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都市小说 - 大国重桥在线阅读 - 第55章腾飞会有时

第55章腾飞会有时

    就算是捡漏,那也得看眼力劲,也得谈好一个双方都满意的价钱。

    银龙的很多生产设备,秦威是直接能用上的,特别是那条桥线,仿佛是为秦威量身打造的。当时银龙从国外花大价钱买来了车桥装配线,但是基本上没发挥什么作用,一方面产量太少,另一方面技术不到位自己组装的还不如直接购买的。

    所以现在银龙打算甩包袱,最好的买主,在宋时忠看来依然是秦威。

    接二连三,在秦威需要的时候,宋时忠来送温暖,简直让麦文舟感激涕零。

    但是这条线价钱却非常贵,一条线上所有装备加起来,价钱超过麦文舟目前厂内所有设备价值的一半以上。

    麦文舟只能欠账,但是这次宋时忠提出了一个让麦文舟无法拒绝又无法即时答应的提议,连带这条线,还有一些设备,再加上之前所有欠债打包,可以算做是银龙集团对秦威的入股投资,所求不多,全部股份的20%,双方以后资源共享,银龙集团会帮助开拓客户资源,而且银龙集团将会向秦威下车桥订单。

    这个合作条件太突然,让麦文舟很是意外,他现在要扩大产能,扩大客户资源,确实需要更多的投入,但是进行股权合作,这根本不在他的计划之中。当时无法答复,他回去后反复研究,连续多次开会讨论,并经西汽同意后(西汽现在占秦威股份49%,需要均分股权出去),终于确定可以同意银龙集团入股合作的要求,但要求是不能干预秦威独立经营权,同时最多入股不超过15%。

    这个条件,银龙集团很快批复同意了。

    就这样,一分钱没花,秦威就引进了一批先进设备还有一条完整的车桥生产装配线。

    这条线引进后对秦威的影响有多恐怖呢?

    简单来说,直接将让秦威的产能短时间提升一倍有余。

    当然不可以直接安装复制,实际上,秦威是进行重新的设计和优化,在原先银龙车桥线的基础上,搭建半自动化的桥装配线,结构还是翟红武提出的三环一线。

    这是秦威腾飞的起步时光。

    这一年开始,秦威的技术实现全面的转变,产能实现了急剧的扩张。在实际情况中,产能的扩张主要来自于“变”,而不是扩,主要的改变就是生产线和设备的布局改善,物流通道改善,现场管理改善。

    一边生产,一边研究改进,他们实现了布局的改善,设计把以前“加工岛”的模式,打散重组为专业化流水线,比如以前的磨床,都是集中在一个“岛”中,所有磨削工序都集中到这里,排序加工的,改善之后,把磨床分散到专业生产线上,专门执行一个固定的cao作,比如转向节轴头磨削,以前一批12件半成品送到磨床“岛”等待加工需要好几个小时甚至几天,分散到转向节加工线上之后,节拍缩短到4分钟一件,这就是通用加工转变为专业加工之后的效果,其实流水线就是这个原理,一台设备只干固定的工作,不需要cao作人有很多的经验,只需要按固定程序运行就行,简单培训即可,而且配合专用的工装夹具,快速上下活,定位精度也有保障,加工速度和效率,还有合格率都大幅度提升,以前废品率在2%左右,改善之后降低为千分之二。

    这一年,整个秦威的设备鸟枪换炮,设备全员大换装,逐步全面用数控设备代替手动设备,比如车床,以前用60普车,后来改为500数控车床,以前一个人开一台,现在一个人开四台,加工节拍还快,产品一致性提升了很多很多,增加设备多,但是人数降下来了。

    而最重要的还是车桥线流水线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包括桥装流水线,桥一改造的减壳流水线,差壳流水线,桥二的轮毂流水线,等等。

    秦威请来了国内知名设计专家,与翟红武等人一起,埋头钻研,优优设计。那条引进自银龙的车桥线结构围绕着三环一线设计开展,主环,差环,合环,轮边线,主环和差环是配对运行的,主环给主动锥齿轮压装轴承组,还要配齿侧间隙,差环装配差速器,安装被动伞齿,这里面关键的是,主动锥齿和被动伞齿是配对加工的,装配的时候不能随便换,一对一坚决不能换,因为牵扯到原始加工的齿侧间隙,主锥和被动齿配的调整垫厚度都是匹配的,所以在主环和差环的结束点必须是原始配对的两个,而两条环线上的工位不一样,装配节拍也不一样,很容易混乱,然后,实践证明自动化设备还是有好处的,一对一绝对不会乱。主环和差环装出来的主锥和差速器总成转到后面的合环上,就是合装到主减速器壳里。合环旁边还有一条支线,过桥箱盖装配线,用于中桥装配过桥箱盖上的轴承和贯通轴。合环装完的就是完整的主减速器总成。林林总总改进,整条线下来,终于实现了产能的倍数暴增。

