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历史小说 - 息桐在线阅读 - 第320页

第320页

    其二,便是窥视钟家的家产。

    钟老爷子一生只有一个女儿,而这个女儿只给他留下了一个小孙女。期间,钟老爷子也曾劝过高若虚纳妾,他说的很清楚,若高若虚纳妾后,若生下来的孩子是男孩子,那么来日也能拿到钟家小部分的家产。其实在这个时候,钟老爷子已经在退步了,他把家产分成了三份,一份给高若虚,一份给高若虚的儿子,一份留给钟明玉。

    然而高若虚只是跪在他的身前,说自己心里唯有钟善一人,而明玉是自己唯一的孩子。

    那时的钟老爷子不是没有感动过,可现在想起来,他只觉得比吃了馊味的东西还不舒坦。

    高若虚想要的,不是钟家的一部分家产,而是全部。

    高若虚这个人虽是在小山村里长大,但是自幼却是个厉害的。他的父母在他十二这年便去世了,他靠着舅舅的支持从一个小秀才最后到了探花郎。

    一个乡下人想要养出一个读书人,这得花不少银子。

    可是在高若虚和钟善成亲后,却很少提起这个舅舅,似乎这些年来舅舅从未给他提供过什么帮助一样。起初,钟老爷子还有些纳闷,后来听人说高若虚的舅舅也去世了,而舅母对高若虚并不是很好,所以高若虚不愿意提起舅舅家。可就在前些日子,钟老爷子终于打听到了,高若虚的舅舅是自尽的,就在高若虚和钟善成亲不久后。而舅舅和舅母唯一的女儿,也突然消失了,像是受了什么刺激一样。

    这些事情高若虚都瞒的很好。

    高若虚的舅母的确是个刻薄的,可却十分的疼唯一的女儿。

    钟老爷子费了不少力气,才查到高若虚当初和这个表妹是有婚约的,而且后来还有了孩子。

    这个孩子一直都在,是个儿子。

    钟老爷子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差点气的晕了过去。

    他觉得自己是真的糊涂,以为这些年自己不会看错人,可哪里知道高若虚有如此多的阴招。

    他没有办法了,这件事情闹出来他也没有确切的证据,而且若是高若虚出事情了,那么钟明玉也彻底的毁了。钟明玉这些年十分的信任高若虚,肯定会大受打击,他不知道受了刺激的钟明玉会做什么,但是外面对于钟明玉的传言,肯定会很难听。

    他已经年老了,且如今的定燕帝并不是先帝,对他的信任没有先帝那样高。所以退而且其次,他打算给钟明玉找一个好依靠,把大部分的家产拿给钟明玉做陪嫁。

    这并不是一件容易做的事情,但是钟老爷子却依旧愿意为钟明玉去做。

    其实邱家的那个孩子,钟老爷子认为他很好。他和邱家老爷子有很多年的交情,还救过邱家大少爷一命,即使来日钟明玉出什么事情,他们也会碍于昔日是交情帮钟家一把。最重要的是,邱家这位二少爷,骨子里是个忠诚不渝的人,他会对钟明玉好。

    可钟老爷子怎么也没想到,钟明玉居然反驳了这门亲事,还和他生出了矛盾,甚至还不愿意和邱家的人来往。

    这孩子什么时候生出了反骨呢?

    想到这些,钟老爷子看着景瑟,眼神十分的真诚,“你是个好孩子!”

    “明玉也是个好孩子。”景瑟说,“你病了,她很担心你。她只是刀子嘴豆腐心,她若是说了什么冒犯你的话,也绝对不是有意的,只是在气头上。”

    钟老爷子笑着点头,“是啊,这孩子就是这样,说话的时候有些不知分寸,但是心却是好的!”

    “只是……”钟老爷子笑着笑着,便人不足叹了一口气,“她不能一直这样,不是任何人都愿意去了解她是个什么样的人,错误的言语终究是会伤人的呀。”

    “那你就和她讲,她会听你的。”景瑟解释,“她像你,很聪明的。”

    “而且,你不能护着她一辈子,有些事情迟早她也是要明白的。”景瑟说,“我想知道一个词语叫揠苗助长,若是所有的事情在一日内发生的结果,便是揠苗助长。”

    “这种无论结果是如何的,那么这一株树苗,肯定是彻底的坏了。老爷子你精心培养这么多年,难道希望有朝一日她会变成这样吗?”

    钟老爷子听到现在,看着景瑟的眼神终于变了,他用浑浊的眼盯着景瑟,像是恨不得看透她在想什么一样。

    她一直在暗示自己东西,而自己却忽略了这一点。

    眼前的小姑娘,有着过人的聪慧。

    终于,他忍不住开口问了景瑟一句,“你知道了什么?”

    第241章 她都知道

    景瑟依旧笑的温和,语气更是从容不迫。

    若非她的容颜里还残留着一丝稚气,坐在她身前的钟老爷子都要以为,自己眼前的小姑娘已经是个擅长筹谋的老人了。

    “我方才一直称赞高大人,更是提起了他邀我赏画,可钟老爷子您一直回避这个问题。”景瑟说,“我和明玉不一样,我父亲子女虽不多,但是对我很少有关怀。所以,我处于危檐下,自然也学会了察言观色和明辨是非。”

    “高大人若真的待明玉好,那么又为何要多次劝明玉去京郊呢?如今这满京城里,谁不知道这场瘟疫来势汹汹,即使如今太医院的太医们想了办法医治瘟疫,但是瘟疫却还未彻底的根除。”景瑟继续解释,“京郊涌入太多的流民,而这些流民里的人并非全部是因为瘟疫而离乡背井,还有些人是因为懒惰,不愿意做事。那么这些人聚在一起,自然会做非法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