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历史小说 - 乌拉那拉氏(清穿)在线阅读 - 乌拉那拉氏(清穿) 第84节

乌拉那拉氏(清穿) 第84节

    母女两个躺在一张床上,无梦到天亮。

    第106章

    来年的二月初二, 忻贵妃、慎嫔、福贵人入葬裕陵妃园寝。

    安絮再次过来重新给纯惠上了炷香,顺便和庆妃一起送了忻贵妃三人最后一程。

    庆妃看着裕陵妃园寝感慨了一句:“日后我许是也会葬在此处。”

    随葬乾隆的地宫位置有限,大部分妃嫔死后都会葬在妃园寝中。

    而此地始建于十二年, 在纯惠皇贵妃入葬的时候又进行过大规模的扩建, 增建了东西配殿各五间, 同时还修建有方城、明楼、宝城等建筑。

    为首的自然是纯惠皇贵妃的墓室。

    安絮看着纯惠的墓室,心想若是她没能改变命运, 日后她俩还会葬在一起。

    从裕陵妃园寝离开,便迎来了乾隆的第四次南巡, 伴驾的除了安絮,还有庆妃、容嫔、永常在和宁常在, 都是近些年的宠妃。

    这次南巡比起正事, 更多的则是偏向游山玩水。

    出发的前几天,安絮几乎每天夜里都会惊醒,直到看见几个孩子心情才会平复下来,她都已经改变了这么多事, 最后结局定也是大不相同的。

    坐船的时候, 几个孩子非常敏感的察觉了安絮的焦躁,他们不知道原因, 却是都十分担忧, 永琮更是吩咐七福晋带着绵惟多去安絮那里承欢膝下。

    再加上庆妃的陪伴,安絮倒是真的开始放下心欣赏景色了。

    很快圣驾便到达了杭州, 住进行宫里。

    杭州一直是乾隆南巡的必留之地, 这次也不例外, 一行人在杭州待了足有一个月才离开。

    这一个月里,乾隆带着所有人从西湖游览到钱塘江,一路上让和熙与永璟看的目不转睛。

    乾隆不知道从哪里得知夜游西湖才是风景最好的时候, 他直接带着太后等人登上画舫,随着朦胧的夜色和星星点点的花灯,画舫慢悠悠的移动着。

    和熙眼睛里映照着月光和水色,趴在船檐处向远方眺望。

    “你小心些,千万别掉下去了。”

    安絮时不时就得注意一下她,就怕她一时高兴翻下去。

    庆妃几人的小声说笑伴随水声传来,容嫔、宁贵人从来没见过这等景色,庆妃正在小声解说。

    说起来安絮本以为乾隆这次会放飞自我,什么喝花酒找花娘,她都想象过,最不济也会像康熙那样带些江南官员献上来的女子回宫。

    康熙晚年大部分宠妃都是江南献上来的汉女,像是密太妃、静太嫔等。

    然而出乎了她的意料,乾隆这次南巡虽然以游玩为主,但是该做的正事是一件不落,甚至还抽空带着永琮去了一趟两广,回来就取消了丝绸的出口禁令。

    别说收下美人了,就连带出来的妃嫔都没在晚上见过他几次。

    御驾离开杭州的时候和熙永璟还意犹未尽,刚出来就念叨着下一次过来是什么时候。

    路上又传来弘曕病重的消息,乾隆得知后长叹一声,快马加鞭发了一道旨意回京,恢复了他郡王的爵位。

    原本因着九州清晏失火,弘曕就已经被训斥过一次,后来又因人参牟利一案被高恒状告。

    当初弘曕欠商人江起镨的钱,便直接派王府护卫带江起镨到高恒的住处来托售人参,以此来偿还欠债。

    这件事被乾隆知道后,他自然是十分恼怒的,直言弘曕冥心干预朝政且毫无顾忌。

    最后这件事以弘曕降爵至贝勒,同时罢免了所有官职为结局。

    乾隆在安絮面前难得流露出愧色来。

    “朕作为兄长是失职了,弘曕和弘昼,一个喜好积聚钱财,一个又喜欢做灵堂之态。”

    这两个人里,安絮能理解后者,弘昼是刻意做出这样的姿态来表明自己无意于皇位,而前者就是真的看不清情况了,弘曕曾经还有一次奉乾隆命令前往盛京恭送玉牒,但他竟上奏先去打猎,打完猎再去盛京。

    这些都是小事,但是却在一点点消磨乾隆的耐心。

    “万岁爷应该先遣太医去王府里给王爷诊脉,许是能好转起来。”

    乾隆点点头,“朕已经送信回去,让舒妃把宫里的太医都派到弘曕那里了。”

    然而就算是这样,弘曕还是没撑住,于四月初逝世,当时圣驾还在回京的路上。

    乾隆得知后顿生世事无常的感慨,最后给他追封了谥号“恭”,爵位由世子永瑹承袭,按例降为郡王。

    回到京城的时候已经是夏至,安絮还一直都没反应过来,怎么一点波澜都没起的就回来了,要是如此那历史上的继后为何会断发被废?

