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历史小说 - 当配音演员穿到年代文在线阅读 - 当配音演员穿到年代文 第189节

当配音演员穿到年代文 第189节

    作者有话要说:团长:人形优惠卡.jpg;

    第121章 双借调

    今天的会议主题,是陆军与文工团联合执行任务的普及。

    光州军区的逃港问题得到极大改善,不止光州军区本地的逃港人,从其他地区去宝安县的也被感化了,目前也早就已经被遣返原地。

    然而,其他地区仍有一些抱着逃港心思的人们,他们还没去宝安县,没有碰上之前执行任务的光州军区特派小队,也就没有被感化到。

    所以,各地区需要一起行动,才能让各地潜在的逃港人迷途知返,也能避免这些逃港人继续涌向光州军区,增加光州军区的压力。

    百姓们出远门需要单位出具身份证明,而在以往,各地只管核实这些证明的真假,是真的就直接放行,但逃港人也正是利用这一点,一去不复返。

    这种其实防不胜防,只要百姓们手上有真实的证明,各单位的核查人员就不能阻拦——毕竟核查人员又不能一眼看出他们脑子里的想法。

    说到底,还是思想上出了问题。所以,光州军区的成功,让其他军区看到了一个解决办法。

    只是,这个办法到底是不是能不能通用,还是一个问题,而这也是今天会议的目的,讨论这个办法的通用性。

    在开会之前,军官们都已经拿到了《回家》的剧本,并且已经提前看过了。

    大会的位置按军区划分,再按职级排序,李潇潇坐在光州军区那一片位置里,安安静静地坐在最后一个位置上,飞快地将各位大佬的意见写下来。

    “我看这个可以……”江茂显然是十分羡慕光州军区的成果,迫不及待想要去推行,“回头大家让部队文工团把《回家》这剧本学起来,然后开始给百姓们表演,这样文工团也不用只给战士表演。”

    “联合执行任务的想法是好的,但每个地区情况不一样,南北风俗也不同,光州军区的行动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计划是量身定做的,像《回家》的剧本,他们用就很合适,但要是放在非沿海地区,怕是不太合适。”

    这回说话的是澜州军区的一位军官,澜州地处内陆,百姓们大多连海都没见过。

    他的话一出,锦城军区的孙桥也表示认同澜州的说法,因为锦城也在内陆。

    从前那些剧本,像《蜕变》《半边天》等等,因为之前部队文工团的正式表演,十有八九都是给战士们看的,自己人内部的表演,当然就是演什么看什么。

    但是,如果是要跟战士们一起外出执行任务,目的不是像从前野训休息时给百姓唱两支歌放松放松,而是要潜移默化地引导百姓们思想上正轨,那必定是要对症下药的。

    也就是说,给百姓们的表演,一定是要符合他们的口味的,要让他们产生代入感的。

    舞台上总不可能真的把海搬过来,道具再精致也是有限,而且道具本来的作用就是唤起人脑中的印象,进而形成画面。

    如果百姓连海都没见过,他们又怎么能想象得到海面呢?

    实际情况实际分析,对症下药——这显然更加合理,很多军官也都认同澜州军区的说法。

    也就是说,对于文工团与陆军联合执行任务的这个方向,大家都没有疑问,问题就在于一个剧本不可能通吃所有情况。

    “咱们再说得长远一点……”孙桥说,“既然思想武器这么有用,咱们也不能只用来解决逃港问题,其他问题也是同样能用得上的。”

    随后,他马上就举了一些例子。

    比如说,征兵前可以来一个征兵相关的表演,让年轻人们带着雄心壮志进入部队。

    国庆期间来一个凸显军民鱼水情的表演,有利于重大节日期间的稳定等等。

    “孙师长说得很有道理,现在问题就是,每个区确实情况都不一样,既然《回家》的剧本不能通用,那是不是得改编到合适为止”

    “这是第一个事情,第二个就是,像你刚才说的其他问题,每个问题又不一样,是不是又得再排一个新节目”

    江茂一阵见血地指出了问题,又说:“咱们各军区的文工团,演员肯定都是好演员,只要有本子,肯定能演,但问题是现在没本子呀,这些本子谁写”

    李潇潇一边唰唰唰地记录,一边认同地点点头,心想:对啊,这么多问题,每个问题对应一个剧本,那得出好多个剧了,谁写得来这么多?

    她写着写着,发现四周一下子没了声音,一抬起头,发现所有人都在看着她。

    李潇潇:“……”

    不是,都看着她是什么意思?

