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都市小说 - 宋招娣在线阅读 - 第115页

第115页

    宋招娣不在家,给咸菜包装的朱嫂也到柜台上来帮忙了,她也说道:“招娣,你们去京市有什么收获,咱们的咸菜有订单了吗?”

    “有了,有了好几千袋的订单呢。小朱,我们都回来了,明天你跟朱嫂一起做咸菜,争取早日把咸菜给做出来,不过也不用着急,这些订单的交货日期都要过了年的。”

    宋招娣又说咸菜得了铜奖,朱嫂和钱玲听了都很高兴,朱嫂就是说道:“我就说咱们的咸菜一定会得奖的,这么好吃的咸菜要是不得将,那不是天理不容吗?”

    钱玲也说道:“咱们的咸菜得了奖,以后订单一定会越来越多的。”

    从京市回来,宋招娣的生活又恢复了往日的节奏。

    她本来打算让张亚赵海去做业务员的,不过也不急在这一时,还是等过了年再说吧。

    从京市回来半个多月,就到了宋招娣去看儿子的时间了,她把店里的事情安排好,就坐上了去临省省城的火车。

    她照例是周五上午出发,下午就到了朱乔松所在的城市。

    她熟门熟路的在招待所住下,等明天再去接儿子。

    第二天天刚亮宋招娣就起来了,收拾好了吃过早饭,就步行朝着朱乔松家而去。

    她对朱乔松家已经很熟悉了,这个日子是她跟朱乔松约好的,只要在胡同口等着周三巧带着孩子出来就好了。

    可是左等右等,周三巧也没带着孩子出来,宋招娣心里着急,心里闪过好几个可怕的念头,不会是儿子出事了,所以周三巧才顾不上把儿子给带出来了吧。

    要知道,这个日子是她跟周三巧朱乔松早就说好了的,往常都是周三巧早上带着宝儿出来,在胡同口跟宋招娣汇合的。现在都九点多了,他们怎么还没出来?

    宋招娣心里着急,就朝着朱乔松家走去。

    胡同并不长,宋招娣很快就到了朱乔松的家,正好和要出门的朱乔松走了个对面。

    见到对方,两人都吓了一跳,先不说朱乔松的表情如何,宋招娣是十分惊讶的,朱乔松的脸色怎么这么难看丧气?

    这是出了什么事了?

    要知道,憔悴消沉萎靡不振这些词跟朱乔松是一点都不沾边的,他一直都是意气风发的。

    可现在的朱乔松,青色的胡茬都冒了出来,满脸憔悴疲惫,眼睛里都是红色的血丝,就跟昨晚一夜没睡似的。

    见到宋招娣,他的脸色沉了下来,显得更加憔悴了。

    “你怎么来了?”朱乔松没好气的问道。

    宋招娣上下打量了朱乔松一眼,随口说道:“我当然是来看儿子的了,朱乔松,今天是我探望儿子的日子,你妈怎么没把宝儿带到胡同口?我左等右等也没见着孩子,只能来你们家了。”

    宋招娣本来以为朱乔松会很快就回答她的话呢,没想到朱乔松推着自行车在那里一动不动,就连眼珠子也不眨,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宋招娣都有些烦躁了,这个朱乔松是怎么回事,怎么连话都不说一句,到底出了什么事了?

    见到朱乔松,宋招娣就知道今天周三巧没带着宝儿出来,不是孩子出事了,是朱乔松出事了?

    朱乔松这个样子,一看就知道是出事了,出的还不是小事,要不他不能这么个鬼样子。

    “朱乔松,你吱个声,今天是我跟孩子见面的日子,你要是不想让我见孩子,那我就不客气了,”宋招娣白了朱乔松一眼:“是你把孩子叫出来,还是我自己进去找孩子,你选一样吧?”

    朱乔松再次打量了宋招娣一眼,脸上忽然就有了笑意。

    跟自己的落魄比起来,宋招娣的穿着打扮的干净整洁,就连精气神也是好的很,一看日子就非常好过。

    “宋招娣,我跟你有话说,咱们出去谈吧。”朱乔松说道。

    宋招娣却不想跟他谈什么:“我们两个有什么可说的,我还要见孩子呢,你赶紧把儿子给喊出来,别在这里磨磨蹭蹭的,这里住的可不是你一家,还有两户人家呢,我要是进去了,你就不怕有人说闲话。”

    宋招娣的语气和表情都不算客气,要是以前朱乔松肯定要跟她呛上两句,可今天他却好像没看到的,继续说道:“宋招娣,我要跟你谈的就是儿子的事,是关于儿子抚养权的。”

    “抚养权”三个字,朱乔松说的很轻,即使两人站了个对面,宋招娣也就将将听到。

    朱乔松这个时候跟她谈抚养权,是有什么事?难道他不想要儿子的抚养权了,想把儿子的抚养权给她?可是这怎么可能,宝儿可是朱家唯一的孙子儿子,看的跟眼珠子似的,他们怎么可能会把儿子的抚养权给她?

    可要是不想把抚养权给她,朱乔松为什么说抚养权的事?

    宋招娣深深看了朱乔松一样,什么都没说,转身朝着外面走去。

    走出胡同,宋招娣没说话,沿着马路慢慢走。

    她来这里多少趟了,对周围的环境已经十分熟悉了,她要跟朱乔松谈儿子抚养权的事情,总不能在大马路上谈吧。

    正好这附近有家咖啡馆,上次她来看儿子的时候正好赶上开业,那里是个谈话的好地方。

    宋招娣在前面走着,朱乔松就在后面推着自行车慢慢跟着,两人之间谁也没吭声,要不是为了孩子,恐怕他们两个谁也不愿意搭理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