    等乾隆下令将舒妃晋位贵妃的时候她才反应过来,这个时空已经跟正史有了很大的区别,令妃都没了踪影,而她和乾隆虽没有夫妻恩爱之情,但是有商有量的亲情还是不缺的。

    明白这件事之后安絮突然放松了下来,这让一直关注她状态的几个孩子也松了口气,若是额娘再那么紧绷下去,他们说什么都要请太医。

    庆妃过来拜访她的时候,也察觉到了她的变化,笑着说:“不知道前段时间娘娘在焦躁什么,不过想来现在已经没事了。”

    安絮有些惭愧,她现在才发现所有人都因为她的状态吓得不轻。

    “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心里一直燥燥的,多喝了几杯清热去火的凉茶就好了。”

    庆妃点到为止,换了个话题。

    “您是不知道啊,当万岁爷晋了舒贵妃后,愉妃那张脸啊,黑的跟染了墨似的。”

    其实论资历论子嗣合该是愉妃晋位贵妃的,但是谁也不知道乾隆是怎么想的,把愉妃撂下,反而晋了舒妃,不过舒妃也是当得一个贵妃位置的。

    安絮倒是隐隐绰绰感到些他的想法,他貌似是在预防储位之争。

    五阿哥永琪生性聪颖,天资纯粹,在前朝官员里的口碑仅次于七阿哥永琮。

    不过…

    她实在是记不清五阿哥是什么时候去世的了,只记得他肯定是英年早逝。

    这样想着,安絮便借着给和嘉请脉的借口,让太医给所有阿哥格格们都诊了一次脉。

    不诊不知道,一诊吓一跳。

    三阿哥永璋与四公主和嘉都遗传了纯惠皇贵妃肺上的毛病,永璋最近虽然保养的好,但眼瞧着就比同龄人要老上不少,身体也更差些,太医诊完脉说他只能继续养着。

    和嘉更难一些,她先头被府医诊出了两个月的身孕,太医这次请脉却说她的身体许是负荷不了孕期的劳累,很可能会早产。

    但是和嘉想生下孩子,安絮能做的也只是把太医放进富察府里,让他想办法保住大人和小孩。

    二阿哥永琏常年待在工部,改良了许多农具,他身体上是没什么大问题的,胳膊颤抖的毛病在太医的治疗下也很少再出现。

    其他人都是一些老毛病。

    太医没诊出来五阿哥永琪的身体上有什么病症,安絮以为是还没到时候就暂时将他撂开了手。

    六月份乾隆带着人去木兰秋狝的时候,京里传来瑞贵人索绰罗氏去世的消息。

    没有追封,直接按照贵人的例制下葬,近些年去世的妃嫔太多,内务府一应事宜都是做熟了的。

    安絮坐在帐篷里喝了口冰饮,然后询问一旁的七福晋,“五福晋有传信过来吗?”

    五福晋嫁给五阿哥这么些年终于遇喜了,如今正怀着孕,这次便没跟着来。

    七福晋摇摇头,“五嫂这次的怀相并不太好。”

    永琪一共有五子二女,但现在就剩一子一女还活着,其他都早早夭折,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儿子是去年中秋出生的双生子里的弟弟,乾隆取名叫绵亿,女儿是胡格格所生。

    七福晋也想到这件事,偷偷跟安絮感慨道:“五爷府里可算是混乱,他宠的是侧福晋索绰罗氏和格格胡氏,这两个互相争宠,我都怀疑那几个出生几个月就夭折的孩子不是天意。”

    说永琪一句治家不严却是当得的。

    安絮摇摇扇子,“依我看,愉妃光提防着五福晋有什么用,应该多注意一下两个侧室。”

    “谁说不是呢。”

    七福晋深以为然,应完声又说:“瞧儿臣这记性,都忘了过来的目的了,今天收到京里传来的信,我们府里有一位格格诊出来了喜脉,娘娘您又要抱孙子了。”

    有孕的是那格格,这可是个性子老实的,七福晋对她并没有什么意见,反而觉得是她总比是那些作妖的人好。

    安絮神色淡淡的赏赐了一番,并不怎么激动。

    七福晋离开后和熙穿着银红色的骑装跑了进来。

    “额娘你看,这是我打的狍子,一会叫膳房做了给您尝尝。”

    身后的宫女手里提着一只狍子,箭从头顶穿过,其他地方没有一处是破损的,射箭之人的实力可见一斑。

    安絮失笑,吩咐宫女把狍子拿下去,然后摸摸和熙的脸。

    “怎么晒成这样了,没用太医院调配的防晒方子?”

    和熙吐吐舌头,撒娇道:“哎呀,涂那个太麻烦了。”

    “麻烦也得用,要不然该晒伤了。”

    两个人絮叨的声音渐渐远去。

    没多久,这次伴驾的妃嫔例行请脉的时候,太医又诊出容嫔有孕。

    这一下子有这么多好消息,让太后笑的合不拢嘴了,对容嫔出身的不满也减轻了不少。

    第107章

    永和宫

    “娘娘您千万别气坏了身子, 就算舒妃晋位贵妃又怎样,说句不好听的,就十阿哥那个身子, 能活多久还不知道呢。”

    这宫女可算是口出狂言, 话里话外的意思称得上是诅咒了。

    可是却刚好戳到坐在榻上的愉妃的心里。

    “她叶赫那拉氏是大姓, 家里人才辈出,再看看我家里, 如今连个接着香火的都没了。”

    愉妃说着说着又悲从中来,自从弟弟没了之后, 她阿玛也病了好几年,眼看着就快到时间了, 最后只得从旁枝里过继了一个孩子。

    宫女在一边安慰道:“您还有五阿哥啊, 这些开府办事的阿哥里,五阿哥是最得万岁爷看重的。”

    说到儿子,愉妃立刻自得起来,永琪自幼勤勉, 小时候就常常得上书房的师傅夸赞, 说一句能文能武都不为过,在她看来, 连皇后所生的素有美名的七阿哥都比不过她的儿子。

    想到这, 她便特地吩咐宫女给永琪带了句话,让他好好为万岁爷分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