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历史小说 - 驸马如手足,情郎如衣服在线阅读 - 驸马如手足,情郎如衣服 第200节

驸马如手足,情郎如衣服 第200节

    皇孙、王爷身边的世家官员都用不过来,更不会有他的位置。

    那么,四公主能是一株参天大树吗?又或者,亦是寻常藤蔓而已呢?

    高廉方才耳听着那度支孙尚书的怒骂之声,说四公主乃是“豺狼秉性”,生活作风上“狭弄重臣、亵

    渎师长”,从政手段上“残害忠良”、杀害了雍州大族家主柳猛,又说她“行克六亲”,未出生便克死了世宗,前番往雍州去又克死了她的哥哥英王,说不得连当初的废太子周瞻也是她克死的。如果不驱逐她离开建业,恐怕陛下也要深受其害。

    这些指控,哪怕单拎出一条来,都是要叫人神魂俱裂、惶恐请罪的。

    然而高廉观察所见,那四公主始终安然坐在椅子上,阔大的金色裙裾连一丝抖动都没有,神色更是淡然从容——仿佛不管怎样的风雨,都无法动摇她扎在泥土深处的根须。

    “肃静。”上首皇帝终于开口。

    她简短一语,却像是携带着巨大力量,一瞬间就压下了满殿嘈杂。

    嘈杂褪去后一瞬间紧绷的岑寂中,度支孙尚书忽然越众而前,跪倒于皇帝龙椅之前,悲声泣道:“满朝文武,多过半百,能有今日荣耀,皆是当初蒙受世宗拔擢之故。世宗言犹在耳,臣等岂敢或忘?”他祭出了世宗这个大招,完全占住了大义。

    就连上首的皇帝也无法斥责他什么。

    萧负雪有些担忧地看向穆明珠,脚步轻动,似乎欲上前扶起度支孙尚书,阻止他继续煽动情绪。

    穆明珠对上他的目光,极轻微地摇动,示意他不要有所动作。

    萧负雪微一犹豫,便依照她的指示,止住了脚步。

    这一处细节,满殿重臣唯有一人捕捉到了,便是立在殿门旁、看似目不斜视,实则余光一直在留意穆明珠动静的齐云。

    那度支孙尚书嘶声泣道:“我辈中人何在?当以老朽之躯,践诺旧君之命!”

    随着孙尚书这番发言,殿内众臣不管真假,面上几乎都露出追忆悲伤的神色来。能出现在大朝会上的官员,多数都在四五十岁往上走,像萧负雪都属于极其年轻的,更不必说齐云。而这些中流砥柱之臣,过半数都曾见过活着的世宗。历朝历代的教化之下,一旦提起旧君,臣子无不感怀。

    这种情况下,连皇帝穆桢想要给自己台阶下,都要掉几滴眼泪、追忆一番故去的丈夫了。

    侍立在皇帝身后的女官李思清此时适时开口,扬声清朗道:“孙大人,正经议事,如何能于朝堂之上嚎哭?陛下本就心念世宗,连日身上不好,你偏往陛下心上插刀子,又岂是为人臣子当行之事?”便命宫人抬了椅子来,扶孙尚书起身,到墙根僻静处坐了。

    那度支孙尚书该说的话都说了,也并不想真的触怒皇帝,也就依言起身,让出了“舞台”。

    皇帝穆桢这才沉沉开口,在满殿肃然中,转向穆明珠问道:“公主怎么看?”

    穆明珠清楚,那孙尚书虽然恨她,却也没有恨到这等分数。他今日这套表演,背后自然是有人指点的。当初她带着众监理落了孙尚书的面子,有心人便盯上了孙尚书,或是许以利益、或是威逼以权势,叫孙尚书跳出来做了这场好戏。否则以孙尚书那老头子发昏的脑袋,岂能想出这等动人心肠、置人于死地的台词来?

    此时听得母皇问话,穆明珠知道戏rou来了,因徐徐起身,先对母皇行礼,转头目光从众臣面上一一掠过,见为首的杨太尉仍是老神在在的模样,莞尔道:“孙尚书说话舌头短,字音含糊不清,杨太尉莫不是听睡着了?”

    杨太尉原本低头立在第一排,双手拢在腰前,耷拉着眼皮,全然是局外人的惬意,忽然被穆明珠点名,身形一僵,有些匪夷所思地抬眸往穆明珠看来,清清嗓子,道:“公主殿下多虑了。殿下有何高见,老臣洗耳恭听。”

    穆明珠转向皇帝,正色道:“这背后指示送出这封奏章之人,乍然一看是要置女臣于死地,实则是要祸乱大周。”她侃侃道:“这封奏章一出,势必要引得朝中纷争叠起,进而让大周四境不平。如今豫州武王、潼州毅王等人,扬言要起兵勤王,不正是中了背后之人的毒计?若没有这封奏章,大周上有母皇,下有贤相忠臣,女臣也可从旁佐助,假以时日,必然国富民强。届时是谁不能安睡?而这奏章一出,浑水之中又是何人想要摸鱼?”

