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历史小说 - 大明嫡长子在线阅读 - 大明嫡长子 第138节

大明嫡长子 第138节

    尤其内阁大学士李东阳说的山东、京畿百姓生活困苦,面有菜色不是假话。

    但朱厚照也没有办法。

    不把北方的危机解除,他在内部的改革又会是比较激烈的那种,一旦有什么乱子起来,那可就是更大的灾难了。

    其实刘大夏也不觉得自己是在做什么错事,

    他还是心忧天下的,百姓过得是那样的日子,不久之前,浙江官员又纷纷反应,说宫里派了人在浙江。

    宫里的人,太监嘛,

    不用怎么渲染,像刘大夏这些人就会他们有比较深的恶意。

    而且人也好猜,不是陛下派得,就是太子派得。

    魏彬之前就在东宫,所以为殿下敛财,这如何不好猜?

    请注意,所有的事情都还是在猜的阶段,既然是在猜,你哪怕知道魏彬在给东宫送钱,你也不能说。

    这是太子,不是路上随便拉来的人。啥证据也没有,你就这么‘风闻奏事’了?

    魏彬现在又没有伏诛,他还是浙江镇守太监,浙江也没有谁能对他说一句‘如实交代’。

    刘大夏和礼部尚书张晟商量到一半,就听到外面来了消息,

    “……说是,要调山东布政使王华,巡抚浙江。”

    刘大夏人有些瘦,个头也小,所以看起来就像一个留着白胡子的小老头一般。但所谓人不可貌相。

    刘大夏这个人,在弘治晚年非常受宠,弘治对他可以说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

    他也是那种传统的、比较刚烈的儒学大臣。

    “王华是詹事府右谕德出身,当今太子还是幼年之时,就和王华熟识,据说还问过‘你是否有个儿子叫王守仁’这样的话,可见关系之亲密。这个时候调他去浙江,看来大司马给皇上的奏疏,皇上是给了太子看的。”

    张晟岁数也不小,六十多了,但脑子还是清醒的。

    只从这一个动作,就看出皇帝做过什么。

    但刘大夏也没什么惊讶的表情,“陛下宠爱太子过甚,甚至有时太子逾矩,陛下不仅不制止,反而鼓励。所以咱们这个奏疏上去,皇上是肯定会给东宫瞧得。其实关键不在于王华、也不在于浙江巡抚,而在于,怎么能知晓,浙江的太监在给东宫输送银两。只要这一点确认,朝中的御史言官上疏谏言,东宫又历来爱惜名节,这件事也就可以止住了。”

    “如果没有证据,胡乱上奏。以当今太子的果决,其反击不可小觑。督察院的御史顾忌这一节,即便有人上奏,也不过三两人罢了,成不了气候。”

    毕竟海瑞那种人,大明朝两百多年也就才一个。

    “那大司马的意思是……”

    “咱们也该派个人去浙江,事涉太子,还是要仔细小心些,咱们也不能听他们忽悠,万一情况不属实冤枉了殿下,陛下那边难以交代。更会偷鸡不成蚀把米,咱们两个人身死道消不值一提,但从此以后,浙江成了私库,可就苦了百万黎民了。”

    “派谁?”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事。

    吏部现在在王鏊的管辖之下,凭什么一个兵部尚书说派谁就派谁?

    且如果派一个明显和太子不对付的人过去,那弘治皇帝会同意?我眼睁睁的看着你跟我儿子捣乱去?

    所以这问题很难,但难不倒刘大夏。

    他抚了下胡子,略作思量心中已有了计较,“派湖北左布政使李俨才任浙江布政使。”

    张晟一开始还不明白,但眼珠子一转,顿时明白了过来,忍不住拍案叫好,“妙!”

    第一百五十七章 聪明人的谋划

    李俨才这个人,说到底还是在湖广、封疆大吏虽然官儿不小,但在京师那也算不得什么,可为何张晟这样叫好呢?

    便是因为这个李俨才是吴宽的姻亲。

    左顺门之变,使得当时许多参与的人失去了官身、功名,甚至家里的人也受到牵连。

    但就是这个吴宽,死后得到了朝廷的豁免,

    能得到豁免,就说明皇帝对他还是有感情的,这时候要去升李俨才的官,皇帝没有拒绝的道理,吴宽死还不到两个月呢。

    而且太子本人也说不出不喜吴宽的话来,

    毕竟人家刚死,你何至于这样,不是显得自己心胸狭窄吗?