    孙桥一脸慈祥,看李潇潇的目光像看着一块宝藏:“都说咱们军人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咱们,咱们就去哪里,为祖国的繁荣发展添砖加瓦,李潇潇同志,你怎么看”

    李潇潇心中叫苦不迭,这工作量,一年都完不成,她还想着明年想办法调去沪市,接下来的几个月她尽量少接时间跨度大的工作,否则在她完成之前,根本不可能走得开。

    但现在这种场合,这么多双眼睛看着她,个个职位都比她高了一大截,她根本不可能拒绝得了。

    她看向郑国兴,郑国兴朝她微微点头,她只好朝孙桥说:“孙首长说得是。”

    关键时候,郑国兴开口救场了:“可是,孙师长,除了我们光州军区,还有六大军区呢,哪怕李潇潇同志一个个军区替你们写,那谁先谁后”

    他接着又说:“写剧本可不是说写就能写,一个就很花时间,更何况一个区还不止需要一个。那排最后一个军区的,等拿到剧本,黄花菜都凉了。”

    这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哪怕李潇潇愿意写,可她也只有一个头脑一双手,要是真的让她写,谁都想被优先安排,可这么多军区,总要排个先后顺序。

    “郑首长说得有道理,我也是这么想的。各位,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看要不这样,让李潇潇同志到各军区部队文工团,跟话剧组交流,点拨点拨,让话剧组的同志们也学一下写剧本。”

    澜州军区的萧云天说:“演员同志也好,话剧组的老师也好,要是再不行,就文工团的团长亲自上,总有一个能学会怎么写话剧剧本的。”

    这话的意思,就是让李潇潇巡回教学,到各军区支教,协助各军区写出自己的话剧剧本。

    比起让李潇潇一个人写完六个军区二十几个剧本,这显然是好多了。

    借调李潇潇和重锋,这本来就是其他首长最希望的事情,这早在大会开始之前,他们就已经讨论过了,让主办方将李潇潇请过来开会,也是为了这一点。

    郑国兴哭笑不得,有点心疼李潇潇,这姑娘从进入部队,似乎就一刻都没停过,一直在外面奔波。

    虽说文艺兵经常要外出表演,但通常只会在自己军区内各省活动,像她这样要全国军区轮转的,还是头一个。

    既然李潇潇被借了出去,重锋自然也不能幸免,毕竟逃港打击计划就是他们两人共同完成的,陆军在和文工团配合时,到底什么时候出手,要做到什么程度,这些都要精准把控,而这只有重锋有过经验。

    一文一武搭配组合,一起到各区传授经验,这才能让各区学习的效果最大化。

    一次性借出两员大将,郑国兴心头都在滴血了,一脸rou痛地说:“春节前后时间充裕,大家可调节的日子也多。各位体谅体谅,重团长明年三月份就得回来了,不然光州军区的野训接不上。”

    尽管野训一般是五月开始,但准备工作都要提前做好。

    李潇潇是文艺战士,目前不负责管理工作,而且比起陆军军务,文工团的工作显然要简单一点,除了创作剧本之外,她的其他工作都能由其他人代替。

    但重锋不一样,他职级本身就不低,不可能长期借调出去,只是刚好春节前后,工作也没那么繁重,所有集训也会安排在过年之后,所以短期借调问题还不大。

    于是,在各位首长的协商之下,大会最后做出了决定:三月十日之前,李潇潇和重锋到六大军区进行交流。

    平均下来,每个军区大概能分得八九天左右的时间,李潇潇需要给每个区开一个编剧速成班。

    按照就近原则,她和重锋会现在京市军区逗留,接着是沈城军区,泉城军区,澜州军区,锦城军区,宁城军区。

    通过了这个决定之后,李潇潇到陆军这边的会议就结束了,后面再次返回文工那边的会场。

    文工团的同伴们知道这个消息时,所有人都惊呆了。

    叶老师有点无奈又心疼,最后叹了口气:“京市这边也就算了,还不算太冷,沈城那边比这儿冷多了。”

    李潇潇笑着说:“不打紧的叶老师,这还有时间准备呢。”