    这一年开始,与产能扩张匹配的,则是秦威开始使用全面推行信息化工具,上了erp,把生产物料从手工帐转换为数字台账,大幅度的提升了库存管理的有效性,生产组织更加简单快捷,而且缺件和库存会自动核算,一旦库存数低于警戒值,就会自动发起采购或者加工流程,让整个生产秩序得到了充分的保证。另外设计从二维转三维也是巨大进步之一。其实最早引进三维制图的目的是为了做模拟装配的干涉分析,也就是用传统的平面二维制图设计零件,然后转为三维模型检验装配关系是否有碍事的或者装不上的,然后做优化,然而后来逐渐转变到直接设计三维零件,这样的结果就是设计更加直观,错误更少,而且由于三维制图软件自带尺寸链和公差链计算,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就省掉了很多麻烦,也减少了因为计算错误或者基准选择错误等人为因素引起的错误,大幅度降低了设计出错的可能性。

    在这方面,颜苿发挥了主要作用,在产能扩张,资金得到保障后,颜苿就提出全面实现电子化办公和现代工业化设计改造。麦文舟自然无有不准,甚至在资金紧张的时候都全力倾斜,秦威逐渐拥有了越来越先进的设计研发办公环境。

    现代化设备的引进,带来的就是大量高端研发人员开始逐渐被吸纳进入,有从别的厂打挖来的,有颜苿从高校里直接招进来的。他们大大充实了研发力量。

    而研发力量的投入,带来了巨大转变,很快就体现在一些配套的新产品开发上,比如前轴,它不带驱动,只起承载和转向作用,结构比前驱动桥简单的多,用量也大的多,民车很少用前驱动的。2005年开始秦威开始尝试自己生产前轴,摆脱其它供应商的供应体系和干扰。试制很快,毕竟这前轴经常用,大家对结构都很熟悉,顶多就是找供应商费点事,关键件是转向节锻件和工字梁锻件,这两个都是复杂外形,只能用模锻,经过反复比对,终于在本地找了替代供应商,很成功,价钱便宜,质量更好,工艺从模锻改成了辊锻,效率以上上去了,外观质量也上去了。

    这一年开始,财大气粗的秦威开始在生产的巨大压力下,改进生产工艺,很多工人在实际生产中提出了改进方案,结果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果。秦威还倡导改变观念,引入了更多更先进的生产理论,甚至是生产工具,比如彻底转变了刀具选用的概念,以前的观念是越便宜越好,比如盘铣刀刀片,用两毛钱一个的硬质合金片,一个刀片一般12片,基本上干三件货换一个刀片,后来流水线改造以后,以及数控设备大规模应用之后,转变了观念,开始大规模使用高档数控机夹刀片,用的都是世界顶级供应商的,就算是国产的用的也是一线供应商的产品,刀片寿命大幅度提升,一致性好,之前一片25块钱,但是寿命是普通硬质合金片的十几倍,而且加工后的表面质量好的多,上千块钱的刀具给加工中心也舍得配,比如中心冷却u钻,桥式铣刀,精密镗刀,逐步成为了秦威桥厂生产中的标配。

    这一年开始,秦威开始涉足其它车桥,从银龙过来的关系和资源发挥了作用,从欧洲国家引进了客车桥的全套技术,这是个单级减速桥,桥包尺寸大,但是只有一级减速,适合客车用。当时国内没有太合适的适合8米以上客车用的客车桥,基本上都是用卡车桥,或者一汽二汽的中卡桥代替,而高端客车上用的更是没有,全部进口,曾有厂家尝试做过客车桥,但是只能在中低端市场晃悠,高端上不去。银龙方面带来的高端客车市场,让秦威看到了机会,所以掏出真金白银购买了技术,随着齿轮和制动成熟,气囊悬架开发成功了,最终秦威开拓了大量客车市场,受到市场认可。

    这一年开始的变化还远不止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