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历史小说 - 香骨美人(火葬场)在线阅读 - 香骨美人(火葬场) 第111节

香骨美人(火葬场) 第111节

    “姓常的?”

    “是,”霜凌道:“他说是来找您商量米粮的事,这会儿在前堂等着呢。”

    “好,我现在过去。”

    这个姓常的官员就是昨天激动得想要跟苏锦烟谈话的那位,后来被尉迟瑾拦住了,他火烧火燎地等了一晚,天刚亮就迫不及待过来了。

    见苏锦烟出来,常大人拱手行了一礼:“这般早来叨扰,还请夫人见谅。”

    “常大人请坐,”苏锦烟在对面的椅子上坐下,问他:“常大人可是为昨日米粮之事而来?”

    “正是,”常大人开门见山道:“敢问夫人运了多少米粮来顺州?”

    “约莫一万斤。”

    “不够,远远不够。”常大人面色着急:“此前我让人去各处买了七千斤米粮,但才仅仅半个月就吃没了。这一万斤恐怕也只能支撑半个月。”

    而顺州这边的流民要熬到明年春种,春种之后还得熬到明年秋收,实在是难。

    苏锦烟道:“常大人莫急,这一万斤只是第一批,我已去信联系各路的粮商,会尽快调集米粮来顺州。”

    最重要的是,苏锦烟已经联系了苏穆知。苏家就是米粮生意起家的,粮仓遍布全国,想必分出一些来顺州应该不成问题。

    听闻此,常大人面色才露出轻松的笑,他起身真诚地拜了一礼:“此番,多谢夫人千里送碳,及时,太及时了。”

    “恕常某人冒昧,”过了会儿,常大人疑惑道:“敢问夫人为何会有这般广的路子?”

    能在短短时日内就调动这么多米粮,而他自己此前四处购买的七千都还是寻了许久。许多商人坐地起价,但朝廷的赈灾银钱只拨了这么多,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为此,这短短半个月,头发都白了许多。

    “常大人先请坐,”苏锦烟道:“苏某一介商人,有幸得任荷州善堂堂主,自然认识的商客就多了些。”

    “原来如此,多谢夫人!多谢夫人!”常大人仿佛看见救命稻草似的,起身再次感谢。

    常大人又细说了顺州眼下的境况,苏锦烟在定城的时候也安置过流民,因此也有些心得,两人对此交谈了一番,直到快午时才送常大人出门。

    .

    苏锦烟在府衙歇息了几日,偶尔出门也只是在附近街道走几圈。这次十七得了尉迟瑾下的死命令,无论如何都不许她再出远门,哪怕出城去瞧瞧流民情况也不许。

    苏锦烟无法,府衙后堂院子小,每天吃过饭后就以消失为借口,在附近街道上走几圈观察情况。

    一个州之府城,本该是最繁荣的地方,如今却死气沉沉,街道上许多铺子都关着门,偶尔开门的也只是些米粮铺子。但苏锦烟上前去问过,粮价高得惊人,以十倍甚至二十倍往上翻。

    尽管如此,还是有许多人抢着买,有钱的稍微能吃饱,没钱的百姓便也只是吃野菜度日。

    大白天家家户户也基本关着门,由于流民作乱,世道不稳,许多人也不敢出城干活。况且此前由于水灾之故,大部分的农田已被损毁,农民已经无田地可种。

    事情严峻到这样的地步,而朝廷直到两个月后才知道情况,可见这背后之人到底在酝酿多大的阴谋。

    苏锦烟想都不敢想。

    如今,她盼着尉迟瑾快些回来。

    许是听见了她心思叨叨念念,在第六天晚上,尉迟瑾就回来了。

    彼时苏锦烟刚刚沐浴结束,坐在窗边烤火,一边吩咐丫鬟们掌灯,一边吩咐将明日要送出城的衣物整理好。

    这些天她闲着没事,便让人挨家挨户地去请妇人们来府衙做针线,每日发放米粮做报酬。一开始有人迟疑,但陆陆续续地许多人自发地前来做工。

    因此,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御寒衣物被送出城。

    这会儿,她探头看巧月和几个婆子将一捆一捆的衣物搬上马车,视线不经意一扫,就见院门口站着个熟悉的身影。

    苏锦烟愣了下,以为看错了。定睛再去瞧,果真是尉迟瑾站在那。他侧头听人禀报事情,眼睛却往苏锦烟这里看,还带着笑。

    我回来了,他说。

    苏锦烟也笑,缓缓起身,努力安奈住激动走到门口,见尉迟瑾双臂张开大步上前来。

    可这会儿院子里侍卫、婆子们都在,人那么多,苏锦烟哪里好意思当着这些人的面给他抱?便不着痕迹地转身进门。

    等进了门,尉迟瑾才立即将人抱住,身上还裹着寒气,手也冷冰冰的。

    “你骑马来回来的?”苏锦烟问。

    “嗯。”

    一路迎着寒风,就是想快点回来见她。

    苏锦烟心里又气又心疼,这种天气他日夜骑马,得多受罪。心里有气,便忍不住捶了他一下,不痛不痒的,倒是惹得尉迟瑾大笑。

    苏锦烟拉他在火盆边坐下,问:“还没吃饭吧?”

    “嗯,”尉迟瑾不错眼地盯着她,老实点头:“我只吃了早饭,现在饿得不行。”

    闻言,苏锦烟更心疼了,立即起身要去吩咐饭菜,就被尉迟瑾拦着:“你坐着别动,我去。”

    他走到门口吩咐了声,然后又回来坐下。

    “这几日可还好?”

    “孩子闹不闹?”

    “睡得习惯吗?”

