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历史小说 - 古代科举之路在线阅读 - 第126页

第126页

    家里备着活鱼,秦遇麻利的处理了,腌料调味儿的时候就道:“我现在已经在书院学习了两年,明年能顺利升到甲级,再读一年,我就去参加会试。”

    他讲起书院的规定,书院的考核,书院的奖励,还说起书院的宽广,和藏书室的藏书丰富。

    “我现在手里攒了不少钱,明年再努努力,应该能再多点儿。”

    张氏静静听着,她为自己这么优秀的儿子,感到深深的骄傲。

    只是骄傲之余,又忍不住落寞,她的儿子越来越出色,会越飞越高,离她也越来越远。

    可她什么都不能说,什么都不能做,她只能目送自己的儿子远去。

    她不能当一个自私的母亲,拦住儿子前进的步伐。

    儿子的声音在耳边,却又好像变得缥缈,遥远。她的心像浸入了水里,越来越凉。

    忽然一方手帕擦在她的脸上,秦遇叹了口气,眼里有显而易见的心疼:“我说这些,只是想告诉娘,等我过两年安顿下来了,就把娘接到身边。以后再不必忍受分离之苦。”

    张氏浑身一震,不敢置信的望着他,仿佛秦遇说了什么不得了的话。

    秦遇失笑:“娘莫非以为儿子是那种,长大了就不管娘的人吗?”

    “我和娘相依为命,在我心里,娘非常重要,让娘一个人在老家,儿子心里也是愧疚和想念的。”

    张氏鼻翼起伏,眼睛一闭,眼泪啪嗒就掉下来了,她抬手捂住脸,不过这一次,她却是喜极而泣。

    一瞬地狱,一瞬天堂,恐怕也不过如此了。

    张氏知道儿子未来的规划里有她,整个人都神采焕发,秦遇再说起书院的事,她听的津津有味,不时还询问几句。

    秦遇做了三菜一汤,两个荤一个素。

    秦遇给他娘夹了一块鱼rou,“尝尝,看我手艺退步没有?”

    张氏吃下,连连点头:“还是跟以前一样好。”

    秦遇也跟着尝了尝,发现鱼块炸了之后,回锅调汁儿时,时间没控制好,有点软了。果然手艺还是生疏了。

    饭后,母子两人在堂屋说话,手边放了零嘴儿,张氏平时不吃,这个时候会吃点儿,主要还是给儿子剥瓜子。

    秦遇劝了两句,劝不动,只好算了。

    张氏问道:“以后,你安顿下来了,咱们这院子卖了吗?”

    “还有那个豆腐铺子。”

    秦遇摇头:“留着吧,就当是后路了。”

    张氏想想也对。

    她兴致勃勃道:“你以后要是在京城定居,也不一定是京城,不管你去哪里,娘都跟着去,到时候娘租个铺子,继续卖豆腐豆干,能挣一点是一点,免得你养家压力大。”

    “做豆腐辛苦,以后不做了。”秦遇温声道:“以后儿子养着娘,儿子会努力的。”

    “那你别太累了,还是身体要紧。”

    母子两人许久未见,张氏有说不完的话,直到夜深了,她才恋恋不舍的离去。

    秦遇陪着他娘过了一个好年,期间拜访了师长亲友,还去了一趟县学。

    他也知道了,秦怀铭现在已经考上秀才,正在为乡试做准备,赵锦堂也考上童生了,所有人都变得越来越好。

    秦遇待到了元宵节之后,这一次张氏送他,眉眼里都是对未来的憧憬,还有一丝担忧:“路上注意安全,知道吗?”

    秦遇点头。

    秦遇他们走了,秀生娘和陈氏有些担忧的望着张氏,张氏不解回望:“你们怎么这副表情?”

    秀生娘试探问:“嫂子,你还好吗?”

    张氏嘴角微翘:“好啊,我当然好了。”

    再等一两年,儿子安顿下来,就要把她接到身边,她当然好了。

    她哼着小曲儿走了,秀生娘和陈氏面面相觑。

    秦遇回到书院的时候是三月份,离开学还有半个月。

    他就去找纪礼了,他还记得他之前回老家,是纪家的船捎带了他们。秦遇免费给人辅导,纪礼心里美滋滋,觉得秦遇这人真够意思。

    不过秦遇够意思,他也不是小气的,于是,等秦遇给人辅导完之后,纪礼按之前辅导一个月的月钱给他结算。

    秦遇不要,纪礼还要生气。

    “我出去吃顿饭,都不止这个数。”

    话落,纪礼就后悔了,可后悔也来不及了。只能紧紧盯着秦遇。

    秦遇揉了揉额头,无奈笑道:“你也真有本事,好好一件事到你嘴里非变了个味道。”

    秦遇晃了晃钱袋子,“钱我收下了,你的心意我记着,先走了。”

    纪礼哼哼:“走吧走吧。”

    直到看不见秦遇的背影,纪礼握拳蹦起来朝天挥了挥:“嗷——,这人怎么这么识大体。”

    跟他肚子里的蛔虫似的,也忒会解人意了。

    第75章 不怀好意

    升到甲级之后,秦遇明显感觉到竞争更大了,许多学生之前留级过,到了甲级后厚积薄发,基本上没有明显的短板了。

    这个时候,就要比较谁的长处了。

    有人是诗赋,有人是下棋,有人是乐器,这些长处在人际交往中,无往而不利。但是在科举考试中,这些就显得是“花架子”了。

    不同于之前的院试,乡试等,是由地方主考官们出题,或许那些主考官本人偏爱诗赋,那么考试中诗赋的占比就大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