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都市小说 - 众里寻她千百度之农妇篇在线阅读 - 第124章 124.置腹

第124章 124.置腹

    关于地买回来怎么种的问题,高媛早就咨询过柴文道叔侄俩的意见,得到的答案是租出去。

    这个答案在她的意料之中,因为很显然,她一个人是不可能去种那么多地的,柴文道他们俩也舍不得她去受这个累。可要租出去的话,租金该怎么收啊?

    在柴文道二人回来过端午的时候,高媛就把这个问题抛出来。

    端午这个节日吧,讲究也颇多。高媛只记得一个吃粽子,因为在北关范家过节的时候,她只接触大厨房。时间长了,有关各种节日的印象就只有各种美食。至于其他的风俗,还是到了晋中自家过日子之后,才从柴文道叔侄俩嘴里慢慢地一点点掏出来的。

    艾草就是接他们俩回家的路上,顺手在山里采的。回来之后拿根细绳子拴上,倒挂在了屋子里,连大门口也插了一把,据说可以祛病消灾。高媛弄这个纯属好玩儿,柴文道和柴伐北则不过就是个习惯。别人家里有小孩子的,还会给孩子额头上抹点雄黄酒,在手腕脚腕上系条五彩丝线什么的,在他们家就全都省了。

    至于别的习俗,他们更是不太在意,粽子这种东西,高媛不太爱吃,更不会包,就在街上买了几个凑数。

    柴伐北蘸着酱油吃了一个红豆粽子就算是过了节,见高媛对那碟酱油看都不看,就把一碟子白糖递过去:“娘,您蘸着这个吃。”

    高媛摆手:“给你小叔,他喜欢蘸着糖吃。”

    柴文道指着柴伐北戏谑道:“就你口味刁钻,谁家吃粽子是蘸酱油的?”

    柴伐北振振有词:“谁说没有?北关那边好多人就蘸酱油吃。”

    高媛转移话题:“前两天见到纪三了,说是有人家想卖地。好像离城也不远,有一百多亩呢,咱们要不要一起去看看?”

    “要价几何?”

    “说都是上等的良田,一亩地要五两银子。”高媛道,“零买也成,全都买下来也成。咱们怎么买?”

    “钱不够吧?”柴伐北问。

    高媛回答:“够是够了,不过你们俩要读书,我也不太懂行情,怕是要好好想想这个租子该怎么收呢。”

    柴伐北一指柴文道:“叔父有法子,他最熟了。”

    柴文道直接给了两个方案:

    省事的方案是:把一百多亩地整体托付给经纪管理,到时候只管从经纪手里拿银子就是。缺陷是怕被经纪坑,就算是不被坑,收益也要低一些,因为要付给经纪钱。经纪也是现成的,直接找纪三就成。

    收益高的方案是:自家找佃户,自家去收租子。缺陷是需要的人多,他们家三个人都不合适,只好放弃,或者找下人。

    高媛立刻否定了这个方案,她有空间这个隐秘在,家里的人自然是越少越好。能够帮着主家收租子的下人,定是深受主家信赖的人,那是需要经年累月的培养和考验的,他们家目前不具备这个条件。

    柴文道立刻表示,其实他们家现在完全可以买得起下人,要不给嫂娘您先买个小丫头?就算是做个伴也是好的啊。

    高媛摇头:“不要,我自己一个人在家自在。”

    好吧,继续讨论收租子的问题。

    高媛建议:“咱们是不是先定下来收几成的租子?或者以银钱为租?”

    柴伐北道:“一般人家好像是收五成的租子,也有厚道的,只收三成,遇上什么灾年,还要减租。”

    “不收粮食收钱的话,对咱们家倒是合适,只是就怕佃户还要受粮商的盘剥。”柴文道还是倾向于收粮食。

    高媛想起了前世著名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可是大大刺激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好东西,高考必考知识点不说,就是到了大学学经济学的时候,也免不了提及。

    穿越一回不拿出点儿真材实料来,感觉很给穿越一族丢脸啊。你看自家这俩重生的,就处处想在前头,把重生之后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滋润无比。跟人家比起来,自己弱爆了。

