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历史小说 - 探寻女儿国在线阅读 - 第200页

第200页

    第一百七十章 再添烦事

    就在三人正为李洋这个新科状元的事伤脑筋时,一件更伤脑筋的事又摆在了她们面前。

    唐玄宗虽有孙百余人,但李俶作为其嫡皇孙,史书介绍,其不仅从小天资过人,且宇量弘深,宽而能断。喜惧不形于色,仁孝温恭,动必由礼。因此而深得唐玄宗的喜爱,在其十五岁时就被封为广平王。甚至有传言,李享能坐上太子这位,都是因为玄宗喜爱广平王。

    不论传言是否属实,但单从太子的对手想以杀李俶而动太子位这件事就不难看出,李俶在朝中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

    此时,广平王李俶正身跨骏马,奔驰在马球场上,只见其月杖狠狠一抡,那红色鞠球在半空中划出一道红色的抛物线,直穿龙门。马球场四周的男女观众发出一阵欢呼声,按照惯例,此时的李俶应该手举月杖纵马绕场,一副志得意满的神态。但李俶却只是策马来到了场边。

    26岁,这个年龄要放在现代,也就还是一位小哥哥,青年后生。可人家广平王李俶此时虽是只有26岁,却是已有王妃崔氏和两位侍妾沈氏和独孤氏,儿子李适也九岁了。

    这人生,确实有理由志得意满。可不是常有人说吗?“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对于身在帝王家的李俶来说,这却没啥可骄傲的,不都是水到渠成的事吗?

    李俶刚到马场边停下来,他身边的谋士夏洛渊走过来接过缰绳,讨好的说道:“王爷还在为那件事烦恼吗?”

    李俶把缰绳一抛,一边走向旁边的椅子,一边说道:“赶紧替本王想想,要如何才能将她留在长安,娶进我广平王府。”

    夏洛渊将手上的缰绳交给一边的侍卫,躬身站在李俶身边说道:“天赐公主不是和她很熟吗?王爷不妨把这事给公主说说,让公主去做这个说客,那这事准能成。”

    李俶认真的听着,原以为夏洛渊会有什么好主意,不想就说出这么个办法来,当即不高兴的说道:“这事要天赐公主能替我去办,本王还需要烦心吗?”

    夏洛渊本以为能得到王爷的赞赏,不想人家对他的建议却是不屑一顾,只好自顾嘟嚷着:“又没试过,怎么知道就不行呢?再说,就算试了不行,也没什么坏处嘛?”

    听夏洛渊这么一说,李俶想想也是,好歹先试试啊?就算不成,凭自己这个大唐王爷的身份,还不能娶到一个小附属国的女子?

    这么想着,李俶也不打马球了,跨上马直奔崇仁坊而去。

    秀姑带回的消息让三人陷入了沉思之中。到底是谁限制了李洋的自由?这人又有什么样的目的?还有就是要如何才能接近李洋?

    现在事情还不明朗,所有猜测也是徒劳,那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想办法接近李洋,只有从她那儿才能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

    李烟雨正思索着如何才能接近李洋,下人却在这时来报,说是广平王求见。

    这广平王虽按辈应该叫她姑母,但身在帝王家的人或许是至亲太多,对人情也就看得淡薄了些。在这次事件之前,李烟雨这个天赐公主和李俶这个广平王几乎没有往来。此时突然求见,李烟雨不得不在脑子里想了无数种可能,但最有可能的还是李俶也发现了今科状元是李洋这事。

    大家都想着如何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却忘了李洋大街上这么一招摇,如果被其他人认出,再告到官府,那李洋这欺君之罪就算是跑不掉了。想到这,李烟雨亲自迎了出去。

    不管李俶那“动必有礼”的形像是装出来的还是真实性情,当他在见到这位刚出手救过他的姑母时,躬身施礼言道:“侄儿最近有些俗事缠身,今日才得空前来向姑母请安。”

    李烟雨还以浅浅一笑:“王爷公务繁忙,自当以正事为重。”说罢领着李俶往正厅去。

    叶琳和陈忻虽然从北城一路到长安都与李俶同行,但患难已过,人情也就淡了。这会儿听得李俶前来,两人都往后厅去了。

    李烟雨当然不会相信李俶是来给自己请安的,但李俶不说,她也不问,只管让下人把茶奉上便是。

    这李俶坐下后环顾左右问道:“叶小姐与陈小姐此时不在府上吗?”

    “听说今科状元今日游街,她二人出门去了,说是看完顺便去逛逛长安城,想必是要晚饭后才回来吧!”

    李俶点点头,“是哦,今日府上下人们也都去街上看了,说是今科状元长的是一表人才。”

    李烟雨笑笑没接话,想是李俶就要说到正事上了。

    看李烟雨不言语,李俶又说道:“侄儿今日前来打扰姑母,实则还有一事相求,还请姑母成全。”说罢满脸堆笑的看着侧座的李烟雨。

    做了这么多的铺垫,这回总算要说到正文上了。李烟雨押了一口茶说道:“王爷还是先说何事吧?不然我也不知是否有能力成全。”

    李俶组织了一下语言,这才说道:“侄儿在女国北城初见叶小姐时就甚是喜欢,这一路相伴到长安,更是让侄儿爱慕之极。我本欲将此情隐藏心底,然而想着叶小姐如若在长安事已了,不日就会离开长安,我这心就无法安稳。因此这才来叨扰姑母,请姑母代为向叶小姐试探一下可愿意留在长安。”

    李烟雨本以为李俶要说的是李洋的事,不想却是来找自己说媒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