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历史小说 - 念卿卿[重生]在线阅读 - 第71章

第71章

    邱三娘一下子被这个惊喜砸中,她不知所措地将手往衣服上不停擦着,“这……这真的都可以……小人记下了,小人会好好做事的。”

    她在这里也住了一段时间,模糊知道一些事情。比方外面的人都说这位初九姑娘只是世子爷的通房,但是她觉得并不像。这位初九姑娘应该也是出身良好,为了一些事才到丰宁来,这院中的人谁对姑娘不是敬重有加。

    才得了一门新差事,邱三娘恨不得立即体现出自己的价值来,便透露出一个消息来,“今日来的樊夫人应该是先天不足,虽然后面调养得不错,但是身子还是虚了一些。若是再用避子一类的汤药,怕是日后要不了孩子。看姑娘和樊夫人关系也挺好的,小人要不要也写个方子送过去。”

    “不用了。”梁知舟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此事不要告诉别人。”

    樊应行性子不大好,但是能力出众,一手把控了幽州的兵力。陶玉阜之所以能将幽州牢牢的掌握,和樊应行的支持有一定关系。樊应行还有一个比较出名的,便是极为疼爱自己的妻子,两个人要了这么多年孩子结果一无所出,他也是好没有动过纳妾的念头。

    原本他以为这就是一桩私下嚼谈的传闻,没想到文文弱弱的樊夫人在背地里服用避子的汤药,这还是真是的一件怪事。

    “去查查樊应行。”梁知舟交代。

    梁一应声“是”,接着便悄无声息地消失不见。三天之后,一封书信送到樊应行的桌子上。

    他们一行人在幽州逗留了快两个月的时间,几乎是数着指头到了六月。

    六月间天气十分炎热,稍微在外面走动一圈,身上便直接湿了一层。虞念清苦夏,除了有几次跟着梁知舟一起去野鹿林那边看看情况之外,其余时间都很少出去。

    不过她发现最近在他们住的院子外面,突然多了不少巡逻的捕头。每个捕头腰间都别着长刀,看起来很有威慑力。想来应当是陶玉阜也察觉出不对劲,准备苗头一不对,直接来个下手为强。

    幽州的情况越发胶着,似乎一颗火星蹦落下来,就会瞬间燃起熊熊火焰。

    梁知舟回来的时间也越来越短,她本能感觉到一种焦虑。

    某天傍晚,梁知舟忽然回来一趟,让她去书房说话。

    “已经确定人在什么位置了,晚上我就带着人过去一趟。你约束院里的人,外面发生任何事情,都当做不知道,不要出去。”他说着从抽屉里拿出一把短匕首,放到桌面上,“这个你用来防身。”

    虞念清将匕首拿了起来,却比想象中要轻了很多,拔开之后里面的刀刃泛着一种骇人的冷光。她的手本能地抖动了两下,而后便将匕首牢牢住在手中,问:“情况这么严重吗?”

    “也不是,我已经调了一批人来幽州,控制住场面没什么问题。现在怕的就是,陶玉阜会突然狗急跳墙。梁一会留下来,外面也有保护你们的人手。”

    说到这里,他忽然就停了下来,去握住她的手。

    屋子里放了冰鉴,她的指尖也多了几分凉意,还有轻微的颤抖。他将掌心贴上她的,垂下眼眸看向面前的女子。

    这几日他在丰宁城内和野鹿林那边来回奔波,脸上有几分憔悴之色,胡茬也往外冒了一圈。可这些也丝毫不影响他相貌上的优越,凤眼半垂时,眼下落了一层阴影,“害怕吗?”

    “不怕。”虞念清抿唇,心里明白,呆在这里要安全很多。

    相比较而言,她而更加担心梁知舟的情况。陶玉阜把控幽州这么多年,几任巡查都在幽州地界上出了事,其能量绝非一般人可以想象。

    她其实有些怕的,怕那次梦里的场景会变成现实,怕梁知舟会出意外受伤。

    可现在所有无用的关心,在这时候都会成为一种累赘。她只能将那些担忧都压下去,努力让自己笑出来,“你要多加小心,我……我等你回来。”

    她笑起来时眼睛弯有一个好看的弧度,湿亮的眸子覆着一层叫做担忧的东西,却努力想要让他放心。

    梁知舟觉得心头某个角落塌陷下去,忍不住上前抱了抱她。

    “等我回来。”他抵着她的额头,如是说。

    然后他便直接转身,朝着外面走去,身形挺拔,如同一柄锋利的刀刃。

    她一路走到了门边,半靠着门框,看到最终消失不见之后,才慢慢转身进去,一个人呆坐在堂前,回不过神来。

    盈月送来晚膳,让她多少吃一些下去。

    她打起精神来,勉强用了一点粥又让盈月将晚膳端下去,并让盈月和底下的人说让所有人都不允许外出。

    盈月见她神情严肃,也没有敢多问什么,点了点头就退下了。

    这一晚上,也没有人敢真的睡下,她干脆让这些人都在前厅等着。人多了之后,也不会瞎想。中间不知道是谁起了个头,开始轮流说说自己有没有经历过什么有趣的事儿。

    轮到邱三娘时,邱三娘推辞了一番,拗不过众人的起哄才开始说:“到了我这个年纪,有趣的事儿真想不起几件,倒是可以给你们说说村子里的一些事情。

    邱家村其实人很多,之前村子出了一位秀才公,村里的人对读书的事也很是看重,稍微富裕一些的人家都会将孩子送到私塾里,让他们认识两个字。渐渐识的字的人多了,风气也慢慢好了起来,就没听见两家发生过争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