    她便把自己记得的相关内容说了,重点提出不是一年一租,而是至少三十年。

    “这样一来,那些佃户们就会舍得下肥了。只要肥料跟得上,这收成就少不了。”为了加大说服力,高媛还把以前家里的事情拿出来做例子,“以前爹娘每年都要去给时家的管事送礼,就是想租上等的良田,也能多给家里剩些粮食。可人人都盯着良田,到了第二年这良田能不能还在自己手里就不好说,也就不怎么施肥,只顾当年就是。时间长了,地力就给耗费殆尽了。时家的那些管事们,每年秋冬的时候都要好好地给田地施肥好滋养地力,就是因为如此。”

    她说的有道理,柴文道叔侄俩来了兴趣,关注地听着。

    “咱们可以跟佃户定下协议,一下子就是三十年,并且可以延期。这样,那些佃户自然就会好好下功夫,也不会过度耗费地力。”

    “若是有佃户后来有了别的营生,不好好种地,还没到年限,那这地不就荒了?”柴文道问。

    “那咱就在协议里写明了,若土地荒了一年,咱们就收回来?”高媛问。

    “好,还得加上一条,再也不租给这家人,免得他们说上几句好话,嫂娘的心就软了。”

    三个人开始商量细则,对于高媛提出的每亩地固定收一百五十斤小麦的租子,柴文道叔侄俩很快就接受了。

    “这样,不管剩多剩少都是他们自家的,他们定会更加上心。”柴文道点头。

    柴伐北掰着手指头算:“咱们只要麦子,其余的他们还可以种些地瓜土豆什么的,一家子的吃喝尽够了。”

    “还可以养些鸡鸭牲畜什么的。”高媛补充,“咱们还省心,除了每年收一次麦子,别的什么都不用管。”

    “农税咱们交吧。”柴文道建议,“也就是这两年要交农税,等明年我们得了秀才,每人就有二十亩地的免税田了。”

    三个人都是见多识广的人,你一言我一语就把章程商量好了。柴文道执笔,把大家商议好的全都记了下来,居然写了好几张纸。写完了放下笔,长叹一声:“嫂娘大才。”

    高媛哈哈大笑:“成了,别逗我了。”

    大才?开玩笑呢,她不过是捡个现成的便宜罢了。

    柴文道叔侄俩对于这几张纸的细则爱不释手,躲到书房进一步讨论去了,说是可以好好地写出几篇文章来。

    高媛已经很习惯他们俩的这种做派了,只是头一次自己参与其中,想想都有些激动,总觉得自己为穿越一族加了分。然后又觉得自己无聊,看来真的是没有了生存压力,就连跟家里人商量点儿事情,都给自己找些借口来寻开心。

    柴文道两个人没有白讨论,不但好好地做出了几篇文章,还进一步细化了规则,笑言可以直接拿到户部当章程了。

    这自然是玩笑话,不过老天爷还是跟他们开了个玩笑,纪三过来说,郊区的那个小庄子,被别人买走了。

    高媛瞠目:早知道这样,就早下手好了。

    柴文道捂脸:光顾着细化章程了,忘记自己现在不是首辅了。

    柴伐北撇嘴:叫你押着我做文章,后悔了吧?

    好在这一家子都不是自怨自艾的人,反而做出了一个新的决定:还是等以后再买地吧。

    这个以后,高媛认为是他们俩中了秀才,有了免税田之后。

    柴文道却解释:这个以后,是等他们中了举人,到了京城之后。

    高媛不解,怎么一下子推迟那么久?

    柴伐北在旁边补充:这是因为我们忘记了一件事情,等中了秀才或者举人之后,会有人带田来投奔啦。

    什么意思?

    在两个人的解惑之下,高媛才明白,原来有些农户为了逃避各种税赋,会主动把自家的产业挂靠在某些官员名下,虽然会要给官员送些利润,可也有了官员的庇护。

    高媛还是不理解,这不是白白地把自家的东西送人吗?他们就不怕人家强势,反过来把他们的产业侵吞了?

