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页
沈游微笑起来,眉目熠熠生辉,“所以说,赵将军要选择的就是第二条路。他要和我们里应外合,拿下川蜀!” 李可之额间微冒冷汗。本以为周恪是难缠的那一个,没料到沈游比他还难缠。 事到如今,李可之也不扭捏,他直言道,“是”。 “既然如此,那我们要冒的风险可就大了”,沈游笑眯眯,“小股士卒进入川蜀,如同羊入狼群,周围全是川蜀兵,若是赵将军是诈降的……”。 “沈先生”,李可之笑道,“做事情哪儿有不冒风险的,全看这风险值不值得”。 “若皂衣军肯配合,就能够吃下整个川蜀和一员悍将。若皂衣军畏缩不前,只怕就得一直僵持,不得寸进”。 周恪朗声大笑道,“李大人说笑了。不管我们怎么做,赵将军恐怕都要反抗的。只要我们肯等,总能等到佘崇明杀死赵识、自拔爪牙的那一天。届时,没了身侧的能臣干吏守卫,只剩下一帮酒囊饭袋,拿下川蜀不也是手到擒来吗?” 谈判嘛,无非是抬高自己的优势,点破对方的劣势。 李可之早已模拟过这种情况,自然进退有据,他淡淡道,“皂衣军等不起的”。 “若不能尽快拿下川蜀,然后直逼金陵,一统南方,一旦让秦承章修生养息,他势必会蠢蠢欲动,若是佘崇明和秦承章联手,皂衣军顷刻之间就要被两面夹击”。 所以你们必须要尽快动手,破除这种僵持的局面,统一南方后再行北伐。 沈游眉头一动,对李可之越发的感兴趣了。这种分析战局的能力倒是颇有意思。更有意思的是…… “李大人似乎并不太敬重你们陛下?” 沈游、周恪说“佘崇明”不奇怪,可李可之对赵识都遵一声“赵将军”,却连连直呼“佘崇明”的名字,这未免有些怪异。 李可之即刻笑道,“二位说笑了。既然都要反叛了,那么佘崇明自然不是皇帝了。况且佘崇明此人,早已从一代枭雄变成了龟缩于皇位之上,玩弄心计的昏聩之人,哪里配得上尊称一声‘陛下’呢?!”。 “不见得吧”,沈游笑道,“你家赵将军派你来,恐怕不是让你这么说的吧?!” 李可之浑身一僵,对面那张美人脸,仿佛霎时间就成了青面獠牙的恶鬼。 既然已经被发现,李可之倒也没有强装。大家都不是傻子,已经被戳穿还要强行辩解,未免太过侮辱对方的智商了。 “是”,李可之坦坦荡荡的承认了。 “原本赵将军只是希望我能与皂衣军商谈一二。若是赵将军逃出了川蜀,诸位是否愿意收容他”。 果然,周恪了然。像赵识这样忠诚的人,即使迫于无奈要反叛,也决计不肯对旧主动手。 周恪直言问道:“他是不是还要求你在谈判的时候,要我们允诺,不会派遣他去攻打旧主,便是打下了川蜀,也要保住佘崇明一命?” 李可之点点头。虽然这些要求看上去很奇葩,但赵识是真的干得出来。 “赵将军重情义,长于兵事。他最多提供些许关于川蜀的讯息,无论如何都不肯亲自动手”。 周恪只觉又好气又好笑,他饶有兴致的问李可之,“那我们要赵识有何用?” 李可之脸皮厚,他毫不尴尬道,“赵将军极擅长作战,若能得这一员猛将,皂衣军自是如虎添翼”。 “我们并不缺一个战将”,沈游微笑着反驳回去,“这些年里,南征北战,大量的将星不断涌现。算不上人才济济,但也算是储备了一些人才”。 这话倒不假,实战是打磨军事天才最好的利器。这些年里,源源不断的战争催生了大量的军事人才。若论起打仗,他们不缺一个赵识。 况且战场上,将军固然能够决定一场战局,但底层士卒的战斗力才是根基。 再好的战术,也得有人去执行啊! 真不是沈游自视甚高,而是川蜀兵和皂衣军的基层士卒毫无可比性。不管是体力还是纪律,或者是作战执行力,乃至于信念,都是巨大的差距。 在这样的差距下,由得赵识是破军星降世,都无可奈何。 但偏偏川蜀兵掌握着天险。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啊! 所以沈游才要在这里跟李可之废话,就为了能够让赵识偷运部分皂衣军进入川蜀。 沈游回过神来,只听李可之笑道,“沈先生说笑了。赵将军的不可代替之处在于……他与荆州李铎纠缠多年,对其了解极深。而李铎……恰好被征调去了金陵”。 李可之的脑子很清醒,他知道对于赵识,皂衣军图谋的只有两点,一是他拱卫川蜀,二是他与李铎数次对战。 真正不清醒的是赵识。哦,倒也不能说不清醒,只能说天分没点在政治上,还偏偏极重恩义。 赵识在政治上如此天真,但李可之可不单纯。他根本就没觉得皂衣军会答应赵识的请求。就算答应了,只怕也要狠狠刮下一层皮来。 周恪直接问道:“所以李大人是自己请缨前来的?” 李可之也不避讳了,他点点头,“原本赵将军只想着派遣忠心的哨探前来即可,我却自告奋勇前来皂衣军” 怪不得呢! 沈游与周恪对视一眼,心里了然。赵识只想派个人来打探打探皂衣军肯不肯收容他,压根没想什么里应外合。 --