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历史小说 - 九零之海岛小白花超厉害[重生]在线阅读 - 第31页

第31页

    可怜她前生长在海岛,却是在打工的酒楼里才知道这种美味的。

    再后来,为了食品安全沿海地区把这种水产品给禁了,所以今天一见才格外动心。

    结果因为来不及分拣,也一起草草卖了。

    因为今天卡点抓紧了时间,所以沐云河赶到家里的时候,5点才刚过。

    继母果然还没有回来。

    沐云河快速地将钱放入房梁上的小铁盒中,皮鞋换拖鞋,才去刘三婶家接回了毛毛。

    一切还原到位,她等着继母回来。

    没想到,这天继母又恢复了过去的到家时间,超过7点多才现身。

    在这相隔的一个多小时里,沐云河已经缝出了一个精致的小钱袋子。她预备把这个小钱袋子缝在自己小毯子的夹层内。

    反正继母是万年不来动她的床铺的,更谈不上给洗换床褥。

    不过万一呢?

    万一继母良心发现,来帮她洗换呢?所以防患于未然,沐云河决定明天上午趁太阳好,担负起洗晒被毯的职责。

    她先洗了,继母便洗无可洗,绝不会来动她的床了。

    *

    接下来的几天,都是有惊无险的度过,到大潮讯来之前,沐云河的钱袋子一天天胖了起来,已经攒了三百多元。

    大潮汛那天正好是个星期天。

    秦翠蓉看沐云河之前赶海换到过rou,决定给自己放假一天,也去海边看看运气,让沐云河在家看着毛毛。

    沐云河连忙拒绝,着急地说:“妈!我去嘛!我们同学都已经约好啦,今天是大潮汛,我肯定能捡到更多东西的。我今天再买rou、买两斤回来,好不好嘛。”

    秦翠蓉此前从未体验过小丫头在她面前撒娇的感觉,一时新奇。

    虽然还是觉得有些不靠谱,但看在rou的面子上还是答应下来。

    毕竟她日日劳作,比不得小孩子们把赶海当玩耍。

    她正好也休息一天。

    对于这一日的大潮汛,沐云河是做了颇多准备的。

    此前,她严格控制每天去海边的同学人数,基本去的都是能认到的熟脸。

    但是因为她有言在先,等到大潮汛,不限名额,所有人都能去,所以很多同学都热烈地期待着这一天。

    碰巧这又是个星期天。

    人多就容易乱,沐云河对管理这么多人参与的大活动,还是经验不足。所以难免心里有些没底。

    出发前,她在脑子里把当天的流程预演了一遍又一遍,还是有些沮丧,怀疑自己应付不来。

    但时间已到,也容不得她多想。

    她先到丁成家,去取事先麻烦丁成家里帮忙准备的桶。

    这次大潮汛,她预备带十个大桶过去。

    她刚到丁成家,丁成和他父亲就迎来出来。

    原来用过的彩色老桶和七只崭新的白色新桶在门口一字排开。

    为表感谢,沐云河当场摸出10元给丁成父亲,后者连连摆手,表示不用那么多。

    沐云河道:“要的要的,丁伯伯收下。平时丁成帮我太多了。”

    丁伯伯笑容满面,几番推拒下还是收了钱,直夸最近丁成当了他们赶海小队的队长,在家里也像个大人了。

    丁成脸红,连连敲打他爹,让他闭嘴。

    丁成父亲服务到家,不用沐云河开口,用板车把这十个桶送到了东海边,还嘱咐他们注意安全。

    海滩上,无数小伙伴已经在那里了。

    沐云河一看那密密麻麻的人头,就有些眼晕。

    大潮汛本来赶海的人就多,加上东沙小学的同学们经沐云河发动,集体赶时髦,这东滩上的人头数,就比以往翻了几倍。

    沐云河回头看看这十个桶,又摸摸兜里的钱,叹气:算了,船到桥头自然直。

    第17章 大潮汛(2)

    这天,一开始还挺顺利的。

    和往常一样,许多同学只要小桶满了,就会走过来倒给她。

    但是渐渐的,事情就不太对了。

    一些过去参加过小分队赶海的,熟门熟路,能够在原定的位置找到沐云河,但是还有更多新来的同学在茫茫的沙滩上,根本就找不到收货的地点。

    许多人无头苍蝇一样寻找传说中的收货点,口口相传,以讹传讹,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曲折。

    沐云河尝试连人带桶转移到更加醒目的地方,可是这个海滩一览无余,根本就找不到一块高地。

    他们手上也没有更醒目的标志。这时候不由得想到,如果可以有一面带色彩的旗帜就好了。

    认识的小伙伴、不认识的同学,还有很多压根不是他们学校的人,扎堆在沙滩上。

    不时有人拿着不符合要求的货前来想找沐云河换钱。

    为了应对混乱的场面,沐云河不得不把丁成和关莉莉,还有李赟、侯敏达等一些熟悉的同学留在身边,让他们帮忙一起收货。

    但是随着涌向他们的人越来越多,即使多了几个人手也来不及现场检阅货物。一旦查得细了,立刻人员拥塞,还有些不知哪来的成年人等不及,骂骂咧咧地要吵架。

    沐云河只能让他们直接倒货,然后估摸着给钱。

    大约在收满了五六个大桶后,情况发生了改变。

    这时候,围着他们的一群人中,忽然有人喊了一嗓子:“到那边看看!那边收货的价格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