欠的债也能全还上。”

    田馨一直惦记一件事,那就是这个临时的营业执照。

    营业执照薄薄的一张纸,上面是规定了经营范围的。

    之前田馨卖茶水,是符合经营范畴的,后来林原添加了爆米花、现在又有小商品,如果商管组认真起来,他们算是违法经营。

    在田馨的印象中,商业经济后面是越来越宽松,别说田馨他们这种有临时执照的,后面就算是随意摆摊,也没人再去管,市场鼓励自由经济。

    田馨不能赌,她怕会有新的变化,还是遵守规则比较好。

    田馨带着林原跑了一趟商管所,说临时执照快过期了,经营范围也变一变,添加了爆米花,经营范围能不能改成小商品。

    商管组的人没当一回事:“爆米花你想卖就卖,你们知青自主就业不容易,我们商管组不会去查。”

    田馨松口气,不过她还是坚持:“同志,我们遵纪守法,也是图个安心,帮我们换个执照吧。”

    这也不是啥难事,营业执照批都批下来了,改个经营范围罢了。

    商管组的同志也接到上面的通知,说是要支持回城知青创业,不能寒了知青的心,让他们全力配合。

    换了崭新的营业执照,田馨眉开眼笑:“二哥,我请你吃面条,蘑菇面。”

    “你不能大方点?我想吃炒菜。”

    田馨:“就吃蘑菇面,不吃算了。”

    田馨和林原去了田爷爷的迎客饭店,不是饭点,小小的店铺里坐满人,不再像田馨第一次去那么冷清。

    田爷爷在后厨忙,田奶奶招呼田馨:“想吃啥呀!”

    “还是蘑菇面,田爷爷的蘑菇面特别好吃。”

    等了一会儿,田爷爷低着头,端面条出来。

    田馨察觉出不对劲:“田爷爷,你脸咋了?”

    田爷爷抬头,咧个笑容:“我没事。”

    田奶奶过来,责怪道:“还没事?脸上都带着伤呢,还不是人民饭馆的人,看着我们这生意红火嫉妒,故意找人上门挑事。”

    “没证据别瞎说。”

    “还要啥证据,挑事的是李老板小舅子!”

    “报公安了吗?”田馨担心的问。

    田奶奶:“报了,不过没实质性证据,他们装成食客,说我们食材不新鲜,就这么糊弄过去,撕扯的时候你田爷爷撞到桌角上。”

    “没事没事儿,田馨你别担心,闹两回就消停了。”

    林原把碗重重摔在桌子上:“下次再来喊上我,看我不打折闹事人的腿。”

    田馨拍拍林原:“二哥,你倔脾气又上来了。”

    田奶奶心里有了想法,说道:“这几天我一直琢磨着,想把饭馆给兑出去,你田爷爷不乐意,说耗费着不少心血,舍不得,但田馨你瞧,我俩这么大岁数,经不住折腾,本打算退了休,凭借这点手艺开个店,人家眼红闹事,我们实在遭不住。”

    林原火气上来,撸撸袖子:“这几天我不去摆摊,我就守在饭馆,看谁敢闹事!”

    田爷爷摆摆手:“我们年纪大了,也不想惹事,或许你田奶奶说得对,把馆子兑出去,我们乐得自在,前几天孩子还说接我们过去养老,孩子们的工作都分配在了隔壁省,这里就我们老两口,早晚也得走。”

    “那找到合适的人接手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