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页
沈嘉的目光扫了一圈大殿上的考生,那几个曾经与他组队的年轻书生也都在,时不时朝他瞥一眼,对上他的目光时欣喜又激动,像是看到了亲人。 沈嘉与这几人关系处的不错,还未入仕的学子怀抱着一腔赤子之心,热情真诚,也最悲悯天人,沈嘉是也有意助他们一臂之力,考前帮忙辅导了几次。 见他们一个个胸有成竹,沈嘉便知道他们考的还不错,嘴角带出一点笑意来。 徐首辅捶了捶发麻的双腿,起身朝他走了过来,陈侍郎忙起身,将位置让了出来。 “沈大人也有认识的举子在这大殿之上?”徐首辅意味深长地问了一句。 “是有几个好友。” “想当年,你也如他们一般拘谨不安地站在这大殿之上,等着皇上公布结果,当初你这状元之位老夫与皇上还起过争议。” 这事情沈嘉后来听说过,似乎是徐首辅觉得他的策论写的太过冒进,许多天马行空的想法不切实际,夸夸其谈毫无稳重之风。 但赵璋就喜欢这样不拘一格,能打破世俗传统的策论,加上一眼就认出了沈嘉的字迹,左右摇摆后还是钦点了他为状元。 “首辅大人有空可以指点指点下官,下官年纪轻,学问还不够扎实,如能得您提点,乃是下官的荣幸。” “这可不敢,谁不知沈大人的奏折写的最好,论学问,你恐怕还在老夫之上。” “您过誉了。”沈嘉不明白他好端端地夸自己做什么,但无事献殷勤非jian即盗,他时刻保持着警惕。 “老夫的长孙沈大人也认识吧?” “自然,柏宴公子才是真正的才名远播。” “可惜了,他不能堂堂正正地走科举,将来入朝怕是要被人诟病。” 徐柏宴已经外放,去的竟然是西北的边陲县城,当初这件事在朝堂上还引起了不小的议论,有人以为是太子从中作梗,故意惩罚徐詹事不识抬举之罪的。 但沈嘉知道,那地方是徐柏宴自己选的,他说自己想去最远的地方看看,看看与长安城截然不同的地方是如何生活的,看看百姓们最关心的是什么,看看随时都要面临敌袭的边陲是什么样的,于是先徐首辅一步,将自己的调令办下来了,估计徐首辅被气得不轻。 沈嘉真心实意地夸赞道:“徐公子绝对是高才,就算没有真正经历科举,在场的学子也是服他的,科举只是形式,一个人只要是金子,到哪都会发光。” 对于自己这个长孙,徐首辅也是满意的,毕竟是他从小精心培养出来的,可惜啊,他总觉得自己和长孙的性格完全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也完全不同,时常会因为政见不合而吵起来,若不是家中子弟没有比他更出色的,他真想换个继承人。 沈嘉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这位老大人的心思一向重的很,但好在不算大jian大恶,沈嘉倒也不讨厌他。 第一百五十八章 石越 “沈大人觉得谁最有可能被点为状元?”徐首辅继续与沈嘉唠嗑。 “苏州解元吴智勇、国子监于谦、雍州徐昇徳都是一等一的好文采,不知首辅大人更看好哪个?”沈嘉提到的这三名学子就是会试的头三名,按照往年的概率,状元八成就在这三人中选一个了,黑马不是没有,但要想在殿试中突围而出可没那么简单。 “吴智勇的文章过于锋利,大气有余沉稳不足,初看确实动人心魄,可仔细推敲还是太豪放了些,于谦此子不错,国子监祭酒的得意门生,与沈大人关系也不错吧?至于徐昇徳,此人之前名不经传,没想到会试一鸣惊人,倒也不是没希望,不过老夫觉得有一人比这三位更稳妥。” 沈嘉不接话,目光从人群中那个人身上滑过,抿着嘴笑了笑,这件事并不是秘密,只是他不明白徐首辅提起这个人的意义在哪。 徐首辅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小声问:“沈大人觉得此子如何?” “没接触过,尚不了解。” “他乃云真大师的爱徒,文武双全,本是来参加武举的,却在文会上脱颖而出,也是老夫保举他入试的,沈大人不防看看他写的文章,进退有度、胸怀沟壑,颇有沈大人的风采,这也是老夫看中他的原因,朝堂上最需要沈大人这样务实的好官。” 沈嘉挑挑眉,疑惑地看向他,后者居然凑到他耳边说:“沈大人应该有办法让皇上钦点他为一甲头名吧?” 沈嘉往后靠了靠,目光转为凌厉,“首辅大人慎言,您这是何意?” 徐首辅塞了一本册子给他,又拍了拍他的肩膀,小声说:“沈大人应该知道该怎么做的,记住,他的名字叫石越。”说完起身离开了。 沈嘉把骂人的话憋回去,看了眼手上的册子,翻开看了一眼,字写的相当惊艳,不是时下流行的几种字体,反而锋芒毕露,力透纸背,从字迹就能看出这个人确实是个文武全才。 他带着册子转身出了大殿,一路走向御书房。 “过来陪朕吃点东西。”赵璋头也不抬地朝他招手,等看完手里的卷子才起身走向他,拉住他的手去一旁坐下。 午饭准备的简单,但都是沈嘉爱吃的,只是他心事没胃口。 赵璋也急着将卷子看完,没吃几口就撤了,等他看完最后一份卷子,将选出来的三份递给沈嘉,“看看,猜一猜朕喜欢哪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