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历史小说 - 朕要这大明皇位有何用[穿书]在线阅读 - 第396页

第396页

    家族兴,是指一个家族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人才辈出,享有一定程度的名声与威望。家族中出现一位标志性人物,比如孔圣人,将家族带往一个高度。之后若干年内,家族人才辈出,家族持续保持较高声望,这是所有人的渴望。

    天道自有平衡,世人费劲心思,去维持。

    孔子家族,华夏最为特殊的耕读传家。

    不同于张家的闷头发财。孔子,儒家学说创始人,华夏大地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家族中所有的后裔,有曲阜孔氏、阙里孔氏、真孔、内孔,内院孔……经过二千多年传承、繁衍的庞大家族,享誉海内外,人称华夏第一家。

    “礼乐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孔子也曾教育他的儿子孔鲤:“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孔子当年,想到他会受到世人这般尊重吗?

    孔子也想不到,他生前奔波教学,几次在路上饿的要昏倒,去世后却有这般荣誉。

    更想不到,他的后人,一代一代的,什么也不做,以天天祭祀他为业。

    世家的存在,到底是什么?

    大明的世家大族一起沉默。

    皇上和朝廷真的对孔家动手,要他们害怕。偏偏朝廷中都有他们的人,他们知道前因后果。

    老百姓只知道一点点,只认为世家的人都是好命的人,出生到死,都什么也不用做,也有银子读书习武、锦衣玉食。

    皇上颁布诏书,先肯定孔圣人的功德和伟大,接着说明孔圣人和这些事情都无关。再肯定孔家人千年来祭祀圣人的功绩。甚至对此又下一个罪己诏——大明的子民都是他的子民,大明出现如此情况,是他没做好……

    大明的老百姓都哭。

    蓝天高远,烈阳如火。没有人对孔家人落井下石,朝廷也都注意不去波及孔家的亲友,尽量控制事态。可孔家的事情,对大明的影响,太大,太大。

    大明近十万读书人,在家里嚎啕大哭。他们也不知道自己哭什么?孔家后人不是衍圣公了,孔子就不是圣人了吗?哭什么那?

    可他们难受地喘不过气,不哭,他们能憋死自己。

    朝廷这次清算八个一级大世家,中小家族不计。皇上确认,他们不是神仙的代表,也不是神秘不可知。他们就那么不到两万人,拥有全大明的财富——光银子接近四个亿,皇上从来不知道这片土地这么富有!

    山西商人算什么?

    国库和私库算什么?

    西洋人有银矿算什么?

    皇上粗粗看完六部九卿、锦衣卫、东西厂发来的信件,转头看徐景珩。

    皇上天天cao心百姓吃喝,天天烦恼国库没有银子,自己没有银子,如今一下子这么多,有点儿懵。

    八月初五日,皇上在孝陵祭祀他爹,大雨瓢泼而下,五六万人跳起来欢呼,南京人、全大明人一起冲进大雨里,和禾苗、土地、花草树木一样,张大嘴巴迎接大雨。

    老天爷,你睁眼看着,我们皇上好好的,我们都好好的。

    老天爷,你睁眼看着,我们皇上好好的,我们都好好的!

    大明人喝一口雨水,热泪和大雨一起流下面颊,冲刷干渴的身体,一起吼,一起哭。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1-06-09 03:08:52~2021-06-10 21:35:4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雪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92章

    不光要皇上好好的,他们也要好好的。这是大半年的“天罚”,所有大明人痛苦的教训。

    他们是如何放任这些,老天爷都看不下去的罪恶存在?

    他们是如何放任自己,不珍惜粮食,不爱惜土地河流沟渠?

    皇上还没长大,就是皇上长大了,你舍得皇上天天处理这些事情吗?

    皇上那么爱玩,天天坐在紫禁城断案子?

    就不能自己好好的吗?

    身份低微也可以忧国忧民,也可以尽力阻止一些恶事的发生。

    再差的命,烂在泥巴地里,也不能蜷曲当虫,也可以做一个人。

    再好的命,不行好事,也要被收拾。

    前有累累白骨,后有荆棘丛生,世事艰难。可至少可以做到自己灵魂不污、良心丰盈。

    我们不是文能报国,武能定国的才华,至少,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底层老百姓稍稍有点勇气,和家里的孩子们说,你们要好好的,你们都好好的,皇上好好的,大明就好好的。

    中上层的人,确立一个“内在丰盈,灵魂富有贵气才是真正的富贵……”新学说,除了有更高的追求,比如位极人臣、青史留名……也都学会警醒自己——举头三尺有神明。

    更有那些“好命”的人,衣食无忧家财丰厚天天梦想做神明——皇上说了要修道先修人。人都做不好,拿什么成仙?反正吃一百个女子“初丸”的人,都没成仙而是蹲大牢了。

    开裂的土地尽情喝水,北方大半地方庄稼枯黄,活下来也没有粮食,老百姓也担心蝗虫灾害起来,擦干眼泪,收了当柴火,补种其他好活的作物……

    南方的庄稼好一些,但对比往年,减产大半,一年两熟的地方,尽可能补种第二茬。

    各地方官员们,检查到蝗虫卵,组织人扒着土地一寸一寸地查看,一看到就用火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