    她完全没有进行自我辩解。

    这是她前世为幽灵时,最初不敢飞远,夜夜看山下村民吵架,总结出来的经验。

    那就是两方争吵的时候,绝对不要陷入自我辩解的境地里。因为自我辩解,对方永远可以挑出可疑之处,就算你穷尽了所有可能,堵上了所有的漏洞,气势也就输掉了,旁观者理不顺太复杂的逻辑,主观情绪上就站到对方那边去了。所以吵架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枉顾对方的指责,反过来还要给对方扣屎盆子,让对方陷入自顾不暇、百口莫辩的境地中去。

    朝中众臣原本正是等着穆明珠的辩解,而后群起而攻之。

    谁知道穆明珠剑走偏锋,一开口就带走了众臣心神。

    ——是啊,大周乱起,究竟谁能渔翁得利?

    ——难道是梁国这等境

    外

    势力?

    人一旦陷入沉思,就很难维持怒气了。

    殿内氛围由原本的躁动敌意,一转而为沉静冷凝。

    谁知道此时赵诚忽然开口,他双目“热切”望着穆明珠,高声道:“公主殿下所言极是,大周如今外有梁国豺狼之敌,内政疲敝,正需要公主殿下这等革新鼎故的储君临世!殿下虽疑小臣用心,却也疑得好、疑得对!小臣佩服!”他反身环顾众臣,振臂高呼,道:“似公主殿下这等才思敏捷、头脑清楚之人,不正是大周需要的储君吗?”

    他面色因为激动而潮红,像是一个完全崇拜穆明珠的人。

    众臣自然不可能因为他的狂热,便认为他提出的是一个好主意,反而注意力又转到穆明珠为储君一事上,面上多半都露出抵触烦躁的神色来。

    穆明珠瞥了那赵诚一眼,淡声道:“敢问赵大人在南山书院时的授业恩师是哪位?”

    赵诚微微一愣,道:“小臣授业恩师,乃是侍郎辛大人。殿下问这作甚?小臣发此奏章,全然出于小臣本心。”

    “侍郎辛大人何在?”穆明珠问道。

    萧负雪低声道:“辛侍郎年事已高,今日大朝会未曾参加,应是在府邸之中。”

    穆明珠便转向上首,道:“母皇,女臣请召辛侍郎前来。”

    众人不知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都盯着她背影看。

    皇帝穆桢略一点头,道:“可。”她厌倦了殿内沉闷的空气,起身从内里侧门离开。

    大朝会暂时中止,宫人快马而出,去请辛侍郎前来。

    众臣退出思政殿,往白玉阶下等候。

    人群中,原本居于第一列的数人走在最后,萧负雪放缓脚步、落在队尾,渐渐与穆明珠并肩而行。

    萧负雪垂眸观察着穆明珠的神色,低声道:“赵诚一事,骤然而发。这半个月来,殿下可想出应对之法了?”

    方才在思政殿中,萧负雪几次阻拦孙尚书,偏帮她的态度很明显。

    此时倒是也不必避人了。

    反正她与萧负雪有八年的师生情谊,就算萧负雪偏帮她几分,也在情理之中。若一味避嫌,反倒显得心中有鬼。

    当初穆明珠借助薛昭之口,去探听赵诚之人,就是通过萧负雪的关系。所以萧负雪也清楚赵诚授业恩师辛侍郎,乃是当初谢家举荐出仕的。他又是重生而来,知道谢钧图谋甚大,两下里联系起来,很容易便想到是谢钧指使的。然而这些是只发生在他脑海中的推断,并没有能拿出来说服皇帝或众臣的证据。

    最不得已的办法,便是穆明珠为了脱出此时的困境,赌咒发誓、断了她通往储君之位的任何可能。

    但没有人比他更清楚,眼前这位年轻的公主殿下,因他起心,而要尽掌天下之兵……

    此时众臣都已经陆续下了白玉阶,在思政殿前的广场上等候。白玉阶最高层,只剩了穆明珠与萧负雪二人。

    穆明珠站定,转头看向萧负雪,青年眉宇间的担忧与关切都真诚。

    萧负雪脚步随之一停,也转过身来,与她相对而立。

    穆明珠没有回答萧负雪的问题,转而问道:“新政难行一事,你打算什么时候告诉陛下?”