    一下子问了许多问题,苏锦烟都不知从何答起。但比起她这些琐事,苏锦烟更关心尉迟瑾的情况。

    她反问:“雁观县的事情怎么样了?还要再过去吗?”

    “不用了,”尉迟瑾摇头,将手翻了一面继续烤:“我之前就已经派人混入了流民中,揪出了那些细作。况且你的米粮到得及时,百姓们有吃的谁还愿意闹,自然就平息了。”

    闻言,苏锦烟松了口气,但又听的尉迟瑾道:“不过此事还没完,那些人在雁观县安排了细作,在其他地方也有,还得一一揪出来。流民们安分了,后续工作才好展开。”

    “你辛苦了。”苏锦烟发自肺腑地说道,神色十分真诚。

    尉迟瑾却被她这句话弄得先是懵了片刻,而后哭笑不得。将烤得发烫的手指朝她脸上招呼,捏着软rou道:“你好像又胖了些。”

    “是吗?”苏锦烟一惊,转头就想起身去照镜子,毕竟她内心里还是极其爱美的,可不想长成个胖子。

    但才转身,又被尉迟瑾摁下:“上哪去?”

    “去看看胖了多少。”

    尉迟瑾闷笑,又忍不住捏了一把,接着道:“胖了又如何,胖了我也喜欢。”

    这时,一颗火星子炸开,夜显得尤其安静。殷红的火光映在尉迟瑾脸上,眸子亮晶晶的,勾人得很。

    苏锦烟仿佛着了迷似的,突然鬼使神差地问了句:“尉迟瑾,你想不想亲我?”

    我想亲你了,很想很想。

    尉迟瑾被她问得愣了下,受宠若惊又不可思议地盯着她。

    苏锦烟被他盯得有些不好意思,也暗自唾弃被他美色迷惑,竟然不顾矜持说出了那种话。正想找个借口掩饰一下的,猛地就见尉迟瑾靠过来,随后将她抱在腿上。

    窗外众人还在忙碌,屋内只点了一盏油灯,昏昏暗暗,悠悠绕绕,气氛缱绻醉人。

    两人坐在火盆边,疯狂接吻。

    将牵挂付诸在这初冬的凉夜。

    .

    尉迟瑾回来了也闲不下来,每天都有人来找他议事,偶尔还出门大半天才回来。尽管疲惫,但怕苏锦烟无聊还是抽出时间来陪她。

    苏锦烟看在眼里,心下无奈,反复劝他自己不无聊,自己有事做,但尉迟瑾仍是不放心。

    这日见他要出门办事,苏锦烟问:“今日要去何处?”

    “去城外看看情况,州府这这边的流民比其他地方多,这些日子我到处忙也没来得及去看安置得如何了,今天去看看。”

    “我也去,可以吗?”苏锦烟趁机说道:“我成日在这府衙后堂待着都快发霉了,你让我陪你去看看。”

    这个‘陪你’就说得很是贴心,果然尉迟瑾只犹豫了片刻,就嘱咐道:“那你只可在马车上看,免得流民冲撞了你。”

    苏锦烟点头:“好。”

    两人带着侍卫和丫鬟很快就出了城。

    马车上,苏锦烟掀帘子往外看,被尉迟瑾拉下来:“外边冷,别看了。”

    苏锦烟缓缓摇头:“不碍事的,之前常大人来找过我,也聊起了灾民的情况。眼下米粮之事倒是不用再愁,只不过......”

    苏锦烟又继续掀开帘子去瞧,城外的空地上建了一排排的木屋和竹屋,屋舍简陋,只上头防水两侧防风,甚至连门都没有。

    “暂时先这么安置。”尉迟瑾解释道:“我来的时候,这些人差点就要攻进城中,城内百姓恐慌,为了尽快安抚他们,还费了不少力气。”

    一排排简陋的木屋中间,有个白色大帐,许多人被搀扶着从帐中出来,面色皆是苍白虚弱,多数人捂住肚子似乎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

    苏锦烟隐约猜到了情况,她问:“起瘟疫了?”

    尉迟瑾点头:“正是,已经持续快一个月了,所以我才不放心让你出来。”

    “是什么瘟疫?”

    “霍乱。”

    “这附近有河吗?”苏锦烟问。

    “有。”

    “那我们去看看。”苏锦烟心事重重,水灾之后必有瘟疫,这才是最棘手的,控制不好兴许要死一大批人。

    尉迟瑾拦住她:“莫去了,我之前已经让人排查过,定城这边的水都被污染,这些人正是因喝了这些水才导致的。”

    “锦烟,”尉迟瑾握着她的手,说道:“这些事你莫要cao心,我已经上报朝廷,朝堂很快就会派太医前来,兴许这两日就能到。”

    “本地能请的大夫我也都请过来了,”尉迟瑾道:“他们正在医治。”

    有个官员远远地看见尉迟瑾的马车,跑了过来。

    “钦差大人,”他在外头面色着急:“您总算来了。”

    这人跑得发帽歪斜,鬓边头发也凌乱,显得有些狼狈,看来也是多天没有好好歇息了。

    “文大人有事?”尉迟瑾问。

    “有急事,”文大人说道:“不知钦差大人现下是否方便,下官与您细细道来。”

    “我下去一趟,”尉迟瑾对苏锦烟道,而后掀衣摆下了车。

    两人就站在马车外说话,苏锦烟听得一清二楚。

    这里许多流民都得了霍乱,传染极快,若是医治不及时,极有可能损伤性命。如今大夫紧缺,更紧缺的还是药材。

    这几日文大人为这事焦头烂额,城内能卖的药材都买了,但远远不够。不仅如此,顺州其他地方也是这样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