    而且,这个世界跟她前世的世界不一样,她正好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去看看。

    第122章 小八卦

    光州军区的话剧演员们除了白天要开会之外,晚上还要进行话剧《回家》的排练。

    表演将在大会临近结束的时候进行,到时候除了大领导们会来观看之外,各类型的参会者都会到场,包括文工、军事、军工等。

    这是话剧第一次登上最高舞台,尽管李潇潇等人已经演过很多遍了,但大家仍旧丝毫都不放松,叶老师也在全程跟着。

    除了叶老师之外,重锋也一起坐在场边上看着。

    练习场中就只有他们这十几个人,现在也是休息时间,但重团长仍旧一副军姿坐着,脊背挺得笔直。

    演员们一开始看到他就回忆起六月时的特训,不由得皮rou一紧,但后来发现人家根本没在看他们。

    人家一直就看着李潇潇同志,连眼睛都不带眨的,其他人在他眼中仿佛不存在一样。

    十二月初的京市对于南方人来说已经很冷,这年代并没有什么羽绒服或者防寒内衣,防寒都是穿的实打实的棉服,里面再穿点厚毛衣。

    因为下个月要去沈城军区,所以重锋和李潇潇都临时购置了一些厚衣服,但李潇潇上台时也不会穿得太厚。

    演员穿得太厚会影响肢体灵活,所以大家上台前都会先做一轮热身,然后将厚外套脱下来,然后才开始排练。

    李潇潇演的是病弱的冯淑敏,不像其他演员那样动作多,坐在凳子上只觉得冷飕飕的,排练一结束就马上跑下台拿衣服了。

    “好冷……”李潇潇裹着大衣,说话时都呼着白气,“这才十二月初啊,怎么感觉比去年还冷。”

    她原地跳了几下,腿上一阵微微刺痛发麻,血液像是凝住之后重新缓缓流动。

    今年确实是比往年要冷一些,叶老师早就已经给学生们准备了姜汤,这会儿都招呼着大家过来喝一碗。

    重锋就坐在叶老师旁边,见李潇潇还在台边蹦蹦跳跳,他顺手端起一碗姜汤,走了过去朝她说:“先喝姜汤,驱寒,小心别感冒了。”

    浅金色的姜汤热气腾腾,满满一碗,李潇潇噗一声,看着重锋,眉眼弯弯:“这么满都没洒,团长你也太稳了。”

    她冷得直哆嗦,接过来肯定得洒一地,干脆凑过去低着头,抿了一口,热辣的触感滚过喉咙,一路朝肺腑间蔓延,最后落到了胃中,温暖了整个人,让她有种活了过来的感觉。

    碗中的水面落了一点,李潇潇这才从重锋手中接过碗,咕咚咕咚将姜汤一股脑灌进去,然后长长地叹了一声,摸了摸暖呼呼的小肚子:“舒服。”

    她眯着眼,刚才还略带苍白的脸色终于透出点微红,鼻尖因为姜汤的蒸汽,挂了一层薄而细密的水雾。

    “是不是该饿了”重锋微微低着头,显得目光更加温和,“去同和居吃点夜宵吗?”

    同和居就是上回他们从文艺俱乐部出来后去那家饭店,李潇潇最近迷上了它的三不沾,两人时不时就会过去打包一份回家吃。

    叶老师正走过来想吩咐李潇潇两句,刚好听到重锋这一句,咳了几声,瞪了重锋一眼:“你别一天天撺掇我学生吃夜宵,演员晚上不能吃太多!”

    李潇潇一阵心虚:“老师,我只吃一点,不多的,您放心。”

    叶老师见她这么说,摆摆手,一副“你看着办”的表情,毕竟所有的学生里头,这孩子是最让自己省心的一个,说吃得不多,那肯定就是不多的。

    “过几天就要上台了,晚上好好休息,吃夜宵也别弄得太晚……”

    叶老师随后又说了一下明天的安排,朝两人挥挥手,“快去吧。”

    李潇潇应了一声:“好的老师,老师明天见!”

    两人往出口处走,其他演员们看着他们的背影,不由得都一脸感慨。

    江秀莲和程珍珍当初第一次见李潇潇时,是因为李潇潇以市文工团演员的身份去军区交流,当时她们听说她是重团长的关系户,私下抱怨了两句,刚好被重锋听到,被他要求当面解释。

    那还是她们第一次看到重团长计较闲言闲语,毕竟他的性格出了名的冷酷无情,背后被讨论的事情多了,她们也没想到会被抓了个正着。

    她们在军区久,小道消息也收得多了,程珍珍去年就来参加会议,早就知道李潇潇住进了重家——能住进去的,关系怎么可能简单?

    江秀莲是之前隐隐约约就猜到,现在再看看重团长天天早晚接送,叹了一声:“每次我看到重团长站在潇潇旁边,我都在怀疑这个重团长是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