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历史小说 - [红楼]红楼之晚韶华在线阅读 - 第188页

第188页

    想到此处,吴皇后挥退众人,殿中只余下几名心腹,道:“前头可有什么消息?”

    戴嬷嬷摇头道:“倒没什么大事,朝中大臣各执己见,三皇子呼声最高,四皇子与十五皇子亦有不少大臣拥戴,另外还有几位老臣举荐宁郡王。”

    吴皇后闻言蹙眉,叹道:“哪一位登基对咱们都不利。”

    三皇子之母淑妃与她交情平平,且性情精明要强,野心勃勃,并不是个好相与的。

    甄贵妃素来骄纵,与她是死敌,不过以她对永元帝的了解,十五皇子并不在考虑之中。

    还有一个四皇子,幼时倒是在她膝下养了两年,说来还有几分香火之情,只是四皇子性情冷傲,喜怒不形于色,行事颇有些刻薄寡恩,且德妃因当年夺子之仇早已结下深怨,将来四皇子若是登基,有这么一位亲娘在,她这个母后皇太后的日子也好不到哪儿去。

    至于宁郡王,不过是废太子的庶出之子,名不正言不顺,在这场博弈中胜算更小。

    吴皇后入宫多年,膝下虽无子息,却屹立后宫多年,手段自非常人,她服侍永元帝三十余载,对他知之甚深,永元帝的心思她最是清楚不过,既想立一位有德之君,继承大业,又希望新君能在掌控之中,不想失去这君临天下的大权。

    正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何况永元帝独掌大权数十载,乾纲独断,又怎会甘心退位放权。

    服侍皇后的贴身女官青萍闻言思量许久,皱眉道:“倒有几位皇子无母,只可惜资质平平,不得圣上的意。”

    戴嬷嬷听罢,心中蓦然一动,忽道:“其实细说来

    倒有一人合适,娘娘忘了,您当年初封贵妃,赐住长春宫。

    而七皇子母妃宁妃当时还是只是贵人,正是安置在长春宫的偏殿中,娘娘对她多有照应,说来还有几分情分。”

    吴皇后闻言悚然一惊,戴嬷嬷不提她竟疏忽了,按理七皇子并不比其他几位皇子差,亦可一争储君之位,然而这些年提起七皇子,众人想到的都是闲云野鹤,孝顺知礼等字眼,诸位皇子因储位斗得你死我活,七皇子却与一众兄弟都相处甚好,竟无一人说他不妥。

    想到此处,吴皇后沉吟不语,若真如此,七皇子此人实在不简单,只怕所图不小。

    戴嬷嬷道:“这些年七王妃时常进宫请安,七王爷得了什么好东西从来都不忘孝敬娘娘,倒是个有情义的。

    奴婢倒是觉得,不管这份孝顺是真心的也好,为了名声假意的也罢,能十多年如一日,这份心思已属难得。

    吴皇后闻言沉吟不语,良久后道:“本宫记得七皇子已有三子二女了,世子今年也有六七岁了罢?”

    戴嬷嬷点头道:“小世子月前才进宫读书,生的聪明伶俐,更奇的是与陛下年轻时极为肖似。”

    听到此处,吴皇后心中一动,叫了心腹女官秀梅过来,附耳吩咐了几句,想了想又道:“除了七王爷家的小世子,三王爷和宁郡王、五王爷家的也一道请过来,就说我闲来寂寞,想见见孙儿们。”

    近来永元帝对嫡妻颇为敬重,时常歇宿,每月初一十五更是雷打不动到坤宁宫中用膳,趁此机会,正好让永元帝见一见小孙儿。

    秀梅意会,点了点头道:“主子放心,奴婢这就去料理。”

    数日后,永元帝命朝臣举荐太子,朝中竟有半数大臣举荐三皇子。

    永元帝又惊又怒,谁知又有快马来报,山东突发叛乱,原来山东雪灾的赈灾银两被吞没大半,却没想到激起了民变,当地百姓不堪重负,纷纷揭竿而起,无数官员被杀。

    而负责赈灾的钦差正是出自三皇子外家,永元帝大发雷霆,当即重新指派钦差,并遣神武将军冯唐带兵前往平叛。

    三皇子则因结党营私被永元帝贬斥,削除爵位,幽禁于王府。

    朝臣哗然,纷纷上疏,不料当夜永元

    帝突发中风,半身不遂。

    消息传出,满朝皆惊,各皇子蠢蠢欲动,谁知次日永元帝忽然下旨,册立七皇子为太子,入主东宫,暂代国事,另着礼部安排新帝登基大典,年后禅位。

    彼时李纨正看着丫头们收拾冬衣,听闻此讯不禁一怔,她一直以为会是四皇子,没想到竟然是七皇子,难道是历史发生了改变?还是原本这个世界的轨迹就是如此?

    一众丫头们都十分惊喜,素云见李纨怔怔出神,不禁笑道:“奶奶怎么呆住了,这可是天大的好事,王妃娘娘成了太子妃,日后便是皇后,娘娘素日便看重奶奶,日后再没有人敢瞧不起咱们了。”

    另一个丫头也凑趣奉承道:“年后太子即位,世子便是太子,咱们奶奶可就是太子的救命恩人,这般功劳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李纨闻言顿时面色一沉,冷冷看向那丫头,喝道:“胡言乱语些什么?!太子殿下是你能妄议的?传出去你的小命还要不要了!”

    那丫头没想到马屁拍在马脚上,顿时紫胀了脸,讷讷不敢言。

    李纨扫了众人一眼,冷声道:“从今日起,不可妄议朝政,也不许再说什么救命之恩的话,若是让我知道了,一概撵出去!”

    李纨待下素来温和,众人从未见她如此疾言厉色,都吓了一跳,顿时噤若寒蝉。

    淡菊修竹几人忙道:“奶奶放心,我们都记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