    “自然是怕的,不过他们私底下还是有契约的,能够预防一二。再说了,抄家的知府,破门的县令。若豪强看中了白丁家的财产,还不是有无数方法巧夺豪取?还不如主动找个人去投,好歹是自己挑的,人品上能过得去。”柴伐北不以为然地道。娘这个人吧,不但心软,对很多约定俗成的东西也搞不明白,他们俩早就发现了。

    高媛觉得自己的三观又被刷新了一番,不觉抓住柴伐北的胳膊道:“儿子啊,你们俩定要好好读书,要不然咱们家的产业怕也保不住。”

    想想不由庆幸起来:“幸亏咱们没买庄子,有钱果然还是要藏起来才好。”

    柴伐北豪气冲天:“娘您也太妄自菲薄了,有我们俩在,您尽可放心,没人能抢咱们家的东西。”

    重生一回,还让人把自家产业给抢去了,还不如干脆就找个池塘把自己扔进去,那也太丢人了些。

    不管怎么样,关于置业买地的事情就这么偃旗息鼓,日子重新回归了正常。等过了端午,柴文道叔侄俩重新去了书院,高媛也干起了老本行,拉着马车到河边卖西瓜了。还是这个好,谁都不知道她赚了多少钱,没有固定商铺,别人就是想抢,也没有东西可抢不是?

    就算是抢,也不过就是一车西瓜的损失,她完全承担得起。

    再说,那些豪强怎么会把一车西瓜看在眼里?她真是杞人忧天。

    自己吓唬自己,真是够了。

    高媛调整好心态,重新过起了有滋有味的日子。

    可惜,老天爷开的玩笑不止一个,到了六月,柴文道叔侄俩突然从书院回来,说是近期不去了,书院放假。

    “为什么啊?你们也放暑假?”高媛问,去年可没放。

    柴文道抹着头上的汗:“不是,是燕北大旱,流民到咱们这里了。书院在城外,先生们说不太安全,这才放假的。”

    “家在外地的一些同窗,也大多进城了。娘,咱们家可以收留几个不?”

    高媛赶紧点头:“能,怎么不能?”

    “那好,我明天就回去接人。”柴伐北道,“娘您要不要先准备一二?别让人看出痕迹来。”

    要准备的事情有不少,首先便是马车。平日里高媛嫌它占地方,自然是收在空间里的。现在却要摆在院子里,一下子就把小院占了三分之一去。占地不说,柴文道还发现了其中最要紧的一件事:院门口不宽,根本就容不下马车进出,更何况正对着门口还有一株高大的石榴树了。

    柴文道摇头道:“不成,就说马车平日放在熟人家的院子里吧,也能省事些。”

    也只好这么办了。

    柴伐北问:“那明天怎么办?”

    高媛回答:“你只管去接人,回来以后停在胡同口,我处理,就说那熟人住在河边。”

    马车问题解决了,剩下的便是房间安排。原本范诚旭兄弟俩住的西厢房还空着,床铺家具都是现成的。三个人看了觉得没什么纰漏,柴伐北觉得自己给家里添了麻烦,特别积极主动地去打了水来打扫房间。

    高媛就和柴文道去东厢房看了看,虽然说君子远庖厨,可作为厨房和柴房的东厢房,是没有锁的。难说来借住的同窗不会进来,一个院子里住着,总要把事情考虑妥帖才好。

    高媛就把柴房塞满干柴,又在厨房里摆了存满白面的瓦缸,连油盐酱醋都补充了一些。

    原本略显空荡的厨房一下子满满当当起来,高媛检查了一番道:“差不多了,明天一早再放些新鲜菜蔬就好。以后需记得遮掩一二,哦,得放个买菜的篮子。”

    又在饭桌下放了一个菜篮,顺手往里放了几个土豆。

    “明日得上街看一看,这个季节的时令蔬果有哪些。”高媛道。

    柴文道想了想自己在书院的食谱,好像是有土豆的吧?也不知道有没有嫂娘拿出来的这么大。

    “还有什么地方要弄啊?对了,看看你们的房间去。”

    高媛风风火火地进了正屋,这回检查的主力变成了柴文道。再摆了一些书籍和纸张之后,柴文道皱眉道:“我和伐北平日都在嫂娘那边读书,等他们来了,还是改到西厢房去吧。”

    “那再摆张桌子。”高媛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