    这也正是她与母皇政见分歧所在。

    萧负雪眉宇间的忧愁深重了几分,轻轻一叹。

    穆明珠低头挽着袖口,淡声道:“据我在雍州边境所见,留给大周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萧负雪低声道:“新政弊端,臣已经尽数告诉陛下。”

    “那么?”

    萧负雪闭了闭眼睛,低声道:“陛下的意思,若是臣不能行此新政,便换能的臣子去做。”

    也就是说皇帝对于新政是寄予厚望、颇为热切的,如果萧负雪推三阻四,那么她可以换另一个愿意做的大臣来总理新政。

    虽然对于皇帝穆桢来说,如此重要的新政由她非常信任倚重的鸾台右相去做,是最让人放心的;但如果萧负雪坚持不做,那么她也只好勉为其难,换次一等的大臣上来。

    不管是穆明珠,还是萧负雪,他们的道理都没能说服皇帝穆桢。

    皇帝有她的道理,而且有她十数年成功的执政经验作为背书。

    “哦。”穆明珠淡漠应了一声。

    两人相对立于白玉阶高台之上,一时沉默。

    白玉阶之下,嘈杂的众臣之侧,于僻静角落中独自立着的少年,始终抬头望着高处。

    一阵风吹过,高台上金色裙裾的公主殿下与紫袍仙鹤的右相大人,仿佛随风而至的谪仙,又将在这肃杀的寒风中一同归去。

    公主殿下阔大的金色裙裾,顺着风轻轻扫在右相大人紫色官袍一角,挨蹭着、极亲密的样子。

    冬季的风虽冷,阳光却一样刺眼。

    齐云眯了眯黑眸,终于承受不住直视日光的刺痛,缓缓低下头来,眼睛里仿佛还留着那金色的印记,不知来自太阳,还是来自公主殿下的裙裾。可是他离得那样远,连与她说一句话的可能都没有。而他还有皇帝孤臣的身份在,连为她说一句话都不可。他抿紧嘴唇,不知想到什么,忽然阔步往偏殿而去。

    辛侍郎终于被一顶软轿抬来。

    穆明珠低头整理着裙裾,正等着思政殿的宫人推开殿门,忽然听得脚步声匆匆,有人阔步从她身边走过。

    她应声抬头,却被轻轻撞了一下,而后垂在裙间的手,被人快速塞了什么东西。

    穆明珠不动声色,如常抬头,却见黑衣的少年不知何时从白玉阶下第一个快步上来,与她一触及分、目不斜视走开来,然而通红的耳尖仍是出卖了他不像看起来那么平静的内心。

    穆明珠见他如此隐秘紧张,方才在大殿上舌战群儒都不曾眨一下眼睛,此时却不禁也有些紧张了,摸索着了他塞过来的那样东西,感觉像是纸团里藏了一朵花。

    身边人潮滚滚,穆明珠犹豫了一瞬,对萧负雪道:“本殿去更衣,稍后再来。”便往偏殿无人处而去,打开手心,见果然是一张纸条,纸条中原本藏着的一朵红梅、已经有些变了形状,却还是红艳艳的。

    她慢慢展开那纸条,上面炭笔写就的字,一个又一个展露出来。

    “臣、想……”穆明珠心中默念,不知为何,心跳也有些快了,“见殿下。”

    臣想见殿下。

    穆明珠仔细又看了一遍,便把纸条与梅花都收在随身的荷包中,不能让母皇等候,转身出了偏殿,快步往思政殿而去。

    思政殿中,群臣就位,只皇帝还未归来。

    穆明珠一步跨入殿门内,就见守在门内的少年抬眸向她看来。

    此时众臣都转身看她,少年混在其中、举动并不算出格。

    穆明珠却觉少年眸中好似含着脉脉水光,当着众人的面怎好如此勾人?她目光扫过众人,落在少年面上时,又暗暗瞪了一眼,示意他收敛些——也不知他究竟懂了没有,一双黑嗔嗔的眸子却愈发亮起来。

    穆明珠在左首坐下之后,皇帝穆桢也姗姗而来。

    穆明珠与周眈起身,群臣恭迎。

    站在第一列的臣子,在萧负雪、赵诚、杨太尉之外,又多了新请来的辛侍郎。

    皇帝穆桢道:“公主要问什么?人已经到了。”

    穆明珠缓步至于辛侍郎面前,打量着这个年近古稀的老臣,缓缓问道:“敢问当初辛大人出仕,是由何人举荐?”

    辛侍郎在府邸之中,忽闻宫中传召,喘息未定,就听公主问了这么一个问题,彷徨左右四顾,不知她用意为何。

    穆明珠一笑,道:“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吗?”

    辛侍郎平复着喘息,苍声道:“老臣当年出仕,乃是谢太傅举荐。”

    他口中的谢太傅,却并不是谢钧,而是谢钧的祖父——曾经一度做过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