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历史小说 - 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在线阅读 - 第一百三十章 交替射法

第一百三十章 交替射法

    能成为弓手的乡勇,多是挑选过的,身长力大,且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猎户或之前接触过弓箭,虽说只是乡勇跟精兵差的远,但弓手们的弓箭熟练程度,远超一般人。

    四个远超一般人的弓手,看他们拉弓射箭,李孟羲默默计算,从取箭到完成射击,加上索敌等,射出一支箭,大概要七秒。

    一分钟射十箭不到。

    而射箭所需的七秒时间,取箭大致一秒,搭箭一秒多,拉弓一秒多,探身索敌花费了最长时间。

    啪的一声响,攻城梯再次靠城了,李孟羲看都不看一眼,皱眉沉思起来。

    守城战术第一个可以深究的点,李孟羲觉得找到了。

    跟刘玄德说好了,不需练城头搏杀,攻城队只练冲城、对射、盾阵,三部分即可。

    弓箭手要配合城下之人训练,而李孟羲却一下带走了好几个弓手,到了离敌楼较远的一段城墙上。

    李孟羲个子低,他得爬上城垛才能看清城外的东西。

    “看到了城下的草了吗?”李孟羲指着城下,护城壕沟边长着的一棵野草,指给弓手们看。

    “你们四个,就射草。”李孟羲下令。

    又是莫名其妙的命令,上官说啥,就干啥,弓手们不会去质疑李孟羲的命令。

    李孟羲可是货真价实的伯长。

    接了李孟羲的军令,四个弓手四散开就准备各找一个城垛射箭。

    “等下。”李孟羲叫住四人。

    “两人站一个城垛,这两个,你们四个站这儿。”李孟羲指了两个紧挨着的城垛说着。

    守城的人多,自然不会有太空旷的空间。

    李孟羲要求四个弓手挤在一起一起,朝城下目标射箭。

    刚开始,无事。

    可是很快,一个乡勇刚搭好箭,就要探出身体朝城垛缺口往下射箭,正好,另一个乡勇也搭好了箭。两人都想让对方,然后尴尬的都停住了。

    最终耽误了一两秒,甚至更久,两个乡勇才用眼神协调好了射击顺序。

    李孟羲看的直皱眉,他发现第一个问题了。

    配合不好,同时射箭都想挤城垛口,然后两个人都没法射。

    这倒问题不大,就怕战时一慌乱,手一松箭飞了。

    每人都耽误一两秒,若所有人都有失误,平均一两箭,就得耽误一两秒,那么守城的箭雨会稀薄很多。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失误都累积起来,小错误也会引起大崩盘的。

    “停!”

    当弓手们射完半筒箭之后,李孟羲叫停。

    “这样,射箭之时,左右交替,轮次射击,一人不射完,另一人决计不许射,可听明白?”

    四个弓手都点头,示意听明白了。

    “开始!”李孟羲再次下令。

    因为有序,果然从容不乱,因为两人同时搭好箭不知该如何射击的失误不复存在。

    而交替射击,能减少混乱的同时,两个弓手不同时射击,一人要等另一个人射完一人再射,这会降低射击频率吗?答案是,不仅不会降低两个弓手总体的输出频率,反而效率会更高。

    交替射击,只是让射击错开了而已。

    拉弓开箭整个过程需要六七秒,六七秒时间足够让两人的动作完全错开。

    一人射完,另一人正好把箭搭上,替补上身位的同时,弓也拉开了,然后射完撤下,另一个人又把箭搭好了。

    弓手们交替射箭的配合越发熟练,李孟羲一边看,一只手背到了背后,手指不由自主的掐着指节默默计算时间。

    李孟羲不知何时自动有了这个习惯,能掐会算的技能,好像不知不觉间觉醒了。

    弓手们动作越来越连贯,然后突然嘎然而止。

    没箭了。

    问了一个弓手,李孟羲也拿过箭筒看了,一支箭筒能盛三十支箭而已。

    由箭支,李孟羲想到了另一个问题。

    如果在攻城的时候,攻城战一旦开始,可能要连打几天几夜。

    三十支箭,很快就能射完。

    那箭射完该如何?