    而且右布政使升任布政使又合乎情理,太子当然也可以说让李俨才任别的职务,但朝中那么多大臣,都是聪明人。

    吴宽与你不和,你便不让他的姻亲去浙江,

    岂不是正好说明你在浙江有事情?

    就是这其中种种微妙的关系,才让张晟为他喊出一个‘妙’字来。

    刘大夏却没那么激动,他是想着太子殿下的风格来的,

    所以东宫什么风格?

    喜欢占住大义,又觉得自己谋划充分,所以会有些自信。

    就这两点,太子便应该不会拒绝李俨才的任命。

    弘治皇帝在这类纠结的事情上,又特别喜欢看东宫的态度,只要东宫不摇头,这事儿基本也就成了。

    “那便如此吧。”

    刘大夏虑定,于是照此办理。

    弘治十七年九月初三日。

    王华在京师码头上了船,准备直下杭州。京杭大运河在这时候是漕运的通道,客船也是通的。

    到了浙江的时候,他得知朝廷也派了湖北左布政使李俨才任浙江布政使。

    这个人派得好啊,便是他也不得不承认,朝中诸公,还真的都是聪明人。

    而他一到岸,

    各个衙门的来盯梢的人全都回去禀报了。

    便是梅可甲也对此颇为关注。

    杭州的九月又是一年秋日,这季节让杭州城更添了几分肃杀的氛围。

    魏彬小步快跑的要登梅府的门,

    这让梅可甲微不可查的一笑,

    还记得当初是他急着拜魏彬的门,现在,一切又换过来了。

    真是人生如戏。

    “哎哟喂,您这心可真装得住事儿,那个湖州知府徐若钦一封奏疏都到了紫禁城了,您还跟这儿品茶呢?!”

    魏彬一到梅府,看梅可甲是不慌不忙,小摇椅晃啊晃的一边喝茶,一边儿听杭州的名妓给他弹曲儿,惬意的很呐。

    他可不行,他那颗心都已经急到嗓子眼儿了。

    “魏公公?您怎么来了?”这梅可甲也不是什么十里闻名的大善人,他一路走来艰难险阻不计其数,人心险恶看的太多,能活下来,凶狠、狡猾,那都少不了,所以是故意装作没看到魏彬。

    这会儿看到了,又演出一副惊诧的样子。

    魏彬或许知道,但知道也没办法。

    “这是出了什么事了,魏公公?”

    魏彬急得秋凉的时候出汗,“朝廷来了旨意,派王华巡抚浙江。这事儿你梅大掌柜应该知道吧?”

    “知道啊。”

    “那你还跟这儿喝茶?!那王华是詹事府出身啊!”

    梅可甲歪头笑了笑,“这我就不明白了,你魏公公是太子的人,新任浙江巡抚也是太子的人,都是太子的人,他来了是你的助力,还敢给你拆台不成,你急什么?”

    “哎哟,我说你是真不明白,还是装不明白。咱家在杭州这么些年,殿下为何早不派人,晚不派人,偏偏这个时候派人?这一定是那封奏疏让殿下觉得咱家的差事没办到位啊!”

    平日高高在上的镇守太监能把话说到这个程度,说明他也确实是慌了。

    但他的慌,并不能博得梅可甲的同情。

    每个人做事都有自己的利益考量。进或者退,以自己的利益为根本点。

    梅可甲也是。

    所以他的利益是什么?

    是把海上的贸易做下去,把太子的银子弄出来,然后让自己能够有机会回到京师、家人团聚。

    这个魏彬对他有何用?

    没用。

    官商结合,官商结合,魏彬是和他结合的那个官。

    其实本质上,也不是魏彬,而是太子。

    太子放谁在浙江,他就和谁官商结合。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在的魏彬对他来说失去价值了。

    但也不能就这么把他给推出去,

    毕竟魏彬知道他的许多事情,也是太子身边的近侍,只要不死,你知道他到太子面前哭一哭鼻子,太子会不会饶了他?

    毕竟这些是从小和太子一起长大的人。

    所以其实梅可甲已经想清楚了,

    如果说魏彬此时还有价值,那么最大的价值就是闭嘴。

    而他梅可甲不具备力量让魏彬闭嘴,具备这个力量的,只有太子。

    “……所以魏公公是觉得,殿下信了湖州知府徐若钦的那封奏疏?”

    这话问出去,

    魏彬自己都摇头,

    京师和杭州相隔千里,他怎么会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