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历史小说 - 逃去关外开荒种地在线阅读 - 第260页

第260页

    作者有话要说:

    第110章 .毛衣毛裤 ·

    “媳妇, 今天我捞的黄鳝老肥了!晚上咱炖了吃啊?”

    赵晟刚从稻田地里回来,脚一滑摔进地里了,浑身是泥地走回家, 不过这并不影响他的好心情, 因为他这次起地笼子的收获颇丰, 除了小虾小鱼外, 还弄回家二十多条肥实的黄鳝。

    金银花摘光了,蜂蜜也割完了, 离摘棉花还有段时间,赵晟实在闲不住,没事就往水田地那边溜达,在河里放了整整五个地笼子。

    现在河里的鱼是越来越难捉了, 赵晟已经很久没捉到大鱼了,只能靠地笼子捕些泥鳅和黄鳝吃, 不过收获也大不如前了。

    “爹, 我娘让你先把鱼儿放水盆里,晚饭时炖!”

    小灵芝正在屋里逗小牛黄玩呢, 听到爹爹捕到了肥实的黄鳝,馋得哈喇子都要流出来了。

    晚饭时,黄豆芽挑了几条肥实的黄鳝炖了, 剩下的还养在盆里, 够吃几天了。

    新鲜的黄鳝rou质嫩,味道鲜,别提有多香了,香的小灵芝都吃撑了, 躺在炕上消食,而小牛黄却只能眼巴巴地看着jiejie吃得喷香。

    “沈大人还说稻田地里能养黄鳝呢, 今年咱家稻子要是丰收了,明年咱就用稻田养点黄鳝吃!不过得用网箱养,不然这小东西会挖洞,跑了就捉不回来了。”

    若是真能用稻田养黄鳝,那是不是自家顿顿都能吃到这么鲜美喷香的红烧黄鳝了,赵晟就忍不住憧憬起来了!

    “养!明年就养!”赵晟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

    “好!听你安排!”

    瞅着这么有正事的男人,黄豆芽满眼都是崇拜,星星眼眨都不眨地瞅着赵晟。

    “马上就要摘棉花了,今年我跟孩子不在家了,直接去地里吧!去年董家的棉花就是在地里直接摘的,比咱们家摘得快多了!”

    黄豆芽看着自家这个被晒得黢黑的男人,就忍不住心疼他。自己被养得白嫩嫩的,但自家男人却为了养家变得黢黑,实在有些过意不去。

    “你跟孩子在家待着挑棉花籽就行,我自己在地里摘棉花就行。现在正是热时候,你跟闺女rou皮嫩,在地里摘一天棉花,脸都得晒爆皮了。”

    有媳妇心疼已经让赵晟足够开心了,他可舍不得自己漂亮的小媳妇和白嫩的小闺女被风吹日晒。

    “你自己哪能忙得过来,挑棉花籽赶趟,入冬前挑完就行。我都把草帽都编好了,还在草帽沿上缝了一圈布挡着,我跟闺女不会被晒到!”

    去年是没法子,自己大着肚子,小灵芝又小,黄豆芽这才让男人把棉花摘回了家。今年把小牛黄背在身上,领着小灵芝就能进地里了。

    黄豆芽不想浪费时间在家挑棉花籽。挑棉花籽不着急,在朝廷过来收棉花前挑好就行,可以抽空慢慢挑。但是摘棉花就比较着急了,棉桃一开,棉花就得尽快摘下来。

    “棉花地那大太阳,你捂多厚都没用。我跟四哥都商量好了,去四嫂娘家那边雇几个人帮着摘棉花,他们那边是山地,没种棉花,不少人都乐意过来摘棉花挣钱!”

    赵晟本来还没想好到底要不要雇人,但见自家娇滴滴的小媳妇铁了心地要跟自己下地,顿时就下定决心了,舍得花钱雇人了。

    “别雇四嫂娘家那边的人了,雇来了还得供吃供住。咱在家跟前找人呗。”

    “董大嫂家人多,她家棉花都不够摘的,咱把她家的闲人雇来正好,咱不按天给钱,省得还得看着他们干活。咱就按十斤棉花一文钱的价雇他们,他们要是手快的话,一天能赚十多文钱。”

    赵晟觉得媳妇的安排更好,能省不少事,直接就点头同意了。

    他起身去隔壁跟四哥说这事,看他跟自己一起雇人不,黄豆芽则去了董家找高氏说雇工的事。

    董家借钱虽然找的都是亲戚和同村人,但却是带着利钱的,只不过亲戚管他家要的利钱比较少,只要了一分利。

    不过即便是一分利,一年过后,一贯钱也得给一百文的利钱。董家一共借了四十多贯钱,大力回来帮着家里还了十多贯钱的债,但还剩下三十贯钱没还呢。

    也就是说,一年过后,董家连本带利还得还三十三贯钱。要把这么多钱都还上,光靠卖粮和卖棉花是肯定不够了。

    而且二力和三力明年前后脚成亲,彩礼钱还得凑呢,这带利的钱还得继续借,高氏只打算明年先把三贯的利息钱还了,等后年再还本金。

    一身债压在身上,董家人趁着农闲到处找活干。

    刚成亲的大力扔下小媳妇,领着两个弟弟去永安镇的码头干苦力去了。不过码头船少,一起抢活的人多,哥仨在永安镇待了半个多月才带回来二百多文钱。

    摘棉花是轻巧活,干这活不累人就是得有耐心。黄豆芽给出的雇工价还是很实惠的,高氏满脸感激地应下了,还送了黄豆芽两条咸鱼干表示感谢。

    咸鱼干是董大力带回来的,董大力他们回来是走的水路,登船地离海边很近,他们在海边买了不少便宜的咸鱼干,高氏一直没舍得吃。

    现在在关外雇工还是很容易的,因为关外的人越来越多了。高氏知道黄豆芽雇自己干活是照顾自家,所以才格外感激。

    早些年朝廷颁布鼓励生孩子的政令成效显著,生个孩子养到三岁,就能帮家里免税一年,这种好事,大家自然是热切响应的。大家都扎堆生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