    拉弓很耗费体力,满弓把三十支箭射完,手臂都要没力气了,纵然能补充箭支,弓手也无法继续射击了。

    弩到是省体力,可是弩箭射完也需要补充。

    弩手射完箭,不应该直接下城去补箭的,直接下城增加了城头人员流动量,不利于城墙增援,且多耗费体力。

    弩手一天若需要补充十次弩箭,若是十次上下城,累积消耗的体力就很多了。

    所以,应该有专门的供给弩箭的人员。

    一个或两个人,抬着几百支弩箭上城供应,能供十个人的用箭。

    一个人甚至是一个民夫的体力消耗,代替十个战兵上下城的体力消耗,再划算不过。

    李孟羲很擅长联想,见识之博广,思维之开阔,非是古人能比。

    由弓,联想到了射支补充,然后再联想到了弩,然后再联想到对整个城墙的补给,以及人员该如何畅通无阻的城上城下调动,甚至是边交战边轮换换下体力不济的守城士卒。

    这么一联想,瞬间大堆问题又来了。

    李孟羲甩了甩头,还是暂时不管其他了,先弄明白弓弩手这一个点再说。

    李孟羲派了四个弓手的一个,让他去跟刘备交涉,说需要几架弩机,让他取来。

    还剩的三个弓手,箭筒里剩的箭都不多了,只剩两三支了。

    李孟羲把头探出城垛外,侧头向左侧去看,看到了搭在敌楼前的攻城梯。

    成年人的视线高度,跟小孩子的视线高度是不一样的。

    李孟羲被城垛挡住看不到外面的攻城梯,而乡勇们不仅能看到,还能搭箭射击。

    带着三个弓兵又往边上的城墙走了一段,大致十来步路。

    “你们从这里,能射到攻城队的地方吗?”李孟羲问。

    弓手各自抬头侧头去看,“能射。”斜的距离也就三十步,能射到。

    “那好,从侧面把剩下的箭全射过去,吓他们一吓。”李孟羲嘿嘿的笑着。

    刘备此时正在城门前,他和普通的刀盾兵一样,手里举着盾,斜向上举,防着城上飞来的箭支。

    突然刘备眼睛的余光看到了从侧面飞来的一个黑影,刘备吓了一跳,忙举盾侧挡。

    噗的一声,没有箭头的箭杆撞在离刘备脚下还有两步的距离,箭杆在地上弹跳了一下,然后滚落在地。

    有惊无险,刘备抬头,往敌楼左侧的城墙上看,看到在较远的地方,看到了李孟羲在招手。

    李孟羲用活生生的案例告诉了刘备,攻城队可不止会受到正面弩箭的攒射,侧面也会有流箭射来。

    所以盾阵一定防守严密,且一定要防着侧面。

    因为人少,刘备把人集中在敌楼和左右两小段城墙之上来cao练士兵,可刘备忽略了当守城方兵力足够时,漫长的城墙线上,攻城方会受到来自斜侧面的弩箭的打击。

    弓弩类武器,由单个单兵分析,弓弩攻击的面积是一个扇形,扇形半径,即为弩箭的有效杀伤半径。

    所以,一个攻城方士兵,被越多的扇形扫到,理论上最多就会受到多少张弓弩的射击。

    所以,攻城时,攻击城墙较中间的位置,攻城队所受到的攻击概率是一样的。

    而一直向城墙两边扩展,当靠近城墙两端的某个区间之后,攻城队就少了一侧袭来的弩箭。

    四四方方的城,攻队靠近城墙左端,就没有了右侧一大段城墙上弩箭的威胁。

    同样,攻城队靠近右端攻击,就等同于没有了左侧一长段箭雨的威胁。

    因此,攻击城墙角的攻城队,粮比攻击城墙中段的攻城队,少面临三分之一的箭雨。

    所以,李孟羲又发现了一个要点——城池最容易从城墙角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