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页
毕竟考不上不要紧,最怕是万事俱备,连踏入的资格都没有。 沈乔想想又叹口气,说:“要是大家都能考就好了。” 郑重对自己的认知挺充分的,说:“能考今年我也不能考。” 原来夫妻俩虽然把学习当回事,但是进度上不能称得上是很快,尤其是他的。 为节省时间,之前都是沈乔努力学明白之后才来教他,所以他至今仍只是刚入门的阶段,毕竟原来能用来学习的时间就很少。 更何况是现在这种几乎没有空闲的时候,忙碌两个字几乎充斥着他的所有。 沈乔过意不去道:“要是没有我你就可以。” 想起来,好像是她在耽误他的人生。 郑重眉头不赞成地蹙着,说:“没有你我都不会读书。” 那是一件从来没有存在过他脑海里的事情,是命运使他们快人一步。 沈乔想想也觉得自己挺幸运的,毕竟能从去年就开始读书。 即使是现在在学校里上课的学生,学的都未必有她多,因为路子是不一样的。 现在主要是的教材是《工基》和《农基》这两本,学生们多数时间都用在劳动上,时不时还要再停课搞运动。 算起来,大家基础都是不怎么样。 这样真的能恢复高考吗?这都已经是十月。 沈乔对一切都有些捉摸不透,甩甩脑袋说:“复习复习。” 反正好好学习就对了,不要花时间去想东想西。 好在消息来得还算快,一九七七年的十月二十一日,各大报纸头条都在刊登同一条新闻,那就是恢复高考,考试时间暂定为十二月。 沈乔逐字逐句,反复地看,最终确定自己是符合报名资格的,也很快为科目制定新的复习方向。 除开必考的语文、数学和政治,她决定选考历史和地理,因为化学和物理这两科之前她就没怎么学过,甚至连能称得上复习材料的东西都没有。 但有教材也不知道该怎么做才是最好的,毕竟连考试范围都没有,只能学一个字算一个。 她对自己的语文还是比较有把握的,这一代的孩子们对政治也更熟悉,唯一最大的问题就是数学,那真是跟摸着石头过河差不多,逮着什么算什么。 她把大部分时间也放在写写算算上,一天到晚的眉头紧皱,全然不知道恢复高考四个字有多大的影响力。 正是割晚稻的时候,郑重一个人在地里干活。 他手起镰刀落,一茬一茬的水稻就倒下。 抢收是队员们气氛最紧张的时候,生怕哪天一场雨下来。 但这也不耽误他们嘴上说几句闲话,毕竟要是连话都不能说才真是要闷死。 一个说:“还说沈乔是坐小月子呢,原来是在复习高考。” 一个说:“真是发了疯了,结婚的人还瞎折腾。” 一个说:“我看郑重才是疯,到手的媳妇迟早得跑。” 按照大多数群众的看法,让沈乔去高考实在是下下策,换哪家有个这样的儿媳妇都不会轻易点头的,没看现在那些嫁娶知青的人家都闹得不可开交。 那真是天天都有不一样的热闹,叫大家看得心满意足。 不过沈乔没有这样的烦恼,反而是精气十足准备去公社报名。 几个知青们结伴出发,各自揣上介绍信走着,路上他们也没空讲话,一人一本书拿在手上,可是说是见缝插针的复习。 即使同为知青,大家的基础是不一样的。 不过除沈乔外的共同点就是都没有复习材料,毕竟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家都不认为还有再次走入考场的机会。 现在大家手里的那几本,基本都是跟沈乔借去抄的。 虽然彼此之间是有一些竞争关系的,但说到底最后还是各凭本事,仍旧是维持着和气。 沈乔尽量不去问别人的进度,反正自己埋头学,问来问去也只是徒增焦虑。 不过大家还是挺关心她的,毕竟目前来看她是最有希望的,不然不是白瞎这么长的复习时间。 一行人到报名点,按照自己的想法分列两队站好。 考生们可以自由选择报名大学大专,或者是中专,两种在同一天考试。 按照这会的二十四级工资制度,大学、大专、中专毕业的学生们级别都不一样,大学生好是大家都知道的,但考虑到录取率和就读时间,还是有很多人选中专。 沈乔一开始也对中专动过心,觉得两年毕业的话负担不会很大。 但人都有一种登高处的欲望,她和郑重商量过后还是决定报另一种,只是随着队伍慢慢往前挪,叹口气说:“又开始纠结了。” 李丽云正站在她前头,鼓励道:“你要是考不上,今年估计没人能考上。” 沈乔受不起这种高帽,连连摆手说:“我自己还没什么信心呢。” 就是有也不能说出去,万一没做到可有得丢人的。 李丽云想想也觉得自己这话说得不太好,改口道:“我们都可以的。” 更像是自我鞭策的意思。 沈乔面上松口气,其实心里越发紧张起来,知道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 大家都觉得她复习早、资料齐、时间多,简直是天时地利人和具备,万一没考上人家说不准觉得她脑子不太灵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