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历史小说 - 明宫小食光在线阅读 - 第110页

第110页

    当真是喜脉么?会不会诊错了?

    “娘娘都欢喜得愣住了。”周姑姑笑道,“要不要使人给万岁爷报喜?”

    张羡龄回过神来,见周姑姑、梅香、秋菊、谈允贤与一众女医皆是一脸的喜气,这才回过神来,使人去给万岁爷报喜。

    ***

    早朝已接近尾声,朱祐樘坐在九重金殿上,只闻传宣的内侍唱道:“文武两班有事出班引奏,无事卷帘散朝。”

    在百官的“万岁,万岁,万万岁!”里,朱祐樘走出奉天殿。

    按理,这时候该往乾清宫去,只是才到乾清门,朱祐樘便瞧见坤宁宫掌事牌子文瑞康领着两个小内侍,在御道之旁等候。

    朱祐樘心里一沉,是不是笑笑出了什么事。

    他快步走过去,文瑞康跪下道:“恭喜万岁爷,贺喜万岁爷,中宫娘娘有喜了!”

    那一刹那,朱祐樘只觉得整个人世间都静了下来,脑海中一片空白,他什么也没想,什么也没说,完全是凭本能朝着坤宁宫走去,越走越急,最后竟然小跑起来。什么帝王姿态、天家规矩,皆抛置于脑后,只一心一意奔向坤宁宫。

    笑笑坐在坤宁宫檐下,见了他,站起来相迎。

    朱祐樘一口气登上月台,想要抱她,却又不敢抱,大口大口喘着气,好一会儿,才结结巴巴的说:“他们他们说……你有喜了。”

    张羡龄从未见过他这般失态的模样,情不自禁笑起来:“是,我们的孩子,他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  做道场的台词出自《张皇后箓牒图卷》

    第67章

    中宫有喜, 普天同庆。

    朱祐樘当即吩咐给坤宁宫众人赏银,又命李广拿对牌去内藏库,将大红喜字缎寻出来, 以待第二日分发给朝臣,让他们也沾沾喜气。至于主持完祈嗣科仪不久的张天师, 朱祐樘自然也不会忘了, 很慷慨的赏赐了雕花,天禄, 寿字玉带,金冠, 蟒衣, 银币等物。

    李广将赏赐一一记下,退到帘外,将腰间对牌取下,一边交给何鼎, 一边叮嘱他, 要他领人去内藏库取东西。

    看着何鼎去办事,他再度悄无声息的进殿,与梅香等人一起站在一旁听吩咐。

    帝后两人正在说话, 万岁爷眉梢眼角都带着笑,这样的神情就连万岁爷登基之时, 李广都未曾见过, 也只有中宫娘娘才有如此本事领他展颜了。

    朱祐樘拉着张羡龄的手,问:“你可有什么想吃的想玩的?对了,等月份大了,你的衣裳都不好穿了,得命尚功局抓紧裁新衣裳。”

    张羡龄顺势倚在他怀里:“哪里就那么娇贵了呢?不过说起来, 我倒真想向万岁爷求一个赏赐。”

    “我答应。”

    “我还没说是什么事呢!”

    “不管什么事。”朱祐樘笑望着她,“何况,你一向知分寸,绝不会让我为难的。”

    张羡龄道:“听闻本朝有放归宫人祈福的旧例,我想着,是不是也可以放归宫人?”

    这个念头她在心里存了很久,也暗中让沈琼莲将宫女的情况调查了一遍,只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提。如今倒是个好时机。

    果然,朱祐樘眉毛都没动,便一口答应下来,即使张羡龄所求的放归宫人之制与以往略有不同。

    成化十五年和二十三年都曾有过放归宫人之举,一次大约放出百来人,多半是老病孱弱者。

    但张羡龄所设想的放归宫人,却是将偶尔为之改为常例。依她的想法,宫女年至二十四岁,便任凭其去留。

    倘若愿意留下的,并不干涉。但若选择归家,便领一笔赏银出宫去。赏银多少依照宫龄计算,明宫采选进来的宫女,年纪一向小,十二三岁进宫便已经算年长了的,四五岁进宫的宫女也不少,像万娘娘进宫的时候,也只有五岁,是以放归之时,多半已经在宫中服侍了十年。

    张羡龄便以此为界限,草拟了出宫银的数额。宫女在宫中不足十年,则领十两银子;十年至十五年的,则领二十两;在宫中服侍超过十五年,则赏银加到三十两。

    如今天下还算太平,银两也值钱,民间数口之家,即使每日大鱼大rou,所费不过二三钱。宫女们的出宫银,足够她们两三年衣食无忧。

    沈琼莲拿到中宫手写的单子,不由得感慨一声:“中宫娘娘实在是……”

    她一时之间都找不到合适的词来形容,能为宫人想到如此地步,也就只有这一位娘娘了。

    依照这个标准,宫中可以放归的宫人差不多占了一半以上,足有千人之多。不过沈琼莲自然不会选择告老还乡的,如今她已是尚宫,乃是皇后之下后宫中第一人,正是一展抱负之时,瞧见坤宁宫的这道手书感慨虽感慨,但也没有多大的动容。

    过了几日中宫娘娘传召沈琼莲,宣完懿旨之后,沈琼莲整个人都愣了一愣。

    “除了放归宫人,我还想开会亲之制。每年春日,上巳节时,宫女可在钦安殿后坤宁门会见亲人。”

    沈琼莲一时百感交集,自从入了宫,她便再也未曾见过家人,还以为得等到她年老体弱,告老还乡之时方能与家人再见,不料竟然如今便可相见。

    她定一定神,问:“此乃善举,只是,不知周老娘娘是否同意。”

    张羡龄笑道:“皇祖母一向心善,怎么会不同意。”

    才怪,其实周太皇太后同意的很勉强。若是不是看在张羡龄有孕的份上,她怕是不肯松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