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历史小说 - 论反派的崛起[穿书]在线阅读 - 第74页

第74页

    李氏正色道:“叫你来是觉得这事不该瞒着你,所以让你也来听听,再自己下决定。”

    不等李氏说完,旁边姜嵘已经按捺不住,当即便抢过话道:“上回刺杀的幕后指使已经找着了,原是要杀掉明宣,结果看你在一旁,便临时改了主意,想着先伤了你,好借我的刀去杀明宣。”

    他后来想想这计策其实是可行的,若是阿宁受了重伤,那不管刺杀的是谁,他总会迁怒于程明宣,依姜家的地位以及尚书令的权势,他惩治一个七品大理寺主簿易如反掌。

    女儿是他掌上明珠,是他的底线,或许背后之人也深谙这一点,这才临时变了主意,幸好,阿宁没事。

    “那是谁指使的?”姜婳心底隐隐有个猜测,只是不能肯定。

    树下的姜存嗤笑一声:“还能有谁?不就是那龌龊的一家子。上回传些我与明宣的流言便罢了,还把主意打到你的身上,求娶不成便歪了心思,也不看看自己配吗?”

    说起来姜家和杨家积怨并不久,不过就是年后这一段时间,因杨鹤知的关系,两家才有了些龃龉。姜婳从没想到才短短两三月时间,两家能闹到你死我活的地步。

    将阿父的话琢磨了下,她登时有些急,赶紧解释道:“我那日去四方巷只是凑巧,和程照没有关系,说起来是我连累了他。”

    姜嵘斜睨她一眼,幽幽道:“你也别替他开脱,这事不赖他难道还赖你阿父?”

    姜婳梗住,这当然不赖阿父,但阿父显然有脾气了,若一味的开脱反倒不好,她想了想,气呼呼道:“当然不是阿父的错,只能说杨家心黑,那杨鹤知不仅风流成性蓄意坏我声名,还肚量狭小,故意使人传些流言抹黑阿兄。”

    她本就不耻杨家行径,说起这话时夹杂了十足的气愤,眉头蹙起,叫人看着就想着同她一道义愤填膺。

    姜嵘哼了一声正要说话,放在膝上的手突然被拧了一下,力道颇重,他纳闷地往旁边看去,夫人为何要拧他?他可什么都没说!

    “行了行了,你说阿宁做什么?”李氏嗔怪地睨了姜嵘一眼,这回没事已是万幸,反正杨家是不可能再有来往的了,至于明宣,那也怪不得他。

    李氏作为母亲,自然心疼自己的女儿,但她同时也很理智,知晓这次女儿虽遭了连累,但说到底还是因为姜杨两家早有龃龉的关系。或许明宣才是真正遭连累的那一个,只是这话也不好说。

    被夫人抢断,姜嵘闷闷不乐地低头啜了口茶,神色有些不豫。杨鹤知那人又坏又毒又花心,但有一句话说的还是有几分道理的——程明宣长得人模狗样的,惯会哄骗小姑娘。

    姜婳扁扁嘴,想起阿母说的“下决定”的事,心里有些不好的预感,脸色变了一变才问道:“那阿母,您方才说的是要下什么决定?”

    李氏沉默地看了她一眼,没有说话,见状,姜嵘迫不及待开口:“阿父就是想问问你,你是不是还要去找程明宣?他如今和以前可不一样,你知道这回他查的是什么案子么?”

    姜婳抿唇不语,牙齿无意识地轻咬下唇,咬出浅浅的痕迹。

    “他会有性命之忧。”姜嵘道。

    姜婳猛地抬起头来,眼底是不可置信,下意识脱口而出:“阿父,您不能帮帮他吗?”

    院里起了一阵风,将她的发丝刮到额前,纠纠缠缠的,她却没心思理会,随手划拉到耳后。

    心里有两道声音在争论,一道肯定地说:“程照是反派,如今剧情还未开始,反派怎么会提前下线?”另一道却颇为缥缈:“这可不一定,剧情都变了,程照没有借着长公主的势,如今都入了大理寺,怎么不可能提前下线?”

    她心乱如麻,好看的眉毛揪了起来,湿漉漉的眼睛定定地看向阿父。姜嵘被她看得没好气道:“能帮的我都帮了,那小子不领情,我能如何?”

    翻一个十年前的旧案已经是难于登天,更不要说当初这案子还是先帝定下的,当今陛下掌权后或许有点可能,可如今陛下才七岁,还是个孩童。且就是为了孝道,陛下也不可能推翻先帝定下的旧案。

    姜嵘怎么看都觉得是死局,他十年前还只是一州刺史,常年在外任职,但对京城这案子还是略有耳闻的。都说葛家冤屈,但当时葛霄出征西蜀兵败,先帝都抵不住杨家威压,其他人又能如何?

    姜婳垂头,半晌抬起头来,神色坚定道:“我相信他,他说会在桃子成熟前回来的。”程照一向是一个重诺的人。

    她以前总想着离剧情远些,现在却盼望着进入剧情——那时候程照已经初显权臣的态势,满朝文武已经不能给他脸色。对比秦蜀两国,楚国内里衰败,但难得的是没有皇室倾轧。

    只是什么时候才是剧情开始的时候?她蹙着眉想了许久,结合时局来看,只能勉强想起小说开头应该是秦蜀两国敲定联姻之事,男女主初初见面之时。可那是秦蜀两国的密事,楚国一点风声都没收到,紧接着就被联合起来针对了。

    到底是什么时候呢?

    “阿父阿母,我有点累,想回去睡一会。”姜婳想得头疼,神色恹恹地打了招呼,得了应允之后便缓步离开了主院,藕粉色的春衫裙摆在微风里扬起又落下,像是一朵桃花在枝头摇摇欲坠。

    姜婳又恢复了以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日子,闲来无事时就写课业,直把先生看得连连点头,